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使“三个自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旋律”

使“三个自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旋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使“三个自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旋律”

【摘要】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在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把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自信”纳入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中,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三个自信;青年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在价值观多元化、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意义,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旋律”。

一、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自信突出了以人为本,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先进文化的传承者,青年大学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就是使大学生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文化,社会等具体的制度,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安康”。九十多年来,党在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历程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用“三个自信”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

(一)树立安全的意识形态理念

马克思说:“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模糊论”是威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思潮。形成一定的信仰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以个人感情为纽带,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使青年大学生深刻体验到马克思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之中。

(二)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贯彻十八的要求,培养具有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基础任务,以培养高端人才为发展方向,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青年大学生更加全面、更加透彻地坚持唯物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形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三、用“三个自信”引领对青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用“三个自信”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校思想理论课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青年大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使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透彻、客观地看待社会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身,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理论课应该多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实践,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集体参观博物馆、文化馆、革命纪念地、国庆节、五四青年节时期在校举行系列爱国主义活动等。

(二)用“三个自信”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理论自信即中国共产党对其自身理论创新的充分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应该具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鼓励他们提出新观点。

参考文献:

[2]田克勤、张泽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1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孤影
蚂蚁和玻璃杯
爱需要理解
怎么能忘记
不再是孩子了
放手也是一种爱
孤单可以被选择
常怀感恩之心
祖国颂
完整生命的三个层面
我的好“老师”
故事还在继续
木头
對不起,一直忘了說我愛你
胜似亲人
王献之《鸭头丸》帖后宋高宗赞语考证
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与实践
提高图书馆员参与研究过程 开拓学科服务新前景
《左传》中所见秦与楚的交通
博物馆系统如何加强中华条颈龟的研究保护
试论侯景乱梁时军粮供应对其战略的影响
清溆浦“严如”姓名写法小考
新旧《唐书》著录《陶潜集》考异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探究
从一位离休干部的经历
关于年鉴编辑的社会责任分析
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收集、整合与共享研究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期刊如何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培养
高校图书馆留学生人本化信息服务体系建构
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杂交水稻之父》探究感悟
《秋天向我们微笑》教材分析
《三颗银杏树》课外拓展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之一
《杂交水稻之父》教材简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探究感悟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之二
《三棵银杏树》教材理解
《三棵银杏树》探究感悟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之三
《三棵银杏树》作者叶圣陶简介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设计
《海滩上的雕塑》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