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1
构建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努力让学生从一个封闭的“校园人”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社会人”,勇于融入世界大家庭,参与和谐世界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愿景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诉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围绕一个主要内容设计系列活动,达成课程目标
借着国际理解教育这一大背景,结合“美丽的中国,多彩的地球”课程体系,我们对国际理解教育中“文化”这一内容进行了分解,将其分为: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体育、财经、科技七个方面。围绕这七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教育点,形成了包括七个主题实践活动在内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这七个主题教育活动的题目是:登万里长城,赏国内外经典人文景观;逛中华民俗园,参与中外节日赶集;唱中国国粹京剧,品味中外艺术的高雅;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空竹,体验中外体育项目的精华;读中国名著,感悟中外文学魅力;参与储蓄实践,了解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知识;学习中国四大发明,感受中外科技发展的辉煌。
构建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辐射性结构,达成育人目标
辐射性是从一个点向四周辐射,是一种发散性结构,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效果的多重性,适合于教育实践活动。
因为实践活动课有时间限制,所以必须把握好辐射型结构的基本要素――辐射源和辐射流。辐射源必须是民族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辐射流必须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同类经典有代表性的。由民族向世界辐射,单向辐射与多向辐射均可。这是我们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结构。
我们这样设计“登万里长城,赏国内外经典人文景观”活动:由了解具有中华民族象征意义的长城开始,了解国内著名的人文景观,最后了解国外著名的人文景观。
此次实践活动的设计,以万里长城为辐射源,以中外著名的人文景观为辐射流,由一个民族的、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为起点,向民族的其他著名建筑和世界著名建筑辐射,对于不同建筑的共同特点,也进行了深入探讨,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构建突出学生参与性、体验性的教育活动方式,达成教育效果
在“逛中华民俗园,参与中外节日赶集”主题活动中,我们采用“中国传统节日学校带着过,少数民族节日班级带着全校过,西方节日学校、家长、学生一起过”的方式。
国内节日分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了解,但是民族的传统节日却很少有人熟知,为此,班级首先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行了初步介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确定了本班要研究的民族和节日。在此过程中,大家一起认识了目脑节、泼水节、三朵节、赶年节……
在学生都熟悉这些节日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多彩的节日我们同happy”节日赶集主题活动。全校师生一同过端午节,一起跳起少数民族舞蹈,一起为小伙伴募捐,一起拍卖,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节日的魅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围绕国际理解教育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了实践教育活动的七个体系;围绕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辐射性的活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保证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亲自去看、摸、读、实践、感悟,在认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后,还了解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学会了尊重、理解、包容,学会了基本的交往礼仪,初步具备了规则意识,深刻体会了“美丽的中国,多彩的世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爸爸
- 我佩服她
- 可爱的三姐妹
- 我心目中的小柳
- 我的爸爸
- 我的爸爸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我最佩服的人
- 我的同学
- 我的非常老弟
- 我的新老师
- 我佩服她
- 乐于助人的徐小璐
- 我的弟弟
- 我的同学
- 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优势因素分析
- 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
- 浅析孟子道德修养学说
- 探究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 从保州问题看辽中期与高丽关系
- 中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 从序列论中国古建筑意匠
- 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困境分析与出路探讨
- “十二五”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探索
- 对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与根本浅析
- 提高吉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与研究
- 全球本币金融产品市场最新发展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路径探析
- 浅析农业在经济转型中的逻辑前提及其作用
- 《拉萨的天空》教案之四
- 《蒲公英》教案之一
-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案之三
- 《蒲公英》教案之二
- 《拉萨的天空》教案之五
- 《西湖》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 《拉萨的天空》课文内容
- 《蒲公英》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 《西湖》教案之一
- 《西湖》教案之二
- 《拉萨的天空》说课稿之一
- 记词义,别死背
- 《西湖》教案之三
- 《西湖》教案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