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由于全球性文化的推动,欧美、日韩文化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究其根源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缺少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儒道文化和意象说的理论基础上。从先秦开始,儒家的思想在诗学中就强调美与善、情与理的统一,道家的思想是心与物的统一,先秦诸子对“象”的认识,特别是《周易》“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的说法,构成了意象说的理论原点,它们同楚风和佛教禅宗构成了中国古典审美的结构。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象性的文化精神、含蓄性的艺术语言。传统文化是设计思维的动力源泉,设计思维的创造是传统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传统文化对于设计思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观的思维模式

自然观即人们对于自然的看法。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主的经济持续了几千年。自然条件与收成的好坏直接相关,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久而久之,“关注”便积累为崇敬、依恋等情愫。自然观的思维模式促使我们把 目光投放于大自然的变化中,始终坚持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首要位置。如古代门窗的设计,就极好地体现了自然观这一理念。门窗不仅是通风采光的工具,多数还有“借景”的功能。借景的实质就是把室内空间与外部景物空间联系起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关于这种功能最为精彩的写照。如江南的“四雅”漏窗,在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书籍、画卷,这些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不仅增添了窗子的造型美感,更为园林增添了不少雅致的气息。综上所述,古代的门窗更像是一件艺术作品,展现了古人对于修身养性、祈福求吉、镇宅辟邪等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时至今日,古代门窗之所以仍受到大众的喜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门窗的设计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观的设计思维理念。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成功地表达出人们渴望与自然交流的情感。反观现代的玻璃窗,虽然我们在材料科技的层面上是进步的,但缺少了对于情感的抒发和对于自然的依恋。笔者认为现代门窗的设计思维缺少对于自然的关怀。

二、意象性的思维模式

早在殷周占星象学中,先民们便形成了最初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其中便有了“象”的雏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既可以指自然的物体形态,同时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周易·系辞上》)。“象”的提出从一开始便具有宗教思维的抽象性。“意”也是一个哲学概念。具有主体对审美客体“形”的追求的审美特质。“意”与“象”的首次结合,是在刘勰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成为我国特有的美学主张。和西方的“模仿”写实相比,意象中包括“物感说”。和西方抽象绘画相比较,意象追求审美主体从有限到无限的品质表现。汪裕雄指出:“中国文化推崇重意象,即所谓‘尚象’,这是每个接受过这一文化熏染的人都不难赞同的事实。《周易》以‘观象制器’的命题来解说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字以‘象形’为基础推衍出自己的构字法;中医倡言‘藏象’之学;天文历法讲‘现象授时’;中国美学以意象为中心,将‘意象具足’作为普遍的审美追求……意象,犹如一张巨网,笼括着中国文化的全幅领域。”这种意象性的思维方式在脸谱的设计中表达得尤为突出,首先在脸谱的造型创作上,完全打破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脸的认识。大胆将眉窝、眼窝、鼻窝和嘴等面部器官给以充分的变形夸张,不惜以脱离形似的造型手法以达不似之似的化境。其次在色彩的运用上,大胆将面部化妆的肤色予以强烈夸张的色彩表现,以单纯色彩黑、红、白、黄、绿、蓝等涂面,充分体现了色彩的意象表达。如用红色描绘人物的忠勇义烈;紫色体现忠贞耿直;黑色表达人物富有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

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黄色意示凶残;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则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三、含蓄性的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百年来一贯秉承的核心思想“中庸”之道,如中堂、中庭,即对称家居的摆放形式都源于此道。“中庸”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精粹之一就是和谐融洽,不偏不倚,兼而以柔制刚,有一种中国特有的含蓄之美。这种含蓄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思维所特有的含蓄性特征体现在空间的划分上。在空间组合时,善用循序渐进的手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组合方式。就像写文章一样,必有起承转合,有开头、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而空间分隔方式上常常讲究“隔而不断”。如传统家具设计中的碧纱橱、落地罩、博古架都极具中国特色,为国外室内环境所少见,其最大特点就是“隔而不断”,不但有效地分隔了空间并且在装饰手法上极具装饰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善于运用含蓄的装饰语言。偏爱含蓄,不喜直露,这就是中国人的情感观。正如旗袍,它不像西方超短裙性感外露,但含蓄优雅,充满了女人味,旗袍的设计符合中国人追求含蓄美的思维模式。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在装饰图案中也体现颇多,如用蝙蝠、鹿、鱼、鹊、梅等图案表示富裕幸福之意。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喻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喻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喻“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是一种隐喻,即用生物的某些特征附会人事,赞颂崇高的情操和品行。用竹是因为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用梅、松,是因为梅、松耐寒,寓意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品格。象征和隐喻是相似的。在中国室内装饰设计中,“石榴”象征“多子多孙”;“鸳鸯”象征“夫妻恩爱”;松鹤象征健康长寿的手法极为常见,都是托物寄情寄志,用以表达美好的意思。在室内设计中也常有“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设计语言。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现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不单单停留在其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上。换句话说人们首要追求的早已不是使用价值,相反“象征价值”上升为人们追求的主要对象。人们愈来愈重视设计艺术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情感意义。诚然,西方的设计思维的确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但笔者认为对于西方的设计理念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近乎机械式的模仿,而是应该寻求中国式思维的张力和个性。提高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充满自然观、意象性、含蓄性的设计思维模式,才能满足当代中国人民的需求;只有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思维模式,才能设计出大众所喜爱和接受的艺术作品,才会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前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有趣的班级活动
《穷人》续写
假如我是妈妈
致汶川灾区同学们的一封信
祖国在我心中
教训
初夏的早晨
“愁”
祖国在我心中
我家的小狗灰灰
一堂紧张的班会课
小区的花坛
告别思念
送伞
我渴望地球上没有污染
浅析周杰伦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之美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美术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于美术学专业生传统文化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略论计算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1)
也谈刑罚目的刑法论文(1)
在美术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刑法解释体制研究刑法论文(1)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刑法论文(1)
数学美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及其教育价值
数字动画创作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
破产犯罪之立法研究刑法论文(1)
合同诈骗罪及其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刑法论文(1)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传统文化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3
《梅花魂》教学设计2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1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2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1
《少年闰土》教案3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