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2
培养问题意识 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总是引导学生从“对课题的思考与质疑”开始,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学习了京版教材第六册《认识周长》一课之后,我问学生:“你对‘周长’有哪些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想知道关于‘周长’的哪些知识?”“我知道周长就是一圈。”“我觉得周长就是一个长度。”“我认为周长就是一个星期。”“我知道周长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千米’‘米’‘分米’‘厘米’”。在听了学生的回答后,我引导大家将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什么是周长”“怎样测量周长”“学习周长有什么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辨析与动手感知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认识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从课题入手,让学生思考与质疑,学生不仅会问出要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且还会提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从主题图入手,将旧知与新知建立联系
不论是单元的主题图还是例题的主题图,其设计意图都有很多,它既体现着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突出单元学习和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还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学习路径的安排。可见,让学生认真地观察主题图,从而去思考、去联想、去揣摩、去推测,可以引发学生将生活经验、旧知、已有学习经验与新知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以,从主题图入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学习京版教材第十一册《圆》这个单元之前,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说:“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要用到圆的知识,比如建花坛、画篮球场地、设计建筑等。”另一个学生说:“我从‘用自来水喷头给草坪浇水的图’中想到,如果这个水喷头转动起来,浇湿的就是一块圆形的草坪。这个喷头喷出的水柱越长,浇湿的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就会越大。”他话音未落,就有人补充:“水柱的长短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研究圆的面积就看这条线的长短就行了!”
书上的主题图不仅仅是给老师看的,更是给学生看的。我们要把看主题图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看出它的“真谛”。
从课堂小结入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力
传统的课堂小结时,老师常常这样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往往会谈在这节课上收获的知识、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表面上看,学生无论是从知识方面、学习能力方面还是情感体验方面,都有很多的收获和感受,但是这样的课堂小结只是帮助学生将今天的学习画上一个句号。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呢?
例如,学习京版教材第八册《相遇问题》时,有一道例题:亮亮和芳芳早上7时分别从家同时出发,步行上学,(学校在两家中间)7时20分两人同时到达学校。亮亮平均每分钟走50米,芳芳平均每分钟走40米。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路程是多少米?”我把以往的课堂小结改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想到学生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如果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行驶会怎么样?”“如果不是相对而行会怎么样?”“要是有一个人先出发,怎样解决?”“两个人还可能怎样走?”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前一节课的学习成为后一节课学习疑点的开始,学生才会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空间与时间,把握时机,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想象、去提炼、去表达。这样,他们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保持这种问题意识,学生就能一直拥有对未知积极主动探求的心理状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棋
- 精彩的弹珠大战
- 谢谢你,大哥哥
- 梦游“文明城”
- 登千丈崖
-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
- 不应当只记得
- 团圆的小鸟一家
- Baby卡失踪之谜
- 那一次,我们输了
- 给猪八戒的一封信
- 美丽的大花园—坝上草原
- 蟋蟀的住宅广告词
- 童心看诚信
- 云
- 敬一丹:你行动了就会发现很多人在行动
- “最严控烟”咋监控?需要最广泛公众参与
-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探析
- 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目标、路径与举措
-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 司法公开评估体系的机制创新
- 历史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探究
-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功能应用
- 智能化信息检索技术的探究
- 基层党组织与城市社区治理问题探微
- 儿童食品亟待出台相关安全标准
-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要点分析
- 市县一级“奇葩证明”何以尾大不掉
-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战略思考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花潮
- 《游子吟》教学设计
- 一夜的工作
- 《春》
- 《鸟的天堂》教案(第二课时)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团结协作》——主题班会
- 《林海》教案(第二课时)
- 《火烧云》(第1课时)
- 《匆匆》说课稿
- 18《三克镭》
- 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设计
-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