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7
浅谈基于异常检测的邮件病毒防治策略(1)
我们知道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病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打开感染邮件的概率。如果用户对于收到的感染邮件都置之不理,那么再厉害的病毒也无法得逞。因此,研究邮件病毒的防治策略,可以从病毒传播的根源上入手,即从控制用户打开感染邮件的概率入手。本文以控制病毒邮件的传播速度和提示用户谨慎打开可疑邮件两个方面为突破口,研究基于网络的邮件病毒防治方案。
一、利用邮件限速机制
无论多么狡猾的邮件病毒,都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播最多的病毒为目标,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流量异常,从而暴露它病毒的身份。一般情况下,邮件用户不会在短时间内给所有联系人都发送相同的邮件。当然邮件群发是个特例。然而,病毒邮件会尽可能快地将邮件副本发送给大量不同的用户,导致同一封邮件的发送速度大大超过了正常邮件的速度。例如,同一封邮件同时发往100个不同的护,这显然是病毒的恶意攻击。正常邮件与异常邮件在传播速度上的不同为研究病毒检测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着手点。因此,本文在发送端服务器上新增了一个延迟队列用于减慢可疑邮件的发送速度。
电子邮件用户通过SM即发送端口将邮件发送给发送端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收到用户发来的邮件后将其放入缓冲队列中,等待发送。监测进程则负责对缓冲队列进行实时监控,分析相同邮件的发送速度。邮件病毒企图大量发送携带病毒的邮件,导致缓冲队列迅速增长。通过检测相同邮件在单位时间内到达缓冲队列的情况,可以分析出邮件的发送速度。若发送速度大于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值,则认为该邮件是可疑的并将其放到延迟队列中。若邮件发送速度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则认为该邮件是无恶意的,并将其放到发送队列中。调度进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迟后会将暂存在延迟队列中的邮件取出,放到发送队列中,继续其正常的发送过程。
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单独依靠限制发送速度来抑制病毒的传播是不够的,病毒的速度虽然慢了,却没有从根本上清除。很多病毒都具有多种传播方式,一旦某台主机感染了病毒就可能以其它方式传播出去。如:“熊猫烧香”就是一种集多种传播方式于一身的病毒。因此,本文在接收端的邮件服务器上设置第二道关卡,进一步控制邮件病毒的传播。本文扩展了一个风险评估模块,用于计算所接收到的邮件的风险系数,并给出用户提示信息。 论神经系统网络在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
现代图书管理系统设计(C 代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姨
- 游基辅号航母
- 我国的传统戏曲
- 获奖
- 神奇的电脑
- 游宁海天河
- 愉快的中秋节
- 我是一片云
- 春天的早晨
- 我爱家乡的橘子
- 放生小金鱼
- 铅笔、橡皮、刨笔刀的奇遇
- 怀念爷
- 金色的树叶
- 春天畅想
- 论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 电子商务的审计轨迹分析
- 浅议风险管理审计程序
- 报表附注的编制与审计问题探讨
- 浅议固定资产审计
- 投资体制变革与审计应对
-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问题.
- 对跨国企业在华涉税审计要点分析
- 价值链会计库存管理新议
- 电子商务视角的审计模式研究
-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建议
- 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与风险防范
- 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 《最后一课》教学琐谈
-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最后一课》教学片断赏析
- 《最后一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谈《最后一课》的教学
- 《最后一课》导学设计
- 《最后一课》教学感悟
- 我讲《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 《最后一课》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