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学语文的语感培养

小学语文的语感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6

小学语文的语感培养

摘 要: 语感是学好语文的要素,也是评价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能储备语言材料,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关键词: 语感 培养 能力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语感能力培养是语文综合素质的核心。语感是语文直觉思维能力的反映,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或想象产生的。它是对语言文学本质的反映,是对语言文字想象、联想思维的感知活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在情感中品味语感

深入理解词句、领会情感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后者是难点。学生理解词句易,身临其境感知描绘的场景则难,领会作者深刻的意旨更难。学生没有“入境”,谈何“入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浓浓的语感情境。如《早发白帝城》,先自由读,再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接着根据诗句意思自己体会情感再次朗读。当读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时,有个学生提出:“诗人乘着小船顺水而下,听到两岸传来叫个不停的猿声,这声音听起来凄惨,一路上应该是难熬的,可下句却说小船很快驶过重重高山,不知用什么感情来读?”我趁此介绍了诗人当时的背景,诗人被赦后特别高兴,觉得猿猴声好听,一路上都在给他解闷。然后创设情境,把自己看做诗人,给出片断的开头“我像一只脱笼的小鸟,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乡。我乘上轻快的小船……”,让学生续写路上所见所闻,这样,学生便明白其中道理了。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感

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初读全文。初读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自由读、出声朗读等途径进行。这时的“读”要充分,先要正确练读,做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句及全文表达的意思,也可适当安排复述、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表达出来。

三、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用诵读感悟的方法,可称之为语感教学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又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直接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接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美读是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朗读内容的完美统一,美读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激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欣赏性的,一遍接着一遍的读,让学生通过读,跟着语感和作者一起,把体会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文章,教学中我先用沉重悲痛的语调范读课文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反复进行感情朗读,将当时人们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肝肠寸断、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意蕴,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潜心涵泳,才能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久之,才能积累大量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语言运用规律,形成灵敏的语感。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说:“寒假在家,取出书试读、再读,在梦中背书。开始时起立大声背书,一口气即是5页。”朱光潜谈到读书时说:“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读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两位名家的言谈道出了朗读背诵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五、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在阅读中悟出语感,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意”的效果。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出来,也会慢慢体会它们的好处,慢慢摸文章的调子。”由此可见,读是教学中最常见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教师讲述一篇课文,大可不必分层分段、肢解分析,应让学生多读几篇,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使其进一步体会,并有所深入。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带读时配上音乐、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观其行,同时揣摩教师的语气,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抒发的情和感。

六、推敲品析,增强感悟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

总之,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想真正学好语文,掌握语言能灵活自如地运用,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感培养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应用和思维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2]张艳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田.中国校外教育,2009(SS).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张特殊的照片
我能行
可爱的鹦鹉
两个雪糕袋的故事
“游戏机”的风波
参观南丰桔园
一张珍贵的照片
我最喜爱的天鹅
我二岁时的一张照片
参观抚州市一中
一只麻雀
我最熟悉的人———外婆
奇妙的梦
观月亮
浅析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控制方法(1)
油漆工安全技术交底
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施工实践(1)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
电力电缆计算规则
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1)
第三方物流决策(1)
罗隆基人权理论与中共革命理论
砼修补方案
培训中心综合大楼混凝土施工方案
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电气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建立监理工作检查、考核与评价制度(1)
加强海铁联运促进物流业发展(1)
中国大陆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四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三
《掌声》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六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三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掌声》教学设计之二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赏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二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之五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