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危机事件;青春期男生;家庭情感缺乏;生命教育

2013年夏季,三例危机事件先后进入笔者的视野。事件过后,青春期、男生、家庭情感支持缺乏、生命教育等关键词不断地在笔者的头脑中闪现,由此引发了笔者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一、危机事件过程简述

事件一:5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某职校高一年级一对“相恋”男女学生吵架,男生高某生气之后,用手砸向窗玻璃,结果玻璃碎了一地,高某手掌被玻璃割破,掌中筋脉割断,鲜血直流,高某却坚持不去医院,女生梁某只得陪着高某,在另一幢实验楼楼梯顶间听其诉说心中的伤痛。后因同学及时报告,值周教师将高某送医就治。

事件二:6月底,某职校高二年级学生准备外出顶岗实习之际,机电班男生杨某于某日在寝室里接到父亲的电话。在一通激烈的对话之后,杨某非常生气,趁高三段放学之际,混出校园,买了一瓶农药,在黄包车上就喝了下去,被车夫当场发现,打110报警送医院就治。

事件3:8月初,某乡镇一名初三毕业生邱某,还没来得及进入高中段学习,因在电话中与父母争吵,喝下整瓶农药,结果不治身亡。

二、危机事件的背景分析

事件一的危机背景分析:高某与梁某在初中阶段就互有好感,是一对“早恋”的学生。笔者在事后从梁某处得知,他们是在初二时“好”的。高某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家中经济条件较好,高某长期寄宿在小姨家中。高某经常怪父母长年不回来看他,与父母沟通很少。在初中情绪不好时,曾多次自残,而梁某总是不断地安慰高某。另一方面,梁某也很担心自己,梁某曾对班主任说:“对于他的爱,我感到很害怕,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做什么。”在与梁某的沟通过程中,笔者看到她对这份感情的纠结与无奈,既害怕却又不肯放弃。

高某在出事之后,却对班主任说不必告诉其父母。在住院治疗期间,高某每天还是要到学校看望梁某,或者让梁某到医院看他,否则就不肯住院。高某手掌割伤流了好多血,滴在地面与楼梯上。第二天一早,笔者要求女生梁某去拖地,去擦残留的血迹,让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让她认识到在情感上支持与纵容男生高某多次的自残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事件二的危机背景分析:杨某家境一般,希望在当地企业实习就业,而杨父希望儿子到发达地区实习,增长见识,收入也多一些。这是父子冲突的表面原因,深层原因是,杨某与一位初二女生相恋,所以杨某坚决不肯外出工作。在医院病房,笔者见到匆匆从田里赶来的杨母,穿着一双拖鞋,脚上的泥还没擦干净,而杨父在家未到。在与杨母沟通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杨某自小一直与父亲“作对”,小时候杨父打他时,杨某不躲不动,也不认错,任父亲打骂,最后只得母亲出面解决。

据了解,杨某出院之后,与其恋爱的初二女生前去杨某家中探望,杨某家人感到非常高兴。

事件三的危机背景分析:邱某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邱父有些精神上的问题,村里的人都称之为“神经佬”,因为他说话与行动有些失常。其母是云南人,孤身一人到本地,本身也有些木讷。在邱某的成长过程中,不时地会有各种刺耳的话出现在耳旁。

在2013年中考结束之后,邱父要求儿子到当地工厂打工,甚至以死相逼。邱某自小就很懂事,在6月下旬即到当地一个作坊打工。由于邱某的体质较弱,收入也不多,在7月底与父亲通话之后,邱某情绪非常低落,两三天后,喝下几乎整瓶的农药,被发现时已晚,不治而亡。

三、危机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情感支持严重缺乏

在这三例危机事件中,高某虽然家境较好,可父母长年在外经商,父子间、母子间缺乏亲情支持,也缺乏有效的沟通。高某的父母认为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就是尽到父母最主要的责任,而忽略了孩子还需要感情的交流。这从高某怪父母总是不回家看看这点可以感知。可以说这是典型的留守生父母与子女的感情问题。

杨某虽说家境一般,可因为他父母均在家,每周末都可回家与父母相聚。然而杨某却与父亲从小“作对”,与父母沟通很少,是一个表面家庭成员齐全,实际却是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人。这类学生可以说是学校管理中的盲区,班主任或德育导师一般很少会关注他们。

至于邱某,初中刚毕业,对于家庭他有许多说不出口的地方,家庭给他的也许是诸多的伤痛,根本谈不上什么情感支持。村里人说他自小就很懂事,无论遇到什么事都选择自己解决。

可以想见,由于缺乏家庭情感的支持,这些学生从小对温暖情感的需求就被外表的坚强所掩饰。在他们看似强大的外表下,是脆弱的情感支撑。他们特别重视其他人给予的情感支持,如男女恋情、兄弟情义等。

(二)青春期男生的非理性冲动

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常出现自我概念两极化、过度自我中心、耽于幻想、自我监控困难等自我意识问题。而在情绪调控上,主要表现在过度情绪反应和持久消极情绪等两方面的问题偏差。如狂喜、暴怒、痛不欲生等过度情绪反应,以及持久沉浸于悲、忧、恐、怒等消极情绪中,这些都是引发生命危机事件的潜在因素。

(三)学校心育系统实效性不强

当事件中的高某、杨某、邱某出现极端情绪之后,他们没有想到学校的心理支持系统,也没想到与同伴交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平复自己的情绪,来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1. 身边的同伴心理支持网络的不完善

