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16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课标内容进行解析,结合图文材料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相应的人地关系;结合图文材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出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不同。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该教学设计为本节的第1课时。本章编排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后、区域地理之前,既是对之前知识的总结升华,又对后续知识起到引导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体现了“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地理核心思想,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得到情感的升华。本节内容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历史时期阐述人地关系,列举人地矛盾引发的环境问题,试图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通过给出的资料归纳并总结相关知识。学生处于信息发达的社会,互联网使用普遍,具有很好的查阅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可以自己或合作完成查阅资料、编辑资料等工作。由于大部分学生生长在城市,对城市环境问题有切身感受,但对农村环境问题较陌生,需要给予一定说明。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对学生来讲较陌生,需要教师运用图文材料予以说明。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知道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对比说出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文材料,分析人地关系思想及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提高分析归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查找、分析材料,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推选代表介绍全球性环境问题,锻炼整合信息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难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原因;环境问题的成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愤怒的红叉
- 读书让我懂道理
- 我的小鸭子
- 我眼中的四季
- 美丽的上海
- 日记
- 我该怎么办?
- 松树
- 沐浴书香乐悠悠
- 捉爬蚱
- 公园一游
- 我的快乐
- 我爱妈妈
- 家乡的春卷
- 空中城市
- “课”似观山不喜平
- 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影响与教学价值
- 家长“校闹”背后的法律问题分析
- 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充分体现语文“味”
-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浅见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预设与生成
-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 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略谈
- 谈阅读鉴赏课的美学与哲学
- 转变角色,迎来作文评改的春天
- 分层次教学视野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 浅谈中职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 文韬武略终不用,仰天长叹徒奈何
- 《长城砖》教学设计之一
- 捞铁牛
- 长城砖
-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教学设计
- 作文教学实例
- 海滨小城
- 科利亚的木匣
- 秋天的收获
- 12 海滨小城
- 卢沟桥的狮子
- 抓住主要内容
- 三味书屋
- 黄继光
- 陶罐和铁罐
- 13 五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