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福建高考“文化经典”试题的演变及对策研究

福建高考“文化经典”试题的演变及对策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5

福建高考“文化经典”试题的演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议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强调广大学生要提高对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作者预测,今后的高考一定会增加“孔孟”或其他“诸子百家”作品的考查。“文化经典”的考查,将不会是福建、江浙等几个自主命题省市的特色,也许全国新课标统一卷也将增加这一项内容的考查。

关键词: 文化经典 演变 对策 思路 模式

福建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就是“文化经典”试题的考查,这既是一个亮点,又是一个难点。莘莘学子在“孔孟”思想精华的熏陶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可是在高考的备考迎考中,面对繁多的“孔孟”篇章及复杂的“孔孟”思想,却陷入迷茫的境地,不知如何下手。下面是我对福建高考“文化经典”试题的演变及对策研究,力求从中寻找到高考命题的趋势与解题的规律,以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

一、考纲的两次演变

福建高考“文化经典”试题“考纲”的变化回顾:

2008年沿袭上一年度的“考纲”要求。这一项考查,虽面临广大师生的口诛笔伐,但“考纲”依然岿然不动。

2009年的福建考试大纲对“文化经典”的考查要求,终于有了较大变化。《庄子》不列入考查,并且“考纲”要求“文化经典”的考查不能将它与文言文阅读等同起来,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认同和传承,考点转为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思想及观点态度,并进行分析概括。考生不用困扰于艰深的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难度大幅度降低。

2009年以后,“考纲”的变化不大,一直沿袭至今。这样的考试要求逐步取得了老师与学生的认同。

二、题型的演变过程

2007-2008年福建高考“文化经典”考查了翻译题和简答题,赋分10分。

2009-2010年考查了“四选一”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赋分6分。

2011考查了两题简答题,赋分6分。

2012考查了一题“两问”的简答题,赋分6分。

通过几年题型的演变,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感悟。2007年首次进行“文化经典“的考查,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可是2007-2008年的高考试题又与考查文言文阅读相差无几,让人大失所望。特别是翻译的考查,由于《论语》《孟子》写作年代久远,文言词汇丰富而艰深,跳跃性强,识记难度大,学生得分率极低。这样的考查,让广大师生产生了排斥心理。2009年高考“文化经典”试题来了个大变脸,由客观题加主观题组成,取消翻译题。题型的变化,难度的降低,“文化经典”试题的地位不降反升。这样能更好地强化这部分内容考试的功能。用选择题考查,其选项有提示和导读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原文,降低阅读难度。用简答题的方式考查,要求考生就文段内容,比较两个语段在观点态度上的异同点,侧重思想内容的解读,不考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这与考纲的要求一脉相承。可以说,2009年之后的“文化经典”考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考查,是“文化经典”试题的一个大突破。从此,“文化经典”的考查逐步走向规范,赢得了社会的不少赞誉。

三、解题的思路与模式

我观察近几年来“文化经典”试题的考查,第一小题考查两则材料的相同点,试题难度较低,所以在这里我不做详细解释说明。

第二小题,考查《论语》、《孟子》两则材料的不同点,可比较的角度很多。我从众多考题中,归纳了以下四种解题的思路与模式,现举例说明,以供参考。

(一)比较写作对象的不同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

关于“孝悌”,孔子和孟子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段分析。

参考答案:孔子侧重谈在上位者力行孝悌的作用,他能带动百姓力行孝悌,进而使整个社会兴起仁德之风。孟子侧重谈社会全体成员力行孝悌的作用,他能涵养仁爱之心,进而改善社会风气,使天下太平。

思路分析:关于“孝悌”,孔子显然是针对“君子”而言的,也就是指上位者或统治者,而孟子是针对“人人”而言的,也就是指社会中所有的人。两个句子的主语不同,写作的对象不同,学生答题时一定要分清楚,不能混淆。当然,也要结合文本内容进一步阐释。

(二)比较孔孟思想的不同

例子2:(2014年泉州市5月质检试卷)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论语・先进》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之徒也。欲知舜与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尽心上》

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多向别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学问道德登堂入室,成为“善”人;孟子认为自身要积极主动行善,并注意克服求“利”思想的影响,才能成为舜一样的“善”人。 思路分析:如何成为善人,孔子强调的是要多向别人学习借鉴,是针对虚心求学这个思想说的,而孟子强调的是积极行善,减少贪欲,是针对道德修养这个思想说的。两则材料强调的思想迥然不同。

(三)比较内容阐述的不同

例子3:(2014年福建高考试卷)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万章上》

上面两个选段,孔子与孟子的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富与贵”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

思路分析:孔子所谓的“道”是指正确的方式方法,而孟子所谓的“道”是指道义,包含道德与正义。两个“道”的意思不同,显然两个选段阐述的内容不同,孔孟的主张也不同。

(四)比较写作技巧的不同

例4:(2014年高考模拟卷)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章句上》

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述之。

参考答案:孔子的话是从正面引导的,采用反问句式,强调统治者要首先行正道,做表率。孟子的话是从反面说理的强调自暴自弃者,不能居仁由义,行正道的危害。

思路分析:本题是比较孔子与孟子说话的角度,其实就是考查两人说话的技巧,一个是正面说理,一个是反面说理,阐述的角度,说话的技巧虽然不同,观点却很鲜明。除此之外,这类题型还有可能比较二者写作的其他技巧,比如比较运用的比喻、对比、类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不同,以及一些常见的论证方法的不同。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议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强调广大学生要提高对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信。我预测,今后的高考一定会增加“孔孟”或其他“诸子百家”作品的考查。“文化经典”的考查,将不会是福建、江浙等几个自主命题省市的特色,也许全国新课标统一卷也将增加这一项内容的考查。“文化经典”的考查将会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

参考文献:

[2]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

[3]论语.海风出版社,2011.9.

[4]孟子.海风出版社,2010.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会生存
分离之际
保护自己
书籍·理想·人生
《我的理想》演讲稿
学会生存
让希望栖息在灵魂里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
珍爱生命,学会生存
在逆境中不要悲观失望
梦想
我的理想
理想是生命中神圣的向往
我与书的故事
地下室工程的隐蔽验收记录的主要项目
施工质检员个人年终总结
升降脚手方案
建筑节地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诠释
施工员要掌握哪些知识
某项目部监理员年终工作总结
分析二级建造师阅卷流程及体会(2011二级建造师阅卷)
阳光房的选材需要注意那些?
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与编号
建筑工程资料归档的范围
项目经理的一篇建议,希望新人能走出迷茫期
监理单位文件资料的管理
测量员个人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经验分享
《葡萄沟》同步作文 家乡的特产
《我不是最弱小的》美文欣赏 聪明的虾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考点练兵 积累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美文欣赏 春
《葡萄沟》重难点分析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趣闻故事
《葡萄沟》美文欣赏 豆单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美文欣赏 蝴蝶
《我不是最弱小的》美文欣赏 青蛙卖泥塘
《葡萄沟》随堂练习 提高篇
《葡萄沟》老师语录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考点练兵 阅读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随堂练习 巩固篇
《葡萄沟》写作指导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