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以文带本巧妙点灯

以文带本巧妙点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6

以文带本巧妙点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体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确实,“整本的书”负载着更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整本书阅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不能再囿于学习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这如同徘徊于一个个静止的房间,而应涉猎与其密切相关的一本本书,沉浸于一个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所以,当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应结合文本,关注与其密切相关的“整本的书”,“以文带本,巧妙点灯”,引领学生踏上“整本书阅读”之旅。王文丽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教学的范例。王老师巧妙地把该文与小说《城南旧事》从内容与写法上联系了起来,使学生虽在学一篇文却在了解一本书,极大地拓宽了阅读视野,值得我们研讨与借鉴。

一、整体感知文本,架起联通小说的桥梁

王老师执教该课时,在引领学生认识课题中的间隔号、利用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描述课文情境、识读生词、朗读课文描写英子童年有趣的场景和画面相关语段的基础上,开始关注“一篇文”与“整本书”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系列巧妙的设计与引领。她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几部分内容,再提炼英子的几件童年趣事,然后顺势简介小说作者林海音、引出原著《城南旧事》的“序”和“后记”,从内容上建立起文本与小说之间的联系,点燃学生对原著的阅读热情。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课文分几部分?(四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师:作者讲了童年哪些有趣的事?

生:……学骆驼咀嚼……问爸爸骆驼为什么要戴铃铛……想给骆驼剪驼绒……问妈妈骆驼夏天去哪儿了……

师: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生(齐答):林海音!

(出示林海音图、文简介)

师:林海音……台湾著名女作家……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上……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在北京时童年的似水年华……《冬阳・童年・骆驼队》……写在了小说的前面……介绍小说……序言……还有后记……写在后面的部分……

观摩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们相信在场的学生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很可能已点燃课后深入阅读原著《城南旧事》的热情,循着文本与小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自觉地去寻找并阅读这本小说,从而踏上“整本书阅读”之旅,进一步感受小英子天真烂漫的童年,欣赏老北京浓郁的风土人情。

二、凭借品味片段,感受小说淳朴的文风

如何将“整本书阅读”的思想渗透到课堂上来?需要教师努力探索怎样从更高的视点上来整合、类化信息,使那些本来相对孤立的、静止的、狭隘的文本,与相关的“整本的书”建立起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联系。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感悟之机,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把“文本”与相关“书本”联系起来,相互印证和补充;借加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之机,从写法上把“文本”与相关“书本”联系起来,相互比较与对照,以此逐步强化他们阅读“整本的书”的意识,激发其阅读“整本的书”的欲望。

王老师在她的课例中,引领学生品味英子“学骆驼咀嚼”这个片段时,先随机引入电影《城南旧事》的相关镜头,再巧妙插进小说《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的类似片段,使学生在文本描写、电影回放及小说片段的相互印证与补充中,逐渐感受到文本、电影与小说,三者共有的自然、质朴、细腻、生动的文风,激起深入阅读原著的热情,践行“以文带本,巧妙点灯”的理念。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在学生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英子童年趣事的基础上)

师:谁对英子“学骆驼咀嚼”这件事感兴趣?(第4自然段)来读一读。

(出示“那样丑的脸……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请两名学生读)

师:读的时候一定要自然,就像说话一样。(范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要读出画面感。

(请另一生读)

师:老师奖励你观看“骆驼咀嚼”的视频。(生观看《城南旧事》相关电影片段)

师:课文写得特别准确,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了出来。

(再请一生读)

师:这一段写得好不好?

生:……课文把英子“学骆驼咀嚼”的情景描写出来了……原来描写生动的方法,不仅仅有比喻和拟人,抓住外貌和动作,也可以写得很生动。

(出示《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有关片段,生自由读)

师:这段话与刚才读的那一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写得比较详细。

师:这样的语言很朴素。

生:写出了情境。

师:让人感觉很舒服,栩栩如生。(板书:朴素 生动)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地把文本与电影和小说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阅读、欣赏,使他们在感受“淳朴”文风的同时,闻到了“整本的书”的味道,看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相信在王老师不留痕迹的引领下,学生课后很可能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去寻找原著,好好地嗅一嗅老北京的乡土气息,感受小英子的纯真童年。

三、依托欣赏片段,体会小说人物的特点

现实中,很多一线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往往蹲在教材里就地练兵,很难创造性地发挥文本这个例子的桥梁作用,更难整合课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把“文本”与“整本的书”联系起来,“以文带本,巧妙点灯”,引领学生从一个个静止的“房间”走向广阔无垠的“世界”。因此,了解文本背后隐藏的语文教学信息,提升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搭建“文”与“本”联通的教学支架,引领学生踏上阅读“整本书”之旅,是当下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之一。王文丽老师在她的课例中,成功地依托欣赏“英子问爸爸”“英子问妈妈”相关片段描写,巧妙地引入原著《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与第二章“我们看海去”的有关内容,引领学生揣摩主人公英子的语言,体会天真、好问的性格特点,进而感受其童年的情趣及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真是精彩!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有没有对“英子问爸爸骆驼为什么要戴铃铛”感兴趣的?

