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美术活动的游戏化运用

浅谈美术活动的游戏化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浅谈美术活动的游戏化运用

摘 要: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游戏的有趣性吸引着幼儿参与,并且以丰富的形式不断给予幼儿不同的感受。美术活动是操作教育,在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中渗透基本素质教育。美术和游戏的结合,旨在运用不同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活动,使幼儿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达到相应的效果。

关键词: 游戏化 美术活动 形式 方式

在强调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当下,我们不禁要问,游戏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早在多年前,陈鹤琴先生就给出了言简意赅的答案:“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游戏凭借无穷的想象,可以延伸出无数有趣的内容,供幼儿想象[1]。在美术领域,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美术活动是靠想象完成的,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画画时还会手舞足蹈的样子。因此,在美术活动中适当融入游戏化的元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造多种感官的游戏方式,丰富美术活动

(一)以听、说故事的游戏方式感知活动情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幼儿很容易随着外界的因素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我们创设的情境要为活动做准备。在大班美术活动《动物狂欢节》的导入环节,以森林之王“狮子”过生日为切入点,边讲故事边出示“动物”给狮子大王庆祝生日。这些“动物”就是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的,给予孩子认识动物的经验,以至于在作画的环节中能较好地完成。

美术活动的故事不像语言活动那么复杂,也不用深究其中的语言。但是美术活动中的故事必须立刻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在讲述过程中,可以运用图片扩大孩子的视野,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点声效,激发幼儿的想象。把美术活动的背景扩充后,整个活动会显得丰富许多,并且能够贯穿整个活动。孩子们在轻松的故事导入后,很顺利地进入活动。就在此时,孩子们就会以此为背景产生丰富的想象,这正是美术活动所需要的。这样的游戏形式不仅可以运用在平面的绘画活动中,在立体的美术活动中也可以加以运用。如在进行折纸活动“鸟”时,以围绕各种各样的鸟的故事导入。“有些小鸟在飞呀飞,有些小鸟在找食吃呢,还有的小鸟在树上休息”,借此帮助幼儿想象,更好地塑造“鸟”的不同形态。在故事运用广泛的今天,故事不仅仅是指图画书上的内容,还有的借助新媒体而产生出的“新”故事。像有声读物、小动画,都是幼儿喜欢的。孩子通过听故事能够引发情感,能激起内心深处的共鸣。再把这样的感情带入到活动中,用美术的方式让他们发挥想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触摸的游戏方式感受活动的主旨

在美术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主观感受触摸的内容都有很浓厚的兴趣,一是因为幼儿通过触摸,参与活动的地位被放大;二是因为对自己主动感受触摸过的物体都会有很深刻的印象。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有时会忽视,在美术活动中适时加入“触摸”元素,既可以使活动有趣又可以实现一定的活动目标。

在诸如“画人物”的美术活动中,目标是让孩子通过绘画初步认识五官。活动中如果一味地让幼儿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五官或者观察同伴的同伴,则显得比较空洞。幼儿并不是专业的画家,单单凭借“观察”这一感官体验,并不能让幼儿很好地感知五官。假设在此活动中加入“触摸”环节会怎样呢?幼儿会摸到毛茸茸的眉毛,眼睛是稍稍凹进去的,鼻子弯弯的、挺挺的,嘴唇是软软的,等等。通过提问,幼儿会回应你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在这样的游戏中,进一步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除了“画人物”外,有时候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事物,通过触摸就可以简单直观的让幼儿马上了解物体。比如说起草地,都会联想到时柔软的,但仅通过和幼儿说“草地是柔软的”,幼儿并不能体会到。这时候带着幼儿来到户外,请他们摸一摸、说一说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才会知道什么是“柔软”。通过触摸小草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本领。之后回到班级室内创设情境,向幼儿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后,给予幼儿创作的空间,在情境中产生兴趣。最后给孩子留出充分的作画时间,把想象都给孩子自己发挥。

(三)以动作表现的游戏方式表达活动的内容。

动作表现是最能直观向幼儿传达各种形态的方式之一。在和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后,以此延伸出许多想法。“泡泡”是圆形的,幼儿能通过眼睛观察,但是有一个幼儿把两手往上举,用动作表现出了“圆”。孩子们在看看、说说、做做中感受圆、表现圆,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画“封闭的圆”,在游戏中快乐地获得新的经验。在画“松树”时,为了能让孩子们主动感受松树“挺拔”的特点,我请幼儿来当一棵“松树”。在幼儿表现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对“松树”的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教师都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孩子们就能发掘这些特点。在自身体验到之后,和同伴交流,得到的经验更加丰富。游戏化的内容加入后,活动不像以前刻板,而是变得生机勃勃。游戏和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帮助彼此能够更好地融入。活动是作为幼儿学习出现的,游戏却是要时时刻刻渗透于活动的方方面面的。

二、游戏化美术活动的实施

在注重游戏化的同时,也不能过多注重“游戏”而忽视美术活动的主体内容。在实施游戏化美术活动时,首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在游戏推动下表现,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中不断探索。教师选择为孩子提供积极有趣的游戏,准备美术活动中所必需的物体,让幼儿探索想象创造。孩子们眼中的“美术”其实非常简单,没有成人所赋予的复杂概念。孩子们眼中的画作都是美丽的,因为他们能知道这幅画里的所有内容。成人是想不到这些画作背后的庞大想象空间的,有时我们不能进入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在实施过程中,一切是为了幼儿自身,围绕幼儿的各种各样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活动过程。

游戏是会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方各面的,包含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美术活动只是其中一个部分[3]。游戏化美术活动遵循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有选择地创设和优化游戏,激发幼儿想象力,从而进行美术创造。游戏能解决活动中不能完成的部分,活动的内容能以游戏的形式反馈给幼儿,游戏和活动是相互帮助的,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只会越来越和谐,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手段方式。

参考文献:

[2]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舒玉玲,著.探索游戏化美术活动的方法[J].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2,1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捉老鼠
放鞭炮
我的小狗
我的妈妈
爱狗的我
游雪博会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妈妈
我们一家人
我的玩具王国
在谦让中,体验亲情
妈妈
空中花园游记
《村居》改写
祖国在我心中
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师因素
放飞梦想畅想未来
基于NSSE的高校本科生学习情况调研分析
乘坐飞艇去金星探险
让人欢喜让人忧
你想成为一名神经科学家吗?
怎样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论高校教师的授课艺术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证大于4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绿豆芽成长记
动物也会“造林”
浅谈互动讨论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
金属中的另类
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给颜黎民的信》导读
围绕中心句展开思路—— 《詹天佑》导读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案
《群鸟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文章不是无情物——《圆明园的毁灭》导读
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江苏特级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实录
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
全国一等奖优课欣赏《古诗两首》
盛新凤《去年的树》实录及评析(二)
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