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15
情境教学在低年级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摘 要: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培智学生在注意、认知、思维、情绪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低年级培智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存在严重不足,所以在一般语文学习模式中很难有效获取知识。作者借用情境教学,巧妙地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收到令人欣喜的效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 低年级语文 培智学生
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有生活才有语言。“狼孩”脱离人类社会就不会使用人类的语言;小婴儿从一开始的“咿咿呀呀”到喊出“爸爸”“妈妈”,就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语言。既然如此,我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句型和会话训练,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而又易于理解。
一、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培智低年级学生语言贫乏,在日常生活中只会使用简单的词与单句。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学会使用简单的句型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常情况下,为使学生尽快学习句型,我要求学生多读句,多造句,多理解,因为没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往往效果不理想。我创设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简单的句型。
师:(对表演的学生)下个星期我们就要去春游了,请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但请你注意,因为是好消息,你希望大家早点知道,所以你跑着进教室的时候就开始告诉大家了(对台下的学生)。请你注意他说话的时候在做什么。
(开始表演)
A生:(按要求表演)我们下个星期去春游啦!
(全班学生被表演所吸引)
B生:他说话的时候是跑着的。
(提醒学生用“一边…一边…”说一说)
C生:他是一边跑一边说:“我们下个星期去春游啦!”。
像这样简单的句型,在一般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要靠不断练习才能背下来,但只是单纯地复述,没有成为学生真正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展现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情绪倍增。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抽象的字、词、句,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运用。
二、带入情境,进行情感体验
师:请四位学生扮演“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并根据你要说的话做出相应的动作。
(学生积极思考准备要做的动作)
师:滴答,滴答,下小雨了。种子说……
A生: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手渐渐向上伸展,好像发芽的样子)。
师:梨树说……
B生:下吧,下吧,我要开花(手托在脸的下方)。
师:麦苗说……
C生:下吧,下吧,我要长大(说完双手伸开,跳了一下)。
师:小朋友说……
D生:下吧,下吧,我要种瓜(手环抱胸前,好像抱了一个大西瓜)。
师:滴答,滴答,下小雨了。
这首诗歌虽然不长,但对于低年级培智学生来说,很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对雨水的喜爱,所以我创设的情境是让学生进入诗歌中,扮演文中的角色,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句子的理解,从中感受到不同植物和小朋友对雨水的喜爱。通过实践我发现,同一个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达同一个句子,生动夸张的动作诠释了他们对雨水的喜爱,进一步体会了这首诗歌的情感。
三、情境创设为学生启迪智慧
低年级培智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仅可以识字,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句子,而且可以从一篇篇情文并茂的教材中感受艺术形象,体验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情境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思路,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始逐渐改变低年级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纯靠死记硬背的局面。情境教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特教老师拓宽了思路,为培智学生启迪了智慧。
参考文献:
[2]马樟根,吕达.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狐狸和老虎
- 校园的早晨
- 小青虫历险记
- 奶奶家的机灵鬼
- 秋天的色彩
- 家乡
- 我不明白
- 旱溜冰
- 说说我自己
- 读《爱的教育》有感
- 秋的记忆
- 我的爸爸
- 我的妹妹
- 北京!胜利!
- 教师节
- 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的管理
- 新理念下关于建构学校德育的思考
-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 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品质的课题研究
- 浅谈师生关系与师生冲突对学生的影响
- 爱心滋润,焕发美丽人生
-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 教子无定法,但能寻良方
- 石川达三反战思想的转变
- 开展学校教育工作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 谈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 加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几点思考
- 浅谈国际智慧教育对中学教育教学的反思
- 普通高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展望
- 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
- 看图学词学句2
- 陈毅探母
- 《我长大了一岁》教学设计
- 看图想象写话
- 奶奶的白发
- 4 我的家(听说训练)
- 三只白鹤
- 《鹅》
- 皮球浮上来了
- 传话游戏
- 好学的爸爸
- 人有两件宝
- 砸缸救人
- 我最喜欢
- 识字学词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