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6

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是教师的首要职责

顾荣芳,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在2014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就如何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顾荣芳教授。

记者: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似乎进入“多事之秋”,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喂药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幼儿园的信任危机。这一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什么问题?您多年从事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研究,在您看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顾荣芳:最近,媒体相继曝光的陕西、吉林、湖北、甘肃等地几所幼儿园擅自给幼儿喂药的事件,令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幼儿园本应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己任,现在竟成了为谋私利不惜危害幼儿健康乃至生命的“药儿园”。这样的行为显然违反幼儿园教师基本的职业伦理,这不仅是对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园教师称谓的亵渎,而且是对人类基本良知的背离!这之前全国多地连续曝光的幼儿园教师体罚乃至虐待儿童的事件已经让家长深感愤怒,而这次“喂药事件”的曝光,无疑加剧了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感。我认为,“喂药事件”至少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园管理层及教师基本专业常识的缺乏和专业伦理底线的失守。人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让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幼儿长期服用非必需的处方药,不仅是无知,更是无耻。二是药品监管、使用制度的缺陷。陕西等多地幼儿园均能大量购得“病毒灵”“利巴韦林”等处方药,这种非个例的现象说明我国药品监管和使用制度存在缺陷。三是幼儿园组织管理工作存在“不完全制度缺失”和“实质性制度缺失”。前者指的是虽然有《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但由于实际的组织管理中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这些法律法规在落实时打了折扣;后者指的是“非医(生)非教(师)”的尴尬身份使得幼儿园保健工作从业人员不仅缺乏专业性,而且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相关的规章制度因难以落实而处于实质上的缺失状态。

幼儿园当前要做的应该是坚决采取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拒绝不当行为需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经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我认为当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把这些知识内化并切实践行,做一个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激浊扬清、坚守伦理底线的专业人。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近年来幼儿园仍频频发生虐童等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事件以及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一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强烈反差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顾荣芳: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陈鹤琴等老一辈学前教育家,都特别强调保护幼儿生命和健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近年来各地幼儿园却屡次发生伤害幼儿身心健康和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教师专业伦理道德等素养的缺失以及园所的组织管理不善有很大关联。对此,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轻事件对于幼儿及其家庭的伤害,更要痛定思痛,反思从这些事件中折射出的相关问题,以期减少直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先说“虐童”事件,我认为有此类言行的教师就不该让他们进入或继续存在于教师队伍之中,对于此类教师,应该坚持“零容忍”,禁止其入职,已入职的要坚决清退。再说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事件,我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其根源在于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教育的缺失。各幼儿园虽然都有安全防范、治安监管措施及应急预案,也在实施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呢?生命安全非儿戏,健康不仅仅靠意识,更要靠行动。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认真地实施安全方面的教育。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保教并重”,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您认为目前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实行得怎样?如何做得更好?

顾荣芳:“保教并重”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许多幼儿园都坚守着这一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保教工作的相对分离以及保育员的素质、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使得“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保”的现象。

为了真正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一方面,在职前师资培养中应一如既往地强化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心理发展等核心课程,重视准教师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亲自体验和操作,融通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师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在台湾,一个人要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不仅要修习大学四年的职前教育课程,还需要完成另外半年的教育实习课程。4+0.5年的学习模式使其入职后能更快胜任工作,做到“保教结合”。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保育员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培训,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地位和待遇,意味着可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强了培训,便可以让保育员增强专业底气,逐步走向专业化,以更好地实现“保教结合”。在这一点上,台湾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台湾的师资培养机构中不仅有专门的高职、专科层次的幼保科、幼保系,而且当地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幼托整合政策规定,幼儿园保教人员都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教保专业知能课程”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可见当地对保教师资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的确,只有高素质的师资才可能较好地践行“保教结合”原则。

记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幼儿园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请问如何整合各领域教育内容? 顾荣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中已经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应考虑本园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如果幼儿园实施领域课程,那么首先要明确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实施方法,注意在周、月、学期等不同时段的课程实施中考虑课程内容的均衡,以及领域内部与领域之间的有机整合,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果幼儿园实施综合课程,那么同样要了解和熟练把握各领域的内容、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整合点,切忌内容、目标之间毫无关联的牵强整合,以及“为整合而整合”的低效整合。以主题课程为例,如果某个主题活动有四个子主题,教师不必强求在每个子主题活动中都包括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只要在整个主题活动中能使各领域内容保持相对均衡即可。而且整合不仅仅包括目标和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方法、手段以及环境创设上的整合。教师应该明确,同样的目标可以由不同的内容、方法来实现,而同样的内容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就可能实现不同的目标。在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目标、内容、方法三者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领域间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记者:您曾经说过,“无论是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还是教育效果的衡量抑或是改进对策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反思‘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这类本质问题”。您能结合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谈谈吗?

