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汉英感谢语语用对比初探

汉英感谢语语用对比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汉英感谢语语用对比初探

摘 要:感谢语是他人对自己给予帮助后对他人表示自己的感激言语,全世界人民都会通过感谢语来表示自己的礼貌。国外一些学者对于感谢语的表达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研究此文化区域的不同。既有理论上的阐述,也有实证性的研究。而国内对感谢语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试对汉英感谢语的使用场合,感谢形式和受话人的应答形式进行对比。

关键词:感谢语;语用对比;使用场合;感谢方式;应答方式

一、引言

感谢语是他人对自己给予帮助后对他人表示自己的感激言语,全世界人民都会通过感谢语来表示自己的礼貌。感谢语应用于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人民之中,由于各国的语言不同,以及文化及生活领域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感谢语的表达形式以及使用方式都会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各国语言之中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历史比较悠久,人们能了解英汉感谢语言的用法以及应用范围的不同,会方便人们使用且对表达的谢意被他人所能接受。正确的应用好感谢语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感谢语使用不当则有可能使人际关系产生裂痕。

二、国外感谢语研究概况

国外许多学者对于感谢语使用不同角度和范围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尤其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参与其中。Searle在1969年通过言语行为理论来解析致谢的定义以及它的使用方法。Leech在1983年通过语言在社会应用范围的不同使用功能有所区别而进行分类,他把感谢语分类到友好交际当中。Rubin在1983年对夏威夷进行调查研究,其感谢语言研究表明“thank you”除了表明对另一方表示感谢或者赞扬以外还表示话语结束的预示。Eisenstain和Bodman在1986年针对美国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观察人物之间的感谢言语行为进行了解对比,研究发现来自其他国家譬如日本、韩国、中国、苏联等地方感谢语言和美国英语本国人语言用法均有所区别,而且因为环境因素他们对感谢语的应用方法都有些困难。Aijmer(1996)基于旧版LLC对致谢、道歉等常用会话用语(conversation routines in English)进行多方面的分析。Aijmer在此研究中采用语言形式和语境、语法等方面相结合方式研究英语口语中的致谢用法,回应致谢的一些套语以及致谢的表达形式;除此之外Aijmer还对语料库中不同的问题类型分别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它们的表达形式以及衍生出来的表达形式作为分析,,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以言办事(perlocutionary)、组织话语篇章的各种功能,作为小品词的各种功能如作为邻接三个话轮为一回合结束信号,对建议的强式接受,还有就是作为电话谈话结束信号或者是道别语等,影响它们的实际使用的语用因素,如好意(favor)的类型、大小、交际双方的关系等。最后,Aijmer还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简单和加强两种表达式的致谢语各自建立起了一套包含语言形式与社会功能及语用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理论框架图。

三、国内感谢语研究概况

我国对英汉表达感谢方式不同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比较晚,感谢用语常用于生活当中并不被学者所重视。毕继万在2996年发表一篇文章就是针对汉英感谢语差异的,这篇文章研究汉英感谢语差异就建立在交流经验基础只是的,受话人的应答形式以及感谢语与人际关系方面讨论了汉英感谢语的差异。王玉环(2002)对CEL中的MSSS 和USSS 子语料库中的致谢现象进行了考察分析,她的考察结果是致谢语是目标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学者对致谢语的使用范围及如何应用的学习理解都存在不足,不能够有效的理解学习其一些广泛内涵。在学校老师对语言用法教学比较单一,讲解内容也比较普通不能被学生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以及各种场合运用中存在错误以及不当。刘万生(2004)在“汉英感谢语比较与中国EFL学习者感谢语语用迁移”一文中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汉英两种语言感谢语的使用以及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感谢语的习得情况。指出中国EFL 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往往将汉语中的情景、感谢策略和语言迁移到英语中使用。

四、汉英感谢语语用差异

(一)使用场合的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使用“Thank You”的场合和频率要比中国人多得多。首先,受人之助后理所当然要表达谢意。在操英语的本族人家庭里,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时会要求给予相应报酬,这种报酬父母不但会支付还会对孩子表达感谢;幼儿或者儿童对父母做小事时,家长也会对孩子当面表达感谢。在中国孩子帮助父母做事,父母对孩子表达感谢言语这种情况是不常见的。父母觉得孩子帮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应该的,儿女做完之后也不会期望听到“谢谢”二字,因为那样的话就显得见外了。说英语的人在演讲之后对听众都会表达感谢,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尊重。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他们会对等待听众对自己表达感谢,特别是当演讲人是专家教授等名人时。当然这种行为也并非错误的,听众从演讲者的演讲中获得益处,因此对演讲者表达感谢时不过分的。不过,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演讲人向听众致谢,这一点也更多地表现在下级对上级,同等级别的人之间。在英语国家公共场合里,客人和服务人员结束服务后相互之间都会表达感谢,说声“Thank You”。学生给老师论文后,老师也会对学生说声“Thank You”。但是,按照中国的语言表达方式,客人对服务人员一般是不表达感谢的,对于同事之间帮助的小事情也不会说“谢谢”。不过,现在中国人逐渐倾向在这种场合下也说“谢谢”二字,但总会带着亲昵调侃的语气(特别是在亲密的人之间),否则会让人感到对方很见外。此外,在受到别人赞美时,操英语的人总会说“Thank You”,而中国人则给予否定或道出不足之处以示谦虚;在收到别人礼物时,说英语的人会当面打开礼物同时对赠送者表达感谢并且对礼物表示喜欢,对其赞扬以另赠送者开心。同样的场合,中国人则为了表示自己有礼貌而先推辞,在接受起礼物,并且表示感谢,对于赠送者的尊重,不会当面打开礼物,以免让赠送人误认为“贪婪”。然而,也有中国人喜欢说“谢谢”而操英语的人不说谢谢的一些场合。中国人在购物、用餐、住宿等场合时对服务人员会表达感谢,而说英语的人对其不会表达感谢,而是服务人员对顾客表达感谢他们的光临。随着改革开放和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中商业竞争的激烈,在上述场合,中国的售货员,服务员或司机也主动向顾客表示感谢。

(二)感谢语表达方式的异同

1.直接口头感谢型

在这一点上,英汉语大致相同。英语用“Thank You”来表达,汉语用“谢谢”二字。在我们上述谈及的各种场合,除了重大帮助之外都可以用“谢谢”来表达。但是英汉语中,这种感谢形式表达的分寸和尺度不一样。英语国家的人对他人表达感谢时都不会采用过度的感谢用语,而中国人在对他人表达感谢时需要