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5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探究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我长期以来的追求。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培养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是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是我长期以来的追求。

一、教师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释疑能力

二、学生的认知

指导学生关于多形式表达。传统的教育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创造,重答案正确于否、轻思维方式的弊端,造成学生头脑僵化,表达形式过于单一、生硬。应该说,课堂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是同时进行的,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与否,我们执教者多半是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而后再让学生口头一一作答。乍一看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得不错,学生接受知识接受得也不错。其实不然,我在研修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低下,具体表现为缺乏说话欲望和激情;说话缺乏条理;木讷,不流畅等等。究其原因,我以为有如下几点:一是农村学生接受信息贫乏;二是缺乏进行口语交际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师扼杀了学生的发言天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并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表达,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创新欲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竟想出了多种形式来说明,如第一种用列提纲式,第二种用列表式,第三种摘抄文中的重点词语,第四种用小标题式。从中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创性,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单一性、狭隘性的框框。上课伊始,教师就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这就是课的导入。

三、课堂的艺术

1、让语文课充满生命的涌动。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题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因此,我们不能仅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还要把学生引导入戏,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达到思想教化与生活情趣并重、知识积累与文化融合相成;教材示范与表达热情并存。简而言之,语文教学要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学生对新事物最易产生好奇心,对与以往不同的环境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新颖奇异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葡萄沟》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葡萄沟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葡萄沟好在哪里”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语文中找寻美。语文是一门“美”的课程,人人都爱“美”,为什么要让学生感觉不到“美”呢。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同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觉得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做到"有趣、灵活、新颖",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作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学校课程的开发者,综合知识的掌握者,信息技术的应用者。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下象棋
中秋节
胖大海的自述
可乐瓶旅行记
我的妹妹
观国庆阅兵有感
美丽的秋天
“课堂彩票”
可爱的母鸡
我要找妈妈
雨中的故事
打针
过年趣事多
意外的惊喜
一堂有趣的班队课
浅析物流企业车辆变动成本管理
浅述如何开展好成果展示课
浅谈平安校园建设新思路
浅谈中职学校校园网的组建及安全
中职校企合作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探析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
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红楼梦》速成作诗法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分析
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谈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朔造
“中国梦”统领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究
如何全面把握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贵生课堂”贵在坚持
高职机械创新设计下的网络资源库的构建及应用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之一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之三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之一
同样的教材 不同的定位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之一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之三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背景介绍
《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一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之二
《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三
周恩来总理简介
《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教学设计之二
《西瓜皮回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紧扣重点训练到位
《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