顾荣芳:其实,“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等问题是所有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和实施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多年前,张雪门先生就认为要编制幼儿园课程首先必须明确“儿童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五个问题:“儿童是不是和空的东西一样?儿童是不是和植物一样?儿童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儿童是不是从不完备到完备的一段里程?儿童究竟是什么?”在今天看来,这些问题依然是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所有课程在编制和实施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健康领域为例,饮食营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但是根据我对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的研究,部分幼儿所认识的“健康行为”与成人大相径庭,如,有的孩子认为“吃得多就是健康,胖就是健康”。又如,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有的幼儿认为“如果勇敢的话(过马路时)看到汽车也可以往前走”。再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让幼儿讨论如何让自己或帮助别人“高兴”起来,而下面这段幼儿与研究者的对话让我深思――研究者:“什么是高兴?”幼儿:“我犯错误的时候大家都笑话我。”研究者:“为什么会高兴?”幼儿:“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我就笑话她。”研究者:“高兴了会怎么样?”幼儿:“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高兴对我们好不好?”幼儿:“不好,因为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小朋友如果不高兴了怎么办?”幼儿:“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看到有小朋友在马路上哭,我就笑话她。”……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尽管让人非常意外,但如果我们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便会发现这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这就是儿童的“理论”。所以说,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前提是不断了解儿童,否则,无论活动目标多么“科学”,逻辑多么“合理”,方法手段如何多样,都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

记者:办出特色,形成品牌,似乎成了眼下一些幼儿园的重要工作目标,有幼儿园把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创建内容,力争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对这些正在或准备开展这方面创建工作的幼儿园,您有什么建议?

顾荣芳:首先,对于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做法,我特别想强调一点,特色不是人为地想办就能办成的,而是植根于园所实际逐渐形成的,特色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我认为园所要开展“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本园幼儿健康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评估,不仅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状况,还要了解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饮食行为表现、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等;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认知状况,还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行为养成情况;不仅要了解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行,还要了解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行。二是要对园所的日常生活、集体教育活动及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思考如何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园所的课程理念、活动特色结合起来。三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可先以健康领域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依托,逐步领会健康教育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健康领域教学如何与日常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贯通,如何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四是选择适合本园实际的健康教育课程,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并积累自己的实践精华,逐步编制适合本园的课程。最后,再次强调,上述每一点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急功近利是不可能真正构建幼儿园的任何特色的。

记者:从《夏令营的较量》到《中外孩子的较量》,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这类反思我国教育问题的报道。有人说,我国的孩子无论在心理素质上还是在身体素质上都与国外的孩子相距甚远。对此您怎么看?

顾荣芳:中外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和有力的证据,我们也很难对孰强孰弱一概而论。但不管怎么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洛克早就说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单而充实的描绘。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目前我国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不少家长对孩子溺爱和过度保护,使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是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使得人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强调“知”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行”,导致很多孩子都是“认知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就以喝饮料为例,在认知上,可以说幼儿人人都知道“饮料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是我们数次注意到绝大部分幼儿在刚进行完相关教育活动后,仍毫不迟疑地在饮料和白开水中选择了饮料。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孩子竟然在家只喝饮料,从来不喝白开水。因此,当前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促进幼儿知行并进,尤其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更要注重“行”,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势必会影响其今后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孩子今后即使成为“学霸”,也未必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人生的“马拉松”中,他们并不见得会具有多强的竞争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开国大典》观后感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8)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开国大典》观后感
《精彩的篮球赛》
春天的校园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中秋赏月晚会
《开国大典》观后感(6)
《“女孩节”联欢会》
《雪孩子》故事梗概
《开国大典》观后感
建筑工程资料员年终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经理的年终总结
某工程项目经理年终总结报告
装饰工程项目经理年终总结报告
2012资料员年终总结及工作计划
资料员试用期工作总结报告
建筑工程材料员工作总结
项目经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土建施工项目经理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建筑工程资料员年终总结
土建材料员工作总结
装潢公司材料员年终总结
建筑工程资料员年中总结
2011年技术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材料员年终总结
《找春天》 课外日记:春天来了
《找春天》课堂重点:拟人描写
《找春天》教案1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找春天》课堂重点:文章问题分析
《找春天》读书笔记
《找春天》教案2
《找春天》延伸学习:“春”字成语
《找春天》教学设计举例
《找春天》教学设计及建议
《找春天》教学设计与思考
《找春天》延伸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
《找春天》教案3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谚语
《找春天》延伸学习:有关春天的古诗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