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语文闪耀人生光芒

让语文闪耀人生光芒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23

让语文闪耀人生光芒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中对“阅读与鉴赏”的内容进行了原则性的界定:“在阅读与鉴赏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语文在进行人生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它有社会生活这个更大的“课堂”。于漪老师认为,“只有将课堂、学校、社会等多种语文学习的环境综合利用,在大语文教育中坚持文道统一,这样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真正欢迎的”。

在亲近语文中接触社会

语文是人生的载体与升华,作为一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高中学生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即将走上社会,面临人生重大抉择。因此,无论在阅读教学还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吸取鲜活的人生营养,促使他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不愧对自己、不愧对父母、不愧对人民、不愧对国家的人。

亲近语文,了解社会。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唤醒人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语文则是观察社会的窗口,能指引人们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由于社会的浮躁和课堂教学的刻板,使得不少人选择离开语文,一部分高中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恶之情。怎样让语文鲜活起来,使之与社会接轨呢?从实践中,我得到这样两点体会。一是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接触现实。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真实情况。社会实践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拉近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加深了他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是个大舞台,从而明确了青年学生成才之路的方向与肩负的历史使命。二是把社会引进课堂,让学生直面现实。结合文本阅读、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如讲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今天国人的种种表现,让学生说说当今人们普遍的社会心态;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剖析保守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别里科夫;学习《像山那样思考》,列举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环境遭受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解读语文,感知社会。语文就是学语、习文与感悟人生之道的三者合一。语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的归结。然而,现代生活中大多青少年因被禁锢在学习牢笼里,不能打理自己,失去了自我实践的机会,他们不能将语文应用于生活,更不必说应用于社会了。一个学生在笔记中这样写道:“前一段时间接连发生的校园惨案、学生自杀事件,难道不与语文有关吗?正是因为现实残酷,导致了一些人憎恶社会,甚至报复社会,又因为他们不懂得生活的乐趣、不了解社会竞争残酷的现实,不知道美好的生活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道理,而一个经过语文熏陶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的。”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更重要的是为别人、为社会,要想生活充实、快乐,就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离不开母语的熏陶,而语文就承担了这一重要任务。

细说语文,正视社会。语文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语文的影子,任何事理都可用语文去参悟。如果一个人对语文感悟深了,就能正视社会,适应社会。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未成年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父母离异的孩子大多存在心理问题。这些孩子多表现为沉默、孤僻、离群,有的甚至造成心理障碍。怎样让这些孩子走出人生的阴影呢?结合教学,有意识的渗透离婚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既成的事实。一位女生在《入与出》一文的结尾中这样写道:“我忽然释怀了,有爱我的爸爸妈妈,即使他们分手了又有什么关系?爱情没了,但亲情还在。童年永远的留在了过去,但至少我的回忆是美好的。我要笑着祝福他们,愿他们都能健康幸福。”读完全文,让人感慨万千,激起了对一个在求学、父母离异双重压力下能坦然面对的高三学生的理解与敬佩之情。面对父母离异,她没有责怪无情的将善良的母亲抛弃的父亲,也没有诅咒夺去父亲的女人。那么是什么让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如此的变化?这源泉便是语文,正如作者所说:“我对父亲的宽容是从学习的积累中得到启发的。平时的语文课堂使我认识了社会冷暖无常和金钱主宰一切的人世间情感莫测的残酷现实,尽管未曾想到灾难会如此快的降临到自己头上,但一旦发生,也只有勇敢面对了,今后的路还很长,需要自己独立而行。”

语文与社会,表面看似无紧密联系,实则蕴含很大的学问,它能净化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学好语文才能进入社会,学实语文才能适应社会,学活语文才能融入社会。

在走进语文中认识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新的课程在设计时,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教者在教学中应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到更多、学会更多。

