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15
语文阅读方法探究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而他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能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实现。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只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欲望,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组织和调控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捕捉活动中的创造灵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二、强化阅读的主体性,培养认知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小学语文课本与读本中的文本大多是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富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好文本。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文本,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内容、情感,才能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成为第一朗读主体的原则。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采取声情并茂的朗读,播放朗读录音、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再次感知,通过比较阅读,然后进行加强语速、语调、语气等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充分享受听觉美感,自觉进入文本情景中去。如教学《绿叶的梦》一文,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在那优美的旋律中,生机盎然的画面上,学生就会被朗读者欢快愉悦的语气所感染,对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春天在哪里》描写了春天大自然的的美丽而富有朝气,表达了人们热爱春天的情感。让我们从文中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受到美的熏陶和积极向上、自信自尊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三、探究阅读方法,充实文化底蕴
第一是目标阅读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第二是快速阅读法。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第三是以意逆志法。小学课本中出现一些古诗、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的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第四是十目一行法。清代学者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是说精读之法。有的书要速读,那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第五是写写画画法。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总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但是如何使学生获得语言、方法和情感的学习和陶冶,还需要教师给予悉心引导。为孩子架起通向文本的桥梁。这时,你得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来理解文本。揣摩自己的阅读过程,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掀起对话,在脑海中想象教学活动情境。教者在与作者、文本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也是自我对话的过程,是揣摩方法、锤炼语言、积蓄情感、提炼思想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的过程。“用情感去感染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心灵,用生命去感动生命”,是新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愿新课标语文教材通过师生共同的深入研读和对话,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和人文光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贝贝”
- 菲尔兹奖
- 第一次学骑自行车
- 飞向蓝天的恐龙
- 真心的话
- 秋天
-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 给流星雨姐姐的一封信
- 会说话的手
- 后悔
- 端午节
- 安全=生命
- 难忘的一堂课
- 共建地球村
- 假如我是个发明家
- 无刷同步电动机欠压跳闸问题的解决方案
- 从法律的价值和效果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
- 论刑事禁止令的司法适用及执行
- 幼师虐童的犯罪学分析
-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 论教育服务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效应
- 财务管理课程《财务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电气工程图识图》中的应用研究
- 新时期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的思考
- 如何判断保全证据公证中证明材料取得方式的合法性
- 公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 浅析电梯及曳引机产生振动、噪音的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 《纳米新星》教学设计
- 《看海》教学设计
- 《江畔独步寻花》教材理解
-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 《书湖阴先生壁》教材理解
- 《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练习设计
-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 《江畔独步寻花》课文
-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问题探讨
- 《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
- 《五月的青岛》相关知识
- 《纳米新星》教学设计
- 《五月的青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