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设计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6

设计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开放问题 设计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43-01

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教学时,依据教学内容恰当设计各种新颖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中,设计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开放性问题具有条件不完整或答案不固定的特点,解决开放性问题时,要求学生动态性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的建构和延伸,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适当加强开放性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条件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条件开放性问题,按常规解法所给条件不足,需要添加某个条件使问题得到解决,但添加的条件通常是不唯一的。

例1:在复习相似三角形时,可设计如下开放性问题:(如图1)点D、E分别在三角形ABC的AB、AC边上,在什么条件下,三角形ADE与三角形ABC相似?

若从角考虑,满足的条件有:∠ADE=∠B,或∠AED=∠C,或∠ADE=∠C,或∠AED=∠B.

若从边考虑,满足的条件有:

=,或=.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平行考虑,满足的条件有:DE∥BC,或DE是中位线,或=,或=等。

然后再进一步讨论上述条件哪些是相互等价的。

由于这种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因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并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提高了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运用结论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结论开放性问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时,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正确判断,才能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图形与坐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运用方法和思路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它是指全面地观察问题,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思维能力,而方法和思路开放性问题(或称为一题多解问题),则是培养这种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分别以AB、BC、CD、DA为直径向正方形内作半圆,求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一:设其中一个花瓣的面积为xcm2,一个空白部分的面积为ycm2,则

2x+y

=・π・

2

4x+4y=16

解这个方程组,得x=2π-4,y=8-2π.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一般可以用割补法转化为规则图形直接求,或用方程法,或用重叠法。再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思路最简捷。这类问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转折
转折
列车•茶•春花
转折
转折
品味高考
试题评析
作文试题
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
一步与一生
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
一步与一生
高考记言
《看着我的眼睛》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支票的托收手续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北京亮起来了》随堂练习 巩固篇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日月潭》 趣闻故事
《北京亮起来了》 重点问题探究
《日月潭》 训练素材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北京亮起来了》整体阅读感知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2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日月潭》 范文习作
《北京亮起来了》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