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娜塔莎的爱与美:自形而下向形而上的升华

娜塔莎的爱与美:自形而下向形而上的升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娜塔莎的爱与美:自形而下向形而上的升华

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是贯穿首尾的人物,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以《娜塔莎》为题,节选了高植译本的两个片段,第一个是小说第二卷第三部的第14、16节,第二个是第五部的第15节,编者在“话题:人物”中介绍说:娜塔莎在这部作品中是“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在这部鸿篇巨制中,“她由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长成多情多梦的少女,到进入热情奔放的青春时代,到爱情毁灭,到绝望服毒”,“到最终进入几乎完美无缺的幸福人生”。

对所选第一个片段,编者的概括是:表现“娜塔莎第一次参加大型舞会(作者按:皇帝都会来)前的兴奋、激动与焦虑的心情”。临出发只剩下五分钟,可娜塔莎对自己的装束反复折腾,让一家人(母亲、女仆、闺密索尼亚)围着她团团转,耽误了七十五分钟。这里固然有“兴奋、激动与焦虑”,甚至“天真可爱”,可是很难给读者留下“光彩”的印象,反而让人感到过分虚荣。在舞会上,她期待着自己被仰慕,被追捧,当她发现第一个被邀请跳华姿舞的不是她,而是她的母亲,居然“几乎要哭了”,这就不但是虚荣,而且自私到没来由的妒忌了。直到受到安德烈公爵的邀请,她才感到“狂喜”和“幸福”。同时,她也让安德烈感到“陶醉”。对此,编者概括说:“双双在心中埋下爱情的种子。”但是,编者忽略了托尔斯泰不无深意的提示,这时的娜塔莎并不绝对美丽,比起那个美丽但浪荡的海伦,“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

编者明显没有意识到托尔斯泰对娜塔莎的美是有保留的:第一,她的美,是从家人的宠爱,从安德烈公爵热恋的眼中看出来的;第二,她的美,是不成熟的,任性的,内心极不稳定的,绝对自我中心的,甚至在容貌上也多少有点青涩。

如果说课本所选第一部分只是显示了她不成熟的带着青涩的美的话,那么第二部分,则是她的精神的危机。她与安德烈公爵陷入热恋。安德烈出国,她感到寂寞,无限思念,此时遇到了一个花花公子就不顾一切地准备与他私奔。

仅仅凭着编者所选的这两个片段,读者怎么可能感到娜塔莎是“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呢?

但是,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中的确最具光彩。这种光彩是深刻的美学光彩,从小说艺术的驾驭上,人物内心的丰富和深邃上,其成就应该是超越了安德烈和皮埃尔的。

从小说的叙述语言就可以看出她是最受作者宠爱的人物。娜塔莎的全名是:娜塔莉娅・伊利尼奇娜・罗斯托娃。按俄国的姓名规范,第一部分娜塔莉娅是她的本名,第二部分伊利尼奇娜是她的父名,第三部分罗斯托娃是她的姓(女性叫罗斯托娃,男性则叫罗斯托夫)。作者叙述其他人物都用本名,如安德烈、皮埃尔、索尼亚,但对于她,从来没有直呼其名娜塔莉娅。只有在最为庄重的时刻,才把本名和父亲的名字连在一起,如她受阿纳托利的骗,皮埃尔告诉她此人已经结过婚了,用了“娜塔莉娅・伊利尼奇娜”。全书的叙述一直用的是娜塔莎,在俄语中,这是爱称,只有自家人或者最为亲密的人才能这样称呼。作者并不掩饰他对娜塔莎的宠爱。有研究者指出这个形象中有托尔斯泰夫人原型的痕迹。

即使对她如此宠爱,托尔斯泰仍然在提示读者她的美存在负面成分。早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就率性地和一个男子接吻,有过山盟海誓,尽管在四年以后对方仍旧爱她爱得神魂颠倒,她有时也向他卖俏,可她似乎只觉得好玩。托尔斯泰提示,她想着自己不可能和闺密索尼亚一样爱上一个人就始终不渝,她憧憬着爱上又漂亮又聪明又神气的男人。这是娜塔莎形象的第一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娜塔莎的美有两点值得分析。第一,她的美是复杂的,丰富的,包含着矛盾的。她向往强烈的、绝对的爱情,这就是说,她并不把爱情的专一当回事,爱情对她来说似乎是好玩,因而,她并不珍视来得太容易的爱。托尔斯泰毫不回避她的美中有着不成熟,不慎重,甚至自私的因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托尔斯泰对于人物心理擅长于“心灵的辩证法”,也就是在统一中蕴含着矛盾,娜塔莎一方面是清纯、善良,渴望浪漫的爱情,另一方面是对于给别人造成的痛苦漫不经心,甚至颇为得意。第二,正是因为蕴含着矛盾,所以她的美是动态的,在美与不美的矛盾中发展着,变化着,在特定条件下会遭遇危机,向反面转化。托尔斯泰特别强调她是经历了严峻的情感灾难,最后才“走向完美幸福的人生”,这种“完美”不仅仅是世俗的专一,而且是精神上升华为责任。这一点本文在最后将详加论述。

