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背影》背后的故事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写的正是他的父亲。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字小坡,妻周氏,是个读书人。朱鸿钧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最后在徐州做到徐州榷运局长(俗称“烟酒公卖局长”)一职,又续娶了一房姨太太,老家宝应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此事后,跑到徐州大闹。这一闹,就把朱鸿钧的“差事”给闹得“交卸”了。1917年自徐州失业后,便仕途坎坷,生活渐拙,老境颓唐,1945年4 月9日逝世,终年76岁。
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是家中长子,父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所以,朱鸿钧对朱自清从小就既格外珍视,又严加培养,一方面尽力保证朱自清的生活无忧,同时对其学习督教甚严。朱自清小时候,科举初废, 新学始兴。父亲对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效果很是怀疑,便把他送到秀才或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
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曾在1988年的《人民政协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朱自清写的背景》的文章,读来可以使我们对《背影》一文的来龙去脉更为了解,也更能体会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深情而复杂的情感――
“《背影》记叙的是1917年冬天的事。”
“1916年,我家境况已大不如前,父亲尽了最大的努力,非常体面地为自清筹办了婚事并送他上北京大学读书。自清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独自北上,这以后不久,父亲的公卖局长职务交卸了,他老人家特地关照我:不要写信把这些琐事告诉大哥,以免他学习分心。然而,大哥对家道日下的境遇已有所知。当时,北大学生应先读两年预科以后,才能再报本科。自清为早日完成学业,减轻父亲负担,将‘自华’改为‘自清’,提前一年混入本科考场,免去了一年的预科学习。”
“几乎与此同时,家中又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祖母去世,二哥即将中学毕业,想考大学,都要花费一笔不少的钱。父亲设法变卖了一些家产,又在扬州借了一些高利贷,为祖母办了丧事,对二哥物华上交大的愿望,却是再也无力成全了。二哥成绩优异,志愿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父亲无论如何不同意,理由是家中拿不出学费,并建议他报考南京高等师范,因为这所学校既不要学费,又不要膳费。物华心里很不满意,却又无可奈何。正在这时,自清接到了祖母去世的噩耗,与父亲同路奔丧回扬州。只有在这时,自清才真正感受到家境的凄凉:父亲的差使交卸了,一切丧事费用均靠借债和变卖典质;花厅上只剩下几幅清人字画,一张竹帘,往日的巨大古钟、朱红胆瓶、碧玉如意、板桥手迹早已进了当铺;满院枯枝败叶,一派萧条景象。自清凝视着微微发胖而显龙钟之态的父亲、老实巴交的母亲和一群弟妹,心情十分沉重,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拉着我的手说:‘我要争取再早一年毕业。’”
“文中所记买桔子等细节,使每个读者难以忘怀,对我来说,就更理解其深意了。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几个桔子,就是金桔子、银桔子也不稀罕。然而,此时的父亲已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桔子便不同寻常了。读过《背影》的人,可能还会注意到父亲的穿戴是这样的: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与这些相对照的是:自清大哥却带着一件较为华美的紫毛皮大衣。父亲此时一方面为服孝,一方面是由于把所有的贵重衣物全部变卖了,但父亲却在这样的情况下,给自清定做了一件紫毛大衣,并为他铺在座位上,以期抵御北国的风寒。”
“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去世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洗头发
- 一颗牙齿的自述
- 感动
- 扬州茶馆
- 校园一角
- 一件难忘的事
- 歌颂祖国
- 校园的晨光
- 一件难忘的事
- 齐天大圣的自述
- 螳螂
- 我的“洋”爸爸
- 摇花船
- 2010天津0分作文
- 妈妈爱我
- 党政建设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作用
- 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建构的重新审视
- 叶芝诗歌中的动物意象
- 由《紫颜色》审视艾莉丝·沃克的伦理道德追求
- 如何加强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藏传佛教如来藏思想简述
- 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
- 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工会工作
- 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女性视角下《蚀》的男权构建解读
- 《蓝色眼睛》中女性自我价值观分析
-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情怀
- 从美学的角度解读维吾尔族民间舞的魅力
- 《壹周立波秀》的特色及成功原因刍探
- 试论中原古代文明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
- 白杨
- 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
- 十里长街送总理
- 伟大的友谊
-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案
- 《再见了,亲人》
-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案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我盼春天的荠菜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案
- 再见了,亲人(片断)
- 伟大的友谊
-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