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与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与方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5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与方法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在初中科目中是一个最基础的科目。语文的作用就像是房屋的地基一般,只有好的基础,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从小学到初中,乃至以后的高中甚至是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科目,所以可想而知语文的重要性。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初中语文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使得语文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况。如何改进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教案准备;教学目标;教学观念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教学过程分散,学生理解不够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出现这样一种不良状况,学生对即将要学的课文没有做到适当的预习与熟悉,对已经学过的课文没有做到深入理解与把握,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将教学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知识点做出深入的分析与讲解。从而使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内容表现得比较分散,学生理解起来不仅没能减轻难度,反而会更加困难,甚至有可能会片面理解或者出现断章取义。

2.课堂缺少讨论,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只需要理解和接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语文和数学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它在大部分问题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数学中的答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语文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正确答案,所以这就需要在讨论中得出结果,但是在当前的课堂上,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进度,在学生刚产生讨论的时候就急于打断,使学生没有进入到更深一步的讨论之中,更不用说更深入的理解了;也有一些语文教师在学生产生分歧的时候,讨论还没有发生就已经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说了出来,使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讨论,缺少必要的思考。

3.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灌溉”式课堂教学现象十分普遍。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中心地位,整个课堂都是随着教师的脚步进行的。

这种“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抑制,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受挫,这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学生就像是一个学习机器,教师就是开动机器的工人。

二、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由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必须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开创适合时代发展的新方法,才能充分地发挥语文的基础地位。

1.充分把握课文

教师研究课文、弄懂课文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说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充分掌握该篇课文,那么教学过程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局面,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思想都能做到胸有成竹、脱口成章,才能进一步讲给学生听,才能给学生解答各种“疑难杂症”。

2.做好教案准备

古人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士兵来说,阵前的准备可以增加生存的几率,而对于教师,一个好的教案准备无异于一节成功的课堂基础。可以说,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

3.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积累,所以,教学目标尤其重要。如果说语文的教学过程是漫无目的,教师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或者说是东扯一点,西拉一点的讲解,老师是轻松了,随意而为,可是苦了学生。所以,教学目标必须要明确,要对于一节课要有一个目标,即需要学生学习到什么知识;也需要对于一周或者一个月的教学有一定的目标,即需要掌握什么;更需要对于一个学期有一个教学目标,即需要提高什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是以学生为根本的,而不是以教师为根本的。

4.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所在,学生必须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前进,稍有不慎,就会落后。但是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所在,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针对学生,让教师适应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表达场所。教师的一味强行灌输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需要学生发表意见的,即使是不正确的观点,只要是表述出来就代表他思考了,通过教师的更正会比强行的灌输起到更好的效果。

5.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

新课标下,合作性学习是其基本理念。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研究精神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老师永远是对的”的观点,也许在某一个知识点上,学生知道的比老师要知道的多,毕竟人无完人。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应当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互相学习,平等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知识难点,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共同讨论和研究,让更多学生都可以广泛参与进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语文教学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误区的出现在探索过程中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在误区中学习到经验和知识,从而转化为更好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总之,一切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根本,教学方法的好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可以学到知识为评价标准的。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乌鸦非凶兆
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军训有感
山菊花
这也是一种悲哀
我和爷爷拼玩具
我的生日,她的生日
一分钟倒背如流九大行星
默默无闻的身影
神奇的记忆法
炒粉王
生日礼物
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光阴相伴六十年
游啊,游啊,游!
激励青年职工创新创效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探究
浅谈外贸企业的营销策略
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分析
试析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创新应用
试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公平性”问题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广告设计中的创意表现
试论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电子商务论文
蕾丝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画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比较
浅谈当前“红色文化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启示
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发展
济南的冬天
抓特征,明类型---高考诗歌鉴赏快速解题能力训练---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第八册第四单元教案
泪珠与珍珠
16.我的“长生果”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教案——怎样写演讲稿,进行演讲
观刈麦
《荷塘月色》观摩课
歌词三首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十三岁的际遇
《春》说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