在这一层次,托尔斯泰表现她的美,首先是从安德烈的眼睛看出来的,让她在不经意间给安德烈以灵魂的震撼。本来安德烈从寒瓦斯托波尔战场上受伤归来,妻子难产死亡,感到生活“枯燥无味”,觉得自己才三十一岁就已经没有希望没有幸福可言了。使安德烈惊异的是,她不但漂亮,而且“总是笑声不停”,“快乐而幸福”。安德烈听见她在楼上探身窗外,在唱歌,在和闺密索尼亚说话:

娜塔莎对着月亮,感到可以飞起来,少女无牵无挂,纯洁无瑕,天真烂漫,洋溢幸福的心灵,无拘无束的白白,对于安德烈来说,“与他的全部人生观是大相径庭的”。这就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潜意识中萌动着一种情思:“不知为什么他在盼着她提起他,但是又害怕她提起他。”托尔斯泰别出心裁不强调视觉容貌,而是用听觉表现娜塔莎精神的纯洁无瑕。这种精神的美不以直接描写,而是从她对安德烈的心理效果上渲染的,也许可以用中国画的皴法来形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重的,用墨越来越重。安德烈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受到娜塔莎精神的感染,情绪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不久前,他驱车来时,看到一棵老橡树,给他的印象是苍老的、缺乏生命的,和春天格格不入的:

娜塔莎的魅力是如此之强烈,竟在一个陌生人悲观的心灵中激起生命的活力,这应该是她美的形象的第-个层次。

如果说,这第二个层次的美,还是间接的,等到在盛大舞会上,才进入了直接的正面表现。娜塔莎因为没有第一个受邀跳舞,脸上一度产生绝望、屏息不动之时,受到安德烈邀请,她一下子“欣喜若狂”“容光焕发”“露出幸福、感激、孩子气的微笑”。安德烈也“觉得自己精神复苏了,变得年轻了”,而娜塔莎“从来还没有像今天这么觉得幸福。她沉醉在极度的幸福之中”。托尔斯泰总结说:“凡是处在这种状态的人,就变得十分善良和美好,不相信人间会有罪恶、不幸和悲哀。”这里,娜塔莎的美表现为极端的纯净,天真无邪,晶莹剔透。她觉得“爱所有的人”,“所有参加舞会的人一律都是善良的,可爱的,高尚的,相亲相爱的,谁电不会欺侮谁,所以大家都应当快乐”。

在这里,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托尔斯泰表现娜塔莎的美并不是孤立的,白始至终是在她和安德烈的情感互动、互相交融和“错位”中展开的。

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把两个人的爱情处理得相当浪漫,用了大笔浓墨,安德烈感到了从来不知道的喜悦和幸福,全部生活焕然一新。他对朋友说:“我本来不相信我会恋爱的,可是.感情战胜了我。我过去等于没有活过。现在才刚开始生活,可是,没有她我就活不下去。”娜塔莎觉得,早在第一次看见安德烈公爵的时候,就爱上他了。再度相逢,意外的幸福仿佛把她惊呆了。

托尔斯泰强调娜塔莎陷入热恋到了这样的程度,在等待安德烈父亲的同音时,焦虑到神经质,哭泣,悲观,恐惧,自我欣赏,自我安慰,自我陶醉反复交替。当安德烈向她求婚时,她的幸福感是“他现在是世上我唯一最宝贵的人”,并激动得大哭起来――“嗨,我太幸福了”。如果光是这样浪漫下去,一见钟情,应该是生死不渝,那么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笔下的爱情就很难有区别了。在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中,美丽清纯的丽莎爱上了拉夫列茨基,其妻浪荡,早已在国外失踪多年,当丽莎准备与之结婚时,这个浪荡的妻子却同来了,结果是丽莎进了修道院。在尾声中与拉夫列茨基不期而遇,丽莎目不斜视,只是在擦肩而过时,丽莎的肩膀微微耸动了一下。托尔斯泰对人的理解显然要比屠格涅夫更深邃,他不满足于感情静态的浪漫,按照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心灵的辩证法”,读者可以看到这种带着绝对化的浪漫感情存在内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向反面转化。娜塔莎的情感出现惊心动魄的危机,从爱欲的疯狂到痛不欲生的羞愧,以人物内心层次的深邃把艺术形象推向了炫目的辉煌。(未完待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文明只差一步(24)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碎片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析迅速发展中的连续铸钢技术
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信息化建设探析
浅谈我国计量检定工作的现状与改善措施
制丝工艺加工控制要素分析
探讨电力企业优质服务在营销领域的作用
浅析检察机关司法会计活动的主体类型
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空气制动机自动制动作用浅析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与维护探究
新医改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常用热处理方法在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探讨
电梯安装工艺及安装施工管理重点探究
矿山测量工作内容与重点概述
坨770区块优快钻井技术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秋天来了
《要下雨了》范文习作:春天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要下雨了》训练素材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下雨前的征兆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要下雨了》趣闻故事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
《小壁虎借尾巴》老师语录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