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7
电子书包让语文教学更生动
摘 要:本文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将电子书包作为主要教学工具,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林中乐队》新授课内容为设计对象,通过电子书包的局域网发送/接收资料及呈现可交互的课件、音视频等功能,以注重发展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想象表达等能力为指导思想,进行电子书包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案例设计。希望通过电子书包的使用,及时了解学生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学设计;林中乐队
一、内容概述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林中乐队》的新授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清晨森林中各种鸟的叫声引出,不只是鸟,森林里所有动物都在唱歌奏乐,紧接着列举自然界中甲虫、啄木鸟、天牛等各种美妙的“奏乐”,最后,总结出各种动物组成了一支林中乐队。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文中,同时自身也能体会到心情的愉悦。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语文的基本流程有初步的掌握;对多媒体教与学的资源很感兴趣;对于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活动比较感兴趣;对电子书包的基本操作已经能熟练掌握;对于音乐类课文比较感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辨识“嗽/漱、婉/碗、竞/竟”等易混淆的字。
2.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及理清文章的层次。
3.通过模仿想象,提升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的应用。
2.通过学生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充分发挥其模仿想象表达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读、说、写的能力,激发学生愿学、乐学语文的兴趣。
2.通过欣赏自然中各种美的声音,提升美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消除文章中的难点字词,熟练掌握本节的课后生字词。
2.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二)教学难点
1.易错字的辨识。
2.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感知的情况下,创设一定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外化应用。
四、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是新授课,所以整节课的总体节奏很紧凑。其主要教学环节是“揭示课题、讲授新课、整体感知、拓展应用、课堂总结”。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展开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由开始的学习字词,感知课文,到最后将课文所学的内容外化应用。
五、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采用网络多媒体环境智慧教室实施教学,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有:优课系统资源和新下载的资源、电子书包的学生端、电子书包的教师端、电子书包的实时监控系统、云端书柜、无线网络、电子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告知学生新的学习内容《林中乐队》,同时提醒学生这节课的内容是新的课时,需要大家当堂预习。
(二)教授新课
1.自读课文 自主感知
图1 教师发放资源界面
图2 学生接收资源界面
2.检测自学 积极参与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检测学生的自读情况,检测内容主要是学生对文中新字词的掌握程度,此过程共经历了逐步深入的四步,在每一步中,学生随时可以对自己不熟悉的文字实施放大、缩小等交互操作。
第一步:消除难点词
在难点词语处理上,教师先是引导学生积极举手读,对于不正确的及时予以修正,然后让学生集体读,目的在于消除学生阅读文章中的“拦路虎”(如图3)。
图3 难点词语
第二步:感知拟声词
在感知拟声词处理上,类似于难点词语的处理(如图4)。
图4 拟声词
第三步:掌握生字词
在处理课后的生字词上,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每个字的部首,然后,让学生一边念一边用手比划每个字,以达到对每个字的深刻识记(如图5)。
图5 课后生字
第四阶段:辨识易错字
在处理易错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辨识,然后引导学生对每个字进行组词辨识,比如:“咳嗽/洗漱”“委婉/洗碗”“竞争/竟然”等(如图6)。
图6 易错字
(三)整体感知
在掌握课文字词的基础上,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都讲了哪些内容,结合先前学习的分段方式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再读文章 领会大意
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本文的两点主要内容:
(1)森林中都有哪些“演奏者”;
(2)这些演奏者是如何演奏的。
2.循序善诱 由表及里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从文中提炼出一句最具有概括性的话,学生得出:第二段第一句话“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回顾了“冒号”在文章中的具体用法,比如:在本课的第二段第一行的最后“:”的作用就是解释说明后面的动物怎样唱歌、怎样演奏的)。
3.立足旧知 总结新知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本课的篇章布局。
(四)拓展应用
1.认真聆听,加深体验
在前面学生了解林中乐队的演奏者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能真切体验模仿各种声音,教师从电子书包的资源库中调用播放“动物的叫声”的音频。
图7 学生听音频
图8 教师播放音频
在音频中,教师呈现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羊、牛、鸡、狗、猫等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音频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并且运用刚刚学到的拟声词“咩咩”、“呱呱”等尝试模仿,由于教师呈现的动物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比较接近,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均争先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2.查阅资源,课外分享
在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深入的感受外,教师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资料,了解除了自然界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音乐,并且找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并且将其传到人人网与班里的其他同学分享。
(五)课堂总结
教师简单回顾本节课进行的教学活动,总结学习内容,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并将本节课作业通过电子联络薄发送到学生机,并将其表现发送到家长域,方便家长与学校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七、学习评价
利用多元评价,对于学生的检测结果、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程度等作为评价依据。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电子书包的使用下进行教学的,在完成传统课堂的教学任务(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条理脉络结构,掌握课后习题等)的基础上,实现了语文学科的真正创新,加强了学生语文知识能力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利用电子书包实现了生字词的交互与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文字的放大、缩小等交互操作,加深学生的记忆,解决了用PPT呈现时后排学生无法看清内容等问题。其次,以音频的形式呈现各种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猜测、想象、模仿,将新学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
通过对电子书包的使用,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相契合,让学生将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外化,让学生真正产生学习兴趣,自主参与,这些对于语文教学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中的机器猫
- 我的自画像
- 我长大了
- 有趣的捉蝇大行动
- 大米的自述
- 幽默搞笑
- 论书
- 我的好友—转笔刀
- 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好
- 我好想好想回到家乡
- 没有自理能力就没有生存能力
- 我发现了花朵的秘密
- 两分钟有多长
- 这一天,我真高兴
-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 我国区域服务业贸易发展特征分析
- 资本市场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 基于制约因素比较分析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 33股基跑输大盘 昔日三甲陨落
- 国元证券主营业务受挫 指望创新增收
- 旅游非优区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 电动汽车之喜忧
- 傅政军的网上卖艺学
- 高校内部审计外包探析
- 三贤祠里访三贤
- 保障房建设让居者有其屋
- 城市社区物流服务共同化模式及运行机制分析
- 日本福利体制的特征研究
- 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城市职能与竞争力分析
- B2C 模式下的网购消费动机及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 读写例话:按一定的顺序写 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8*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分析图
- 17《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 第75页:16*晏子使楚(图)
- 17赤壁之战 教学设计 板书图
- 15、《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
- 1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1
-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2
- 《五彩池》迁移练习设计
- 15、《田忌赛马》教学设计1
- 第71页:15田忌赛马(图)
-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 15田忌赛马
- 第74页:16*晏子使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