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4
浅析初中数学问题设置的几个注意点
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也是思维碰撞的点火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从而服务于教学行为的开展,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问题呈现的形式、内容、提问的对象和方式,等等都会决定问题的效果达成,也决定着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后续发展.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数学基本技能和知识基础,还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学习、心理需求,以此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提升.而问题的呈现就要努力达成以上目标,为此我们在呈现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于学生学情的问题呈现
以生为本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我们在问题的呈现过程中,也要充分注重这一点.因此,教师的问题呈现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情,比如学生已经构建的数学基础和技能,再比如学生已经达成的数学分析、归纳、思维能力等.针对学生的这些学情来确定我们问题的呈现形式.比如在《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想激发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的话,我们就可以考虑学生对已经完成的对轴对称图形、轴对称、中心对称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认识,区分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如果学生前面的内容学习得比较扎实,我们新课时就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什么性质?而如果学生前面的学习不是很扎实的话,我们就应该通过问题先对前面的中心对称等知识进行复习后再进行新课教学内容的引导式提问.
二、基于教学情境的问题呈现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情境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渗透数学的价值,并激发学生通过对数学情境中问题的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而教师所提到的问题要激发学生对相应情境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将学生所看到的情境问题尽可能地转化为我们所要开展的数学问题,并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类比、建模等行为.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探究中,我们就先创设如下的一道情境题:
例1 去年10月份的一次强台风把小明家门前的一棵8米高的大树从3米处折断了,折断的树枝会不会打到停在大树旁3.5米处的小轿车呢?为什么?
这样基于情境而生成的问题可以达成两个较好的效果,首先是导出了下面所要探究的重点,有效服务于教学行为的开展.其次是让学生在情境下参与问题的思考,在感受数学学科价值的情况下,达成有的放矢的效果.
三、基于隐性分层的问题呈现
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参与的面越广越好,参与的度越深越好.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预设的这两个目的经常是背道而驰的,原因是因为参与面广了,参与的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参与的度深了,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就无法参与到课堂之中,甚至出现逃避课堂、逃避问题的现象.为此,我们在问题呈现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问题的分层性,教师通过问题的呈现难度和问题的提问对象、提问方式来实现参与面和参与度的双向提升.比如在《变量》的新课导入环节,我们呈现以下一道题目,并通过分层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2 一辆汽车匀速行驶,将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记录如下:
谁知道这里有哪些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此问能激发所有人的参与)你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此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
四、基于技能延伸的问题呈现
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能非常行之有效的激励学生的进一步参与.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参与课堂中的活动,而课堂中的活动如果能得到激励的评价,并以此延伸开来,这样的效果是我们所期待和追求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有必要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从而激励学生的参与,促使学生的再提升.
比如,仍然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在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中,笔者一开始是引导学生采用拼图活动和运算推演来完成勾股定理的建构的,而在学生拼图获取结论以后,我们再通过下面的问题来达成激励和延伸的效果.如下:
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你的研究成果是正确的.请同学结合你的收获和书本中的提示,从“割”和“补”的方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这样的提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对图形进行“割”和“补”的方法进行再分析和再认知,让学生感受到,可以把不能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转化成可以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将较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这样的问题在达成科学评价的同时,又达成授之以渔的良好效果.
问题是课堂的生命线,也是课堂活动开展的指向标,教师必须把准指向标,紧握生命线,让问题真正服务于课堂活动的高效开展,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轻松愉悦的建构知识与技能,巧妙合理的提升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哉,海盐的黄昏
- 两个世界
- 校园秋色
- “寝室八侠”
- 我家的小花猫
- 美丽的夕照
- 时光闹钟
- 暑假日记
- 爸爸的嘴巴
- 大海啊大海,我爱你!
- 暑假日记
- 迷人的青山湖
- 气冲冲的老师
- 荷花池
- 我又学会了走路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 关于乡村审计发展的探讨
-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公共政策论文
- 对审计专业判断的若干思考
- 浅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
- 审计收费问题探析
- 公司治理图景下的新审计模式
- 审计风险再认识及风险导向审计演变过程
- 谈企业文化的存在及发展原理(1)论文
- 推进武汉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研究(1)论文
- 论上市公司审计基金
- 论国家审计体制形成的影响因素政体和法系
- 论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效益性特征
- 小规模企业审计报告对内控制度的考虑
- 绩效审计实践及其难点与问题
-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 教研,有一种力量叫唤醒
- 《安塞腰鼓》实践教学
- 《竹影》主题思想
- 《子恺漫画选》自序
- 《安塞腰鼓》课后反思
- 画竹名家
- 《安塞腰鼓》教学后的反思
- 漫画家丰子恺
- 特级教师谭青峰这样教 《安塞腰鼓》
- 《安塞腰鼓》词义辨析
- 关于新课程“课”的若干评价问题的思考
- 《竹影》有关资料
- 墨竹考源
- 《安塞腰鼓》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