自觉观察,感受生活。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了解生活,以便将来更好生活的良好形式,是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使他们认识到生活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人生价值可得到体现。下面是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对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更深地认识。甲:一群容不下邻居的村民。在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浪子想要回头,可当他们回头时,却发现岸上已有一堵墙,不知从什么地方上岸。人非圣贤,谁不犯错,知错就改,人心所望,可是,对于犯了错误甚至是犯了罪的人,人们往往不予接纳。邻居家的儿子因偷窃接受改造,回家后本想重新做人,可蒙受村民的猜疑,遭受了心灵上的二次伤害,最终远离家乡。乙: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假期同学相聚,互相倾诉,显得格外亲密,可是由于经受不住诱惑,一个初中的女同学走上社会后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而心甘情愿地坠入小工头的怀抱,过上了悠哉游哉的日子。这个同学的如此变化,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了新的认识。 自主体验,学会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积极主动体验生活,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会倾诉。一部分学生常常感到学习很痛苦,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我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活问题,诸如学习的困惑、成长的烦恼等。这种平等式的交流,自然会受到学生欢迎。平时,他们很喜欢与我交流,学习上有什么困惑都愿意跟我谈谈,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情都能向我说说,更多的是通过周记的形式向我倾诉。此外,我还鼓励学生通过发短信、网上聊天、写贺卡等多种形式主动与同学、家长、朋友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不是一道越不过去的坎,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一切都会过去。在领悟中学会感恩。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社会有恩于我们每个人,而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对社会感恩,从中产生一种责任感。下面是一个学生通过“听懂父亲的笑话”学会了感恩的感受:“父亲是个老实本分没有幽默感的人,为了给我高三的紧张学习生活带来一点乐趣,每天讲一个笑话。尽管笑话未能引起我的兴趣,他仍旧每天讲着,直到有一天受到我的强烈反对,他才默默停止。而当我意识到对父亲的伤害请求他再讲时,他却‘受宠若惊’地又讲起那绞尽脑汁搜来的笑话,这让我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从学生对父辈的观察、体悟、感激中,可以看到他们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已学会了对自己作过付出的人的感激。

自我调节,适应生活。经过高中三年艰苦奋斗,回想走过的历程,绝大多数高三学生感到欣慰。从下面部分学生的片断回顾中,可以看出他们已适应了紧张而充实的生活。高三真忙碌。忙是高三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从清晨到中午,从下午到深夜,除了必不可少地吃饭、睡眠,其余的时间都用来上课、作业,还要接受老师的个别辅导。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在忙碌中收获应得的果实。高三真好。高三这段历程仿佛竹子生长前五年的积累,夯实了根基,扎深了根系才能在以后的岁月中以恐怖般地速度生长。前一天晚上打水时,不慎从楼梯上摔倒,疼得彻夜难眠。如果是以前碰到这情况,肯定会把课停下来,去医院休养几天,但高三了,课程不能落下,强忍着疼痛,第二天还是坐在了教室里。感谢高三,它让我经受住生活的考验。

生活因语文而快乐,语文因生活而更加丰富。教学中,将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生活;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品味生活,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一天天成熟起来,就会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拥抱生活。

在融入语文中学会做人

一个老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而语文老师还要多一份责任,就是在教学中将语文融入人生教育。

