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他的《乐章集》213首词中大可分为两类:一是歌妓词,一是羁旅行役词,典型的羁旅行役词约占其总量的三分之一,代表了其创作的最高成就。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中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这类词,情真意切,深情绵邈,浑融了柳永在长期的漂泊旅途中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他偏爱于黄昏景象,创设了以夕阳暮霭为中心的秋暮意象,将伤别离愁、思乡怀人、苦旅厌仕等凄凉心境凝聚到秋暮黄昏之中。

柳永为何如此钟情于秋暮意象,在其词作中反复运用呢?究其原因盖可归于他对于理想对于仕途追求的矛盾性。他一生仕宦坎坷曲折,命运多舛,他骨子里本是一个喜欢浪漫自由的人,然而现实之中他又不甘心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高中黄金榜,然事与愿违,天生放荡叛逆的性情并不受统治者欢迎,屡次应试落第。但是他在绝望中仍然执着于功名利禄,直至五十岁才考中进士,然而入仕之后并不顺利,不得不辗转宦游。于是,在他的羁旅行役词中,选择与他心境相契合的秋暮夕阳、孤村水驿等意象来书写其内心的惆怅与哀伤。

那么,在其词中秋暮意象是如何运用的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就是说客观景物会因主体心境的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内涵,因此,柳永作为一个久宦成羁旅的漂泊者面对秋景自然会赋予它们苍凉孤苦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移情于景

所谓移情,就是主体带有强烈的感情,以人度物,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的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这种手法在柳永的词中并不少见,例如《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词中“凄紧”、“冷落”、“残照”无一不带有词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长期的漂泊让他对霜风、关河、残阳等尤为敏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又如《雪梅香》中:“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之“孤烟”、“寒碧”、“残叶”、“愁红”,均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既写出眼前萧瑟之景,又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凄苦孤独。

2、融情于景

也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是表面是在描写景物,其实已暗含主体思想感情,景语即是情语。其侧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读者见景不见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情景交融合二为一。这种写作方法于柳词中很普遍:“柳耆卿溶情入景之作,除《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两首,尚有《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断鸿声里,立尽斜阳。”“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凭高尽日凝伫,赢得销魂无语。”等句,皆情文并茂,写得来,不知何处是情,何处是景。”这评语一语点破,此外如《安公子》中“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忘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写残雨微收、鸥鹭双立、汀人归去、渔灯闪烁,不著一个情字已将自己漂泊孤苦之情融于这眼前傍晚江天之景中。再如《曲玉管》(陇首云飞)、《双声子》(晚天萧索)等均是融情于景之作。

3、借景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所要抒发的感情、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其感情。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些景物被作者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梅、竹、菊、古道、长亭、夜月、寒蝉、断雁、杨柳、秋风等,常常是借以抒情的对象。在柳永词中也有这种写法,先景后情者如《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诉衷情近》(雨晴气爽)、《西平乐》(尽日凭高目)、《卜算子》(江枫渐老)、《留客住》(偶登眺)等,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运用寒蝉、兰舟、宿雁、残月、杜宇、残阳等意象表达游子离别之伤、羁旅思归之愁。另外情景糅合在一起的如《戚氏》,宋人曾评道“《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认为它可与《离骚》媲美。上片首先以“晚秋天”三字点出时令,为全词定下晚秋的背景,接下来写微雨之中的萧瑟庭院之景:寒烟迷离,菊花枯疏,梧桐凋落,好一派萧瑟之象。“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此处传达出词人心中的凄恻孤独之情。一个“望”字视线由近及远:残阳之下,江关之上,烟水茫茫,词人孤零零地伫立凝望,不禁想起前人宋玉顿生悲秋之意。接着以流水、蝉吟、衰草等意象将视线收回近处,一个“倦”字道出漂泊者的羁旅困倦之情。类似之作还有《玉蝴蝶》中:“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悲秋与怀人相交织,借水风、蘋花、月露、梧叶等意象铺陈出深秋晚景之凄凉,又以“断鸿”之哀鸣作结,更增其哀。又如《曲玉管》:“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西平乐》:“可堪向晚,村落声声杜宇。”以断雁、杜鹃为载体,寄托词人怀人思归之情。

清代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评道:“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其羁旅行役词以秋暮意象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在这样一个枯寂萧索的意境中,渗透着词人失志落魄的、漂泊凄楚的人生感怀,隐含着他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的传递》
坚强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独享黑暗
墙的故事
沂市2009年中考满分作文附点评
红棉袄
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
说墙
有时,我也想流泪
《我眼中的色彩》
成长回眸
信念的力量
母女
下雨天,真好
挂职干部工作总结
四(2)班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三(1)班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三(2)班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班级概况
萧王庙中心小学2006年六(3)班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萧王庙中心小学2004学年第一学期六(3)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五(3)班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班级基本情况
2006年二(1)班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五(1)班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班级基本情况
2005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班级基本情况
一(1)班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二(三)班小学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四(3)班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工作思路
四(1)班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以安全工作为主线
医学院外事部人员工作总结
水工隧洞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小东江现状水质污染沿程变化分析及
土石方明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工程勘察项目的数理统计与指标取值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初探
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
深层搅拌法在泵站蓄水池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水电站厂房西坡滑坡成因及治理措施
路基施工环保技术交底
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变更处理初探
水电站加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膏状浆液灌浆——围堰防渗的新方法
土石方明挖监理实施细则
最速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
混凝土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凡卡》随堂练习 巩固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范文习作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难点
《凡卡》重点问题探究
《凡卡》教学目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重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凡卡》重点字词意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训练素材
《凡卡》整体阅读感知
《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堂练习 巩固篇
《凡卡》教学重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
《卖火柴的小女孩》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