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3
人称倾向与物称倾向之对比
摘 要:主要探讨了英语物称倾向和汉语人称倾向及其主体思维模式与客体思维模式差异。旨在分析具体英汉互译例证的过程中,揭示语言表达习惯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称倾向;物称倾向;主体思维模式;客体思维模式
英汉互译时,展开一个句子首先考虑的是主语的确立。而汉英两种语言在确立主语时体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倾向。汉语句子总是以人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主题展开,英语句子多使用无生命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的名词作主语。
一、汉语人称倾向表现与主体思维模式
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中国传统哲学史关于人和如何做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意义和价值的学说。中国传统思维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人是万物的尺度。当人称不言而喻时,又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悟性注重自我体验反思,汉语的表达习惯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汉语是一种充盈着人的主体意识、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的语言”(洪堡特)。“主体意识是一个思维哲学概念,指人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观。人的主体意识倾向,使得在思维中把自己(主体)从环境(客体)中区分出来,环境包括万事万物。例如:1.家里人根本就不同意他出国的想法。His idea of going abroad to study is rejected by his family.
2.他很有能力,这事他能干。 His ability enables him to it.
3.他这样说,我很受鼓励。 His words made me feel encouraged.
4.一位雅思考了7分的考生答案是这样的。This is an answer written by a candidate who achieved a Band 7 score.
5.游客们觉得很难识别外国的风俗习惯。 Identifying the foreign customs is a difficult task for any visitors.
二、英语物称倾向表现与客体思维模式
西方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表现为主客分明,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以客观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探究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客体思维尊重客观事物运行的法则,接受现实及客观事物对主体的各种影响。“物我两立,主客二分”的客体思维则强调客观事物给人带来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广泛使用被动句式,施事主语可以为无灵主语直接与有灵动词搭配,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例如:
1.Loans are also available to students who can not cover their living expenses. 如果生活费用不够,学生还可以贷款。
2.Changing jobs frequently maybe hard for a man to live comfortable. 人如果经常换工作,生活很难舒适。
3.It is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work for interests and ideals regardless of the payment.人们不应该只考虑薪水,而应该为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而工作。这点很重要。
4.My anxiety made me have no idea of what to do.我就感觉焦虑,不知道怎么办。
5.Trips to minority countries and regions render people a lot of new cultures and customs人们去少数民族国家和地区旅游的时候,会见识一些不一样的文化风俗。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的一大差异是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对立所造成的英语物称倾向和汉语人称倾向。研究英语物称结构和汉语人称结构,揭示其思维差异的根源,有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英汉互译,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2]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在国旗下演讲
- 我的第一次演讲
- 做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演讲稿
- 国旗下的演讲
- 班干部竞选演讲——我想竞选纪律委员
- 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演讲稿)
- 演讲稿
- 记一次演讲比赛
- 快乐的演讲大赛
- 让普通话之风吹遍校园(演讲稿)
- 我的第一次上台演讲
- 安全健身,快乐成长
- 一次失败的演讲
- 诚实
- 竞选少先队大队委演讲稿
- 基于“钱学森之问”对我国教育的反思
- 浅析基本功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 道德与政治的分裂与统一
- 浅析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在芭蕾舞中的运用
- 从“婴儿安全岛”的推行难题看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的缺失
- 新型警务参谋人才培养研究
- 理性情绪疗法与社会建构主义的结合
- 广告摄影中的超现实表现手法
- 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看西方汉学家的翻译策略
- 香港媒体新闻直播成功经验解析
- 政工视角下劳动保护工作的推进
-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特点及现实意义
- 颂歌一曲人生梦
- 中国老龄化问题
- 走向断裂:当代生态危机深源及出路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实录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实录
- 《珍珠鸟》教学实录
- 《珍珠鸟》片断赏析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实录
- 《珍珠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