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笑谈大先生(节选)

笑谈大先生(节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5

笑谈大先生(节选)

这时我就想到鲁迅先生。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和他们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勉强衔接着西方十八九世纪末。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斯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歌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五四运动闹过后,留下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丢我们的脸――大家想想看,上面提到的中国文学家,除了鲁迅先生,哪一张脸摆出去,要比他更有份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更有象征性?更有历史性?

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萧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像沈钧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我记得那年联合国秘书长见周恩来,叹其风貌,说是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这话不管是真心还是辞令,确是说出一种真实。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练,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将西洋的五彩缤纷比下去;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历史已经给了鲁迅伟大地位,他的模样已经被印刷媒体塑造了七十多年,已经先入为主成为我们的视觉记忆。是的,很可能是的,但我以为模样是一种宿命,宿命会刻印在模样上――托尔斯泰那部大胡子,是应该写写《战争与和平》;鲁迅那笔小胡子,是应该写写《阿Q正传》。当托尔斯泰借耶稣的话对沙皇说,“你悔改吧”,这句话与托尔斯泰的模样很配;当鲁迅随口给西洋文人看相,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付苦相、尼采一付凶相、高尔基简直像个流氓”……这些话,与鲁迅的模样也很配――大家要知道,托尔斯泰和鲁迅这样子说法,骄傲得很呢!他们都晓得自己伟大,也晓得自己长得有样子。那年萧伯纳在上海见鲁迅,即称赞他好样子,据说老先生应声答道:早年的样子还要好。这不是鲁迅会讲话,而是他看得起萧伯纳,也看得起他自己。

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征得同意,不过是自己说说而已。

链接

大家评鲁迅

老舍说,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蔡元培说,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病逝后)

法捷耶夫在《论鲁迅》中说:“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美国女作家史特莱沫在她的回忆录《鲁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中,写道:“在他的一生的最后的几个月里,他的夫人和朋友曾劝他出国,但他总是不肯离开中国。他说,他不能在中国这种危急的历史关头离开。他知道他自己病已很深,可是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这片国土。他说中国需要每一个人。我们回答他说,除非他出去休息一年,否则他是不能帮助中国了。但是他希望能够好起来,而他这人是很执拗的。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执笔的战斗者,他是天才,但这天才太执拗了。也许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他情愿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文外

陈丹青先生的《笑谈大先生》是很有意蕴和意思的一本书,书中很多观点,非常犀利且细腻,又有见微知著的功效。比如,陈先生谈到自己喜欢鲁迅的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即是“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本文就来自于这一部分。作者的思维无疑是开阔的,眼光无疑是犀利的,单就一个相貌,便挖掘出如此多的性格的、文化的、民族的内涵,刻画出了鲁迅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历史地位。文章最后写道:“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这句总结性的话看似有些极端,却蕴含深意。佛教中讲“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的心性自然会呈现在他的神情上,积年累月下来,一张面孔便有了特殊的气质。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同样的道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鸟
我想发明一个可以回答我们所有问题的机器人
画太阳
爬山
荷花
未来的汽车
我的妈妈
放风筝
我那可爱的小狗
树叶的故事
妈妈
今天下雨了
细细的小雨
下围棋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分析
探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渠道现浇混凝土防渗衬砌施工技术探讨
浅析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的问题
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
浅谈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帷幕灌浆在尚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要点与优化方案探讨
小流域河道治理技术方案的探讨
浅淅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与隐患排除
简论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浅谈七一水库大坝帷幕灌浆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应用
关于火力发电厂电气节能的探讨
追寻母亲林海音的足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物描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9
《朝花夕拾》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0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原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设计思路
这沐浴在“爱”的课堂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仿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