虽说高某、杨某事件属突发事件,事后也得到及时处理,然而如果能由班级心理委员组织班级中的热心同学,形成一个同伴互助心理支持网络,那么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肯定会发现许多小的苗头。通过这种最贴近的心理网络支持,可以化解危机,而不至于等到危机事件爆发。

2.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实效性不强

如果学生提前认识到前往辅导室寻求帮助是很正常的行为,并形成良性的学校心理氛围,那么邱某会在就读初中的三年间,得到许多的情感支持,这或许能支持他走过困境。据笔者所知,邱某所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是与政教处合并办公的。这虽是学校各方面条件所导致的,但可以想见,一般没有哪个学生敢到政教处去寻求心理辅导。笔者认为,构建班级心理支持网络、教师引导机制、德育导师工作机制等,使学生在身处困境时,能找到倾诉和求助的地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实效性。 3. 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当下,生命教育融合在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或其他学科教育中,也有学校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这三例危机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生命教育除了有普适性的教育内容,也应当有针对特殊群体的生命教育项目。

每学年的开学初,许多学校都会开展特殊学生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摸底,让班主任、科任教师、德育导师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关注。而开展同质小组辅导,对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更加有效,比如开展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项目,通过小组互动、同伴探讨、群体支持,可以取得较好的辅导实效,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也能落到实处。

四、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我们认为,作为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针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的生命教育。从本文的三例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这些学生很可能会做出“惊世骇俗”的事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论怎样的危机应对都不及事先防范来得有利。

1. 关注学生情感状态,关注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群体

当下许多学校都在关注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学生。在笔者看来,这群特殊学生存在问题的可能性较大,然而他们也并非一定有问题,他们的情感支持并非一定欠缺。许多学生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得很好,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支持也非常有力。在这群特殊学生中,许多人上进自强,心态良好。而对有些父母都在身边却长期与父母不和的学生,我们却往往容易忽略他们。他们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教师的关注,行为偏激,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潜在炸弹。

因此,对这样特殊的群体,要进行列表细分,落实对他们的关爱措施,使他们人人都有结对导师,真正做到心烦有处可诉,难事有人相助,感受到学校带给他们的积极的正能量。

2. 加强家校沟通,引导亲子的双向情感交流

有研究者指出,父母的支持可能会促进青少年积极情绪发展,因为他们相信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是可以依靠的。相信父母会给予支持的孩子也很可能对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并且也很可能会学到更多的成熟的应对策略。因此,这些青少年会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有较为健康的看法,他们很少花时间沉浸在自己的问题中苦思冥想。

针对当下许多家长在外打工,与子女联系不够密切的现实,学校应当将家庭情感支持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等教育理论传递给学生家长,引起家长的重视。另外,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把感恩之心变成感恩之行,变成具体的行动,把对父母的温情,用电话――语言、短信――文字、QQ视频――表情,展示出来,通过每周/每月的落实,引导亲子沟通向良性发展。同时,通过评选最温暖的话、最感动的人等,将平凡的人与事,上升到感动校园的层次。由此,可有效地提升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群体的心理能量。

3. 完善基层心理社团,及时消融学生的不良情绪

当下,许多学校有心理辅导室、学生会心理社团,班级有心理委员。笔者认为,在班级层面建立同伴互助网络――班级心理社团,由班级里的热心同学组成,是最接地气的同伴互助方式。它可以排解学生内心的小纠结,也可引导学生到心理辅导室求助。这个班级心理社团,犹如城市公交与居民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连接,使学校的心理支持与互助系统保持畅通。

班级心理社团,以班级心理委员为中心,与宣传委员合作,由五到六人组成,平时编写班级心理小报、黑板报、心理漫画等,引导班级积极心理氛围的成长。

4. 积极拓展心育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将心理电影周、心理漫画征集、心理专刊评选、校园心理剧演出等活动推广开来,形成积极良性的校园心理氛围,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调节、相互支持、学会求助的心理保健意识。

通过小组辅导的形式,组织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在同质群体内找到自我突破的地方,不再自怨自艾,不再消沉与偏激。通过学校德育工作例会,要求班主任主动引领这些学生到辅导室坐坐聊聊。对此,笔者深有感触,有许多学生到辅导室之后,处在安静的环境中,捧着教师给他们泡的茶,心情会平静下来,一些积累在心头的小纠结也能得到及时的化解。

开设心理活动课,通过校园案例,开展对男女生“早恋”、哥们“义气”的情感引导。引导学生面对“早恋”,学会如何说出心中的爱,如何表达爱,如何拒绝,面对拒绝如何自我处置等。通过同伴之间的探讨,树立真正男子汉的行为导向,不冲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理性调整自我认识。

总之,校园危机事件重在防范,对于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青春期男生,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如此,学校开展的生命教育就会切实而有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爷爷拼玩具
游啊,游啊,游!
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默默无闻的身影
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生日礼物
军训有感
我的生日,她的生日
这也是一种悲哀
炒粉王
神奇的记忆法
光阴相伴六十年
一分钟倒背如流九大行星
乌鸦非凶兆
山菊花
广告设计中的创意表现
浅谈外贸企业的营销策略
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
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分析
试析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创新应用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绘画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比较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试论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电子商务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探究
浅谈当前“红色文化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启示
激励青年职工创新创效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试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公平性”问题
蕾丝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观刈麦
泪珠与珍珠
第八册第四单元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
《春》说课材料
济南的冬天
16.我的“长生果”
《荷塘月色》观摩课
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教案——怎样写演讲稿,进行演讲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歌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抓特征,明类型---高考诗歌鉴赏快速解题能力训练---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