在阅读中明白做怎样的人。于漪老师说过,“教书育人”被视为教育的一般原理,对阅读教学来说可以表述为“教文育人”。即通过对语文材料(主要指文章)的读解,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语文阅读的博大精深时时熏陶着学生,阅读教材所选文章内容涵盖面广,它既有时代气息、贴近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有珍爱生活、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它不单单要解决古今汉语的历史隔阂和艺术欣赏、借鉴等问题,还要担负起人生教育的历史使命。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面旗帜,灌输先进思想,不断释放正能量,启迪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他们的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试以阅读《宋清传》为例。首先,带着任务去阅读。阅读前确定两个目标,一是学习古人诚实为人、诚信为商的品质;二是联系现实,了解今人道德缺失的原因。其次,带着问题去思考。阅读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宋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生意为什么做得好?做好生意要具备哪些条件?由做生意想到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思考。有的由商人要善待客户,想到为人要善待别人;有的由商人要想为客户所想、急为客户所急,想到为人应解人之困、救人之难;有的由商人同情客户,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救人于危难之中是商人的职责,想到富有同情心是人的本性;有的由商人经商要目光远大、心胸宽广,想到为人要放开眼光,站得高、看得远,不为眼前细小利益所动。第三,带着收获去感悟。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设计“宋清经商有道说明了什么”的训练题,引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学生思路畅通、思维敏捷、观点新颖,尤其对现实的批判更加强烈。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宋清,是古代药材商人,他卖的药材都是上等的,从不缺斤少两,正因为这样,生意才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可是现在做生意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只有诚信,才能让我们中国的产品畅销海外,才能让中国更强大。”我们的学生仅读了一篇朴实平淡的古文,就能联系现实,上升到做人的高度来认识,说明他们对社会、人生已经高度关注,并渐渐萌生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了。

在探讨中明白怎样做人。言为心声,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脑活动过程,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是语文学习的又一重要任务。鉴于此,结合阅读,我常常布置学生写读后感,让他们谈谈做人的体会,为人生的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首先,时时引导看清漫漫人生路。正值青春年少的高中学生,他们带着少年的憧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而对今后人生道路可能会出现的挫折却看不清。丰子恺的《梧桐树》最大特色是以树喻人,把年轻时期比作新桐初乳,把壮年比作绿叶成阴,把老年比作梧桐叶落,寓意深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看清人生成长之路的艰巨性,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感悟。人的一生按年龄分为几个阶段?你现在正处在哪一个阶段?对此有何感慨?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从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亲切、欣喜到“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作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你有这样的感情变化吗?为什么?就以上的问题选择一点进行思考。通过探讨、交流,许多同学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是用信心迎接未来,二是用勤学立足今天,三是用意志挑战人生。其次,不断提醒珍惜时光不虚度。一个人要想有一个辉煌的人生,离不开年轻时候的奋斗。怎样让青春绽放光芒,已成为当代中学生思考而又必须回答的人生问题。白岩松的《爱你现在的时光》,是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寻找其中的答案,定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下面是三位学生的感悟。甲: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你不珍惜她,终有一天,她会离你而去。生命是十分短暂的,昨天已经过去,无论如何想它也不能重来,明天则永远是个未知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过好每一个今天。乙:失去的已成为过去,再怎么懊悔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好好珍惜现在,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不然再次失去的时候就会更加悲痛。丙:回忆过去,不能自拔,会让我们越过越没滋味;奢望未来,一切茫然,会让我们越过越暗淡。我们要学会把握现在,抓住眼前每一分每一秒,这样,心里才会踏实、生活才会充实。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一种文化的精髓、一种人生的态度。那无数活泼的文字,可以记录下经历的趣事,描摹出生活的五味,评点世间的百态。语文课堂的开放性、灵活性,语文教材的思想性、渗透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会使学生的人生目标更明确、境界更高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后传
老鼠兄弟的故事
小伙伴
铅笔、橡皮、转笔刀的故事
眼睛与眉毛的故事
自由写作实践
我的小伙伴9
一只猪的故事
从《乌塔》想到……
我的小伙伴2
我的小伙伴10
给王虹同学的一封信3
灰姑娘的故事
一张明信片的故事
白雪公主的故事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支票的托收手续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席间怀橘
《棉鞋里的阳光》作者简介
《棉鞋里的阳光》随堂练习 提高篇
《棉鞋里的阳光》老师语录
《棉鞋里的阳光》读后感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梳理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问题探究
《棉鞋里的阳光》重点字词的意思
《棉鞋里的阳光》仿写作文
《棉鞋里的阳光》随堂练习 巩固篇
《棉鞋里的阳光》整体阅读感知
《棉鞋里的阳光》重难点分析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二)
《两件宝》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