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与对策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与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7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校本研修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通过对粤西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发现,当前校本研修还存在价值取向偏离、课程设置不合理、组织形式松散、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将校本培训发展为校本研修,建设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创立学习型组织,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等策略是改进校本研修诸多不足的关键。

关键词 校本培训 校本研修 学习型组织 教师发展学校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校本研修,并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研修模式单

一、研修组织松散、培训活动形式化、研修效率低下等问题。面对诸多困境,厘清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粤西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现状的实证考察

1.强调社会工具价值,忽视自我主体价值

2.培训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

3.组织形式松散无序,效能低下

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培训形式时,75%的教师会选择“现场观摩”,63.6%的教师会选择“实地研讨”,仅有14.4%的教师会选择“校本培训”。“现场观摩”和“实地研讨”的比例较高,是由于教师更加愿意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例教学和近距离体验,而“校本培训”的比例偏低,结合调研访谈后分析发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足,对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施方式存在严重的误解;另一方面是学校在组织校本培训的时候缺乏有效的组织,大多数都是为了应对检评而流于形式。访谈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学校都会有备课组共同备课、科组同课异构、观课、议课、新课程标准理论学习等研修活动,但由于评价体系缺失、教研时间仓促、研修目标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这种事务性的组织形式往往会显得松散随意,研修的实效性并不高。也有学校会鼓励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但这种结对形式是自觉、私下的约定,并没有制度性的聘任,往往形同虚设。由于缺乏具有高效能的组织,教师缺乏课程经验的共享精神,从而陷入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由于缺乏良性的组织文化,使教师在现实冲击和工学矛盾中失却教育热情,教师自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得不到生存的空间,校本研修无法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教师亦不会将校本研修看作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工具[1]。

4.培训资源短缺,模式单一

从辩证和历史的视角来看,校本研修的综合性价值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一个共同的话题,而在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校本研修也成为国内学者热议的话题。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当前粤西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强调自我主体价值

校本培训强调“以校为本”,使培训能够与学校面临的实际困境结合起来,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培训形式更加灵活,但在处于粤西地区的湛江,中小学校对校本培训还停留在政策性的引导层面,教师的自觉意识还未被唤醒,自主的学习和研究还未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从“以校为本”提升到“以师为本”,强化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实现这一点,将“校本培训”向“校本研修”发展就是最有效的途径。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2]。也就是说,校本研修是以创建学校特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教师面临实际的教学问题为中心,以自主研修为基本方式的学习、研究、实践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自我的主体价值是校本研修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工具价值,这应成为当下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原则。

2.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要满足学校与教师的发展需要,在实现整个学校发展规划、体现课程系统性功能的同时,注重教师的现实需求,让教师参与界定职业发展规划,使课程设置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课程内容应涵盖教师道德修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与运用、学校与班级管理、教学新技术运用等方面,既要顾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关注教师的人生需求。在培训形式和教学方式上要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为原则,强调案例示范和课题研修,从教育的本源性出发实施课程规划。有学者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3],基于此,课程价值的追求理应是实践的,教师在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也应当是实践领域的。由于教育经历、资质品赋以及教育情景的差异,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急待解决的困难都是个性化的,课程设置需要遵循实践性、针对性的原则,并强调教师的参与性,让教师个人成长的计划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来,培育教师的反思力和内省力,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研究品质和研究能力。在校本研修中,注重教师从自身的现实困境中发现教育问题,形成一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术导向,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与教师可持续的、同步的发展。

3.建立学习型的自组织

当前,粤西地区中小学校的校本研修尚处于萌芽阶段,其研修组织形式散乱,缺乏教育的激情和生命力。许多学校开始意识到,通过改进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和交流,促进学校由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是当下促进校本研修发展的重要手段。德国物理学家H・哈肯认为最高效的组织形式是“自组织”,这种组织形式强调组织成员的自律与自治,即具有高程度的学习能动性。自组织的行为体系通过对组织与个体的自我建构能够突破复杂系统并实现机制重建与推进[4]。要使校本研修的组织具有平稳的内驱力,首先要清楚认识其组织复杂性,它主要体现在组织成员间价值诉求的不稳定性,以及价值观念相同却由于着力点分散而难以维系一个持续稳定的目标。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尊重每个组织成员的自我独立意识,保障组织成员的个性化伸展,也要强调组织成员在自我选择的过程中积极地、自觉地去个性化的重要性,以使组织形成凝聚力和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一个具有平稳内驱力的组织必须要在个性伸展与组织发展间取得合理的平衡,只有尊重个体意识,组织才能充满正能量,才能具有高程度的学习能动性,而组织具有统一的发展目标,才能顺应校本研修和学校发展的需求。

4.创新研修模式,增强政策保障

校本研修是学校人力资源的一种优化整合,是教育资源发挥最佳效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校本研修却难以取得实效,学校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也未被有效整合,由此校本研修模式单

一、资源缺乏的种种弊端就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在地处偏远的粤西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师专业水平相对偏低,不从本源的哲学意识形态去更正校本研修的原则和方向,将面临教学研究失位、课程改革失力、教师专业发展失真等困境。为此,在实现校本培训向校本研修模式转变的同时,政府和学校应该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整合各种人力资源和社区资源,增加财政援助,为校本研修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有效解决校本培训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教师发展学校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的一种功能性建设,它对现行中小学的功能有了更新的认识、发展、丰富和完善,引进高校的资源为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的学术前沿性质以及开放、探究等文化特质进入中小学,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相融合,对于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创新研修模式,提供政策和资源保障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2] 王祖琴.继承与超越: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

(10).

[3] 宁虹.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意识品质的养成[J].教育研究,2009

(7).

[4] [德]H・哈肯.信息与自组织[M].郭志安,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君子兰
希望的田野
我爱你中国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一色的冬季
赶会
扭秧歌
蘑菇该奖给谁
日全食
奇特的窗玻璃
爷爷来了
小猫和鱼的故事
美丽的公鸡
不听话的小树
广东省水库淤积形势与防治方向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纹演化的试验研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河源市源城区七礤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某水闸重建工程围堰的安全评估
东江下游潮区界、潮流界、咸水界变
海堤和护岸消浪型式选择
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电子智能普氏贯入仪与环刀法对比检测在砂坝上的应用
抛石法在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北江流域主要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探讨
《草原》一文中的“矛盾”释疑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草原》一文写作特点
《我最好的老师》整体阅读感知
《我最好的老师》范文习作
《草原》看文章的炼意
《草原》一文中的难句解析
《草原》一文结构分析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巩固篇
《草原》一文疑点解析
《我最好的老师》老师语录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提高篇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目标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我最好的老师》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