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教学下的教师认为,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此,还延伸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方面。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动信心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心态,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定信心,提高心理素质,进而健康地成长。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爱玩的天性,设置游戏教学,在课堂中设置自由度大、竞争性强的游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如踢毽子比赛、运球绕障碍物比赛等等。其次,教师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给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给他们定制太高的教学目标,当他们达到初级目标之后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只有学习信心增强之后,学习兴趣才会得到激发。
二、引导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具有怕摔、怕累、怕脏、怕输等惧怕心理,他们站在原地不动,总是畏头畏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运动效率。为了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一方面给他们做好示范,教给他们运动的技巧、方法与常识,另一方面要采用集体熏陶法、榜样示范法等方法激励学生在集体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断战胜困难,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一个敢于竞争和勇于竞争的人。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一些集体活动,如丢沙包、接力比赛、两人三脚等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相互依靠和团结,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交际能力,形成互助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不仅结合学生的爱玩爱动特点,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惧怕心理,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让学生的运动信心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运动观念。
参考文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在北京培训
- 我的“灰灰”
- 外婆学跳舞
- 借橡皮
- 游千岛湖
- 人间自有真情在
- 无题
- 我的妈妈
- 我第一次做饭
- 自己动手
- 游航空博物馆
- 北京亮起来了
- 台风
- 逍遥到合肥
- 后悔没有用,把握现在!
- 掌握新教材的特点,使用好新教材
-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
- 对做好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德育方法初探
- 如何调动技校生学习钳工课程的积极性
-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 训练 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论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 教学中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的探究
- 团结协作的大课间跑步促进教育教学上一新台阶
- 小学体育课中德育的渗透
- 巧借文本,训练低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
-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德育教学
- 北京
- 刻舟求剑
- 我的家乡
- 识字七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
- 南京长江大桥
- 秋天的图画
- 桌椅的对话
- 一分钟
- 狼和小羊
- 早发白帝城
- 语文版小学二上《开学第一天》教案
- 识字1
- 《古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