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砚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题
“前几年,农民工的娃娃到城里读书想都不敢想。现在好啦,城里的学校不仅不收哪样费用,娃娃还能享受免费的营养餐,待遇比城里的娃娃还好。”在砚山县第三小学门前,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砚山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区及部分经济发达乡镇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难”成了全县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了县委、县政府急需解决的社会矛盾。
那么,砚山县是如何破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这一难题的呢?
与时俱进调规划
按照文山州委、州政府 “工业强州”和打造“文―砚―平”三角经济区的战略部署,砚山县委、县政府依托交通区位及资源优势,从2007年开始,按照“一园四区”的布局,在平远镇建设循环经济区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在砚山城北片区建设新型建材加工区和承接产业加工区。
集中财力重成效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建一校成一校”的工作思路,砚山县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为目标,分期分批实施城区学校建设工程。
强化管理保公平
硬件是基础,师资是关键。为确保每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学上,上好学,砚山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以居住地或租住地实行划片招生,对确需进城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实行零拒绝。对就读的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建立统一学籍,在考试、升学、评优等方面与城镇户口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进城务工人员的义务教育阶段子女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的‘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等国家惠民政策。”据统计,2014年9月,砚山城区各中小学校共招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 455人,平远镇共招收外来务工随迁子女1 011人。
在师资配备上,为确保教育公平、均衡,对新建的城区学校的教师配备采取分流与竞聘相结合的办法,即从老牌名校中分流出部分骨干教师,同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城区空缺岗位教师,以达到传带帮扶、共同发展的目标。县三小、平远二小建成后,从县一小、县二小、平远小学分流了38名教师充实到县三小和平远二小,并公开招聘了68名教师。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与随迁子女、城区学生与随迁子女“手牵手,心连心” 结对子帮扶活动,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时消除因离乡造成的心理孤独。同时,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愿意学、学得好。
延伸阅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红豆的自述
- 找春天
- 奥运智能眼镜
- 找春天
- 这一天,我真高兴
- 回家的路
- 珍爱生命
- 一个紫色的故事
- 奇妙的发现
- 淘气包——妹妹
- 回家的路
- 异形入侵
- 大米的自述
- 我们的校园
- 我最喜欢的卡通明星
- 高校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探索
- 人生三大陷阱
- 写给读者的信
- 大画幅摄像机成就婚恋电影新创意
- 狂欢节诡异面具下的自我释放
- 试论建筑学施工管理
-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
- 豆汁,再来一碗
- 人生时钟尚早
- 法国妞的窑洞
- 浅析金融业的风险因素及其监管措施
- 丰收节可以吃到肚子里的房子
- 牵手生活中的童话
- 隐藏起来的微笑
- 送别人一片绿色
-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2
- 第41页:8 跳水(B)(图)
- 8《跳水》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8《跳水》教学设计1
- 8《跳水》教学设计3
- 19黄河象 教学板书
- 19《黄河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 ——《给颜黎民的信》课堂设计
- 8《跳水》教学设计2
- 《晏子使楚》
- 第83页:积累·运用六(图)
- 精心设计好开头和结尾(记叙文)
- 《快乐的植树节》CAI辅助教学设计
- 《我的战友邱少云》连锁式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