(一生读第6自然段)

师:还有一次问,在哪儿?

(另一生读第11自然段,教师出示第11~14自然段)

师:你觉得妈妈的语气――

生答:……不耐烦;……很尴尬;……无可奈何;……抱怨;……

师:……但是更多的是欣赏……有点儿爱,又有点儿责备……嗔怪……想想自己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嗔怪的……读出英子的天真……妈妈的嗔怪……

(生读,有点儿天真味、嗔怪味了。教师出示《城南旧事》第一章“惠安馆”及第二章“我们看海去”有关英子问的片段,另请学生读;师生合作读)

师:……总是问,总是问,让我们忍俊不禁……

上面这个教学片段,王老师先出示课文中英子提出的问题,引领学生品读;再相继出示小说第一章与第二章中英子提出的相关问题,引领学生赏读。这样,依据文本,层层拓展,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感受主人公英子天真、好问的性格特点的同时,感受到作品朴素、生动、鲜活的语言;还激起了他们阅读“整本的书”的兴趣和意识,使他们很可能在课后逐渐踏上阅读《城南旧事》之旅,很值得我们细细研讨与借鉴。

四、体味文本余音,引导捧读热门的小说

当今各版本教科书所选课文中都有一些长篇小说的节选。引领学生学习这些节选的文本,只能说带他们来到了一座座文学宝库的门口。我们不能仅让他们站在门口好奇地向里面张望,而应引导他们推开宝库的一扇扇大门,迫不及待地进去欣赏一个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悉心研读这些名篇巨著中的精彩篇章,选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文带本,巧妙点灯”,引领他们踏上“阅读整本书”之旅。

从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文丽老师深谙此道。在教学“一生的情”这部分时,她引领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读出林海音这位长者的心情,读出她的回忆、神思与向往。渐渐地,学生之情与教师之情、作者之情产生了共鸣。王老师顺势出示《城南旧事》图文资料,引领学生感知这本书,以激发学生捧读的热望。真可谓引领无痕,良苦用心!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在学生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感受“想剪驼绒”这一趣事后,教师出示第

1

5、16自然段。请一生读)

师:带着回忆和向往去读。(请另一生读)

师:你们感觉一下,失去童年之后的那种向往,读出来了吗?(生自由读后再请一生读)

师:我们要读出一位长者的心情,读出她的回忆、神思和向往,怎么读呢?(师范读)

(再请一生读。读出了成年人那种向往的感觉。教师出示《城南旧事》图文资料)

师:……一部自传体小说……朴实、纯真的笔调……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100多个版本……很多次印刷……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生:……人人怀念童年……寄托童年那份情感……

生:……写老北京的情景……怀旧……用文字挽留下来了……

生:……思念过去的童年……真实的童年……

师:……朴素,生动,真实……打动了人心……感动了无数人……想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感受童年……感受你的影子……

曹文轩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只停留在对语文课本的阅读之上,显然是有很大缺陷的。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应当如此。因为规模大的作品即“整本的书”,在思维方式上与语文教材中的短篇作品是不一样的。短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所以,我们应像王文丽老师那样,勇于拓展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开拓语文课程形式,利用教学智慧“以文带本,巧妙点灯”,引领学生多样化阅读,读“整本的书”,发展思维,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这样,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就不再是一个文本阅读的终结,而是一本书捧读的开始。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阅读的空间,从教室拓展到校园,从家庭拓展到社会;就会使阅读的时间,从课堂上延伸到上课前后、上学前后,再延伸到双休日、节假日;就会让捧在手中的书,由小到大,由薄到厚,由白话到文言,由中国到外国;就会渐渐变得如饥似渴,陶醉于书,濡染着书香,熏染上一身书卷气。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淘气包
绣墨梅的妈妈
竞选
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我的叔叔
重病之人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
假如我会了七十二变
小足球赛
二百年后的地球村
《金色的鱼钩》缩写
乐于助人的她
时髦女郎
忘不了老师
《金色的鱼钩》缩写
建筑新人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混凝土修补与调色之清水混凝土调整材
2012年某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度施工员年终总结
建筑工程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土建技术员2012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员年终总结
项目部施工员个人年终总结
通信工程施工员先进事迹材料
工程技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建筑工地实习报告
建筑职称评定专业技术2012年度工作总结
建筑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有机玻璃和亚克力的区别
大学生逃出施工单位的几条路线
《小壁虎借尾巴》趣闻故事
《四个太阳》老师语录
《四个太阳》整体阅读感知
《小壁虎借尾巴》美文欣赏:壁虎爱的故事
《小壁虎借尾巴》训练素材
《四个太阳》写作指导
《四个太阳》随堂练习:提高篇
《四个太阳》重点问题探究
《四个太阳》随堂练习:巩固篇
《小壁虎借尾巴》考点练兵(二)
《四个太阳》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四个太阳》训练素材
《小壁虎借尾巴》美文欣赏:蜗牛和乌龟比本领
《四个太阳》重点字词梳理
《四个太阳》重点语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