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5
挖掘生活素材,训练当堂习作
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目前现状是学生一提到写习作仍旧唉声叹气,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记忆,无真情可抒发。《难忘的一件事》这样的命题作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大部分同学搜肠刮肚、抓耳挠腮,想不出什么事情难忘,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呢?仔细思考,发现学生的脑袋里缺乏写作的材料,可见,作文教学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米可炊”的难题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感受,笔者认为及时挖掘生活的素材当堂写作,将习作的素材刻入大脑是十分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当堂习作
二、突发事件,当堂习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写作的素材多半来自作者的现实生活,来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想。教师要有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比如,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有人为也有自然环境造成的。作为语文老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值日生不负责任导致班上流动红旗丢失,有的同学投机取巧乱倒垃圾的现象,以及放学时天降大雨将同学困在教室。这些事情,学生非常感兴趣,只要我们好好引导,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大餐。上个学期一个下午,第二节课,突然间老天发怒变脸,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我马上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观察窗外的天空,室外的榕树、花、草和教室里同学们的反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达20分钟后马上执笔写。同学真切地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生动描绘下来,有的学生写道:教室里的日光灯似乎也受到了雷电的惊吓,忽明忽暗的,给教室添了一些恐怖的色彩,我暗暗地想:老天发怒的样子狰狞极了!有的同学则从室外景物入手:利剑一样的闪电划破黑漆漆的天空,随即听到震耳欲聋的雷声,我的心跳加快,呼呼地大风吹得窗户啪啪作响。粗壮的大榕树也顾不上自己的姿态了,在大风中暴雨里痛苦地摇摆着身子,花和草已经看不到了。天地间拉起了厚厚的雨帘。一篇篇习作给了我惊喜,我想这样的习作经历是刻骨铭心的,学会及时写下经历的事情,记忆的电脑中就像储存器一样把这些事牢牢地记住了,随时能播放。
三、校园新事,当堂习作
我们的校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的新鲜事,这些事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手实践的,把这些新鲜事及时写下来,大大丰富了习作的材料。比如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到学校讲课,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商晓娜到学校签名售书,学校开展的预防地震或是火灾的演练,以及学校进行的航模科技表演等。学校的新鲜事很多,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善于引导,让学生从中既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又能将体验汇成文字,进行习作的训练。例如刚刚开展的预防火灾演习,我以《难忘的3分55秒》为题让学生进行演练后马上进行习作。并指导写作的结构:演练前――演练时――演练后,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场面描写。学生立刻写出自己演练前的感受: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忽然,广播里传来甘老师急促的声音:“现在发生紧急情况,校园发生火灾,请同学们快速撤离。”接着警铃大作,在校园的上空回旋着。演练时,同学们个个神色紧张,如临大敌。就连平时的“幽默大师”林义晨也不再说笑了,成了“沉默大师”,他像只敏捷的猴子,脸上毫无笑容,快速往下跑去。到处都传来了脚步声。其他班级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个个弯着腰,弓着背,迅速地跑向操场。演习后,甘老师走上主席台,高兴地说:“这次预防火灾疏散演习活动十分成功,全校2600多位师生仅用了3分55秒!”顿时全校同学掌声雷动。这次的疏散演习活动,让我学会了在灾害来临时怎样逃生,又为以后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打下了应对的基础,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次安全疏散演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知道,生活是生命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是生命感受与体验的源头,也是习作的源头。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要紧紧地与生活相结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当堂习作,让瞬间成为永恒。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单眼看韩寒
- 友爱在真情中
- 我的朋友
- 小小的我
- 我的好妈妈
- 千手观音
- 枕头老妈
- 我的漂亮妈妈
- 我的“双胞胎妹妹”
- 我们班的七人帮
- 渐渐长大的我
- 我的妈妈
- 难忘的好老师
- 自我介绍
- 我的爸爸
- 浅析舞蹈演员综合能力的体现
- 浅析朝鲜族的认同变迁
- 雍正与《寒山子诗序》
- 叶问荧幕形象分析
- 浅议“三俗文化”成因及其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影响
- 浅析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明清时期潮阳县海洋灾害研究
- 把握“两个转变”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 屠格涅夫阶级论的虚无主义与中国
- 从默庐到潜庐
- 从英国小剧场戏剧创新看本土小剧场困境
- 浅析我国西北跨国民族外迁与边疆安全
- 从影片《上帝也疯狂》中西方文学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 阿登纳欧洲联合战略成因分析
- 认识领悟疗法:弗洛伊德理论的应用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赏析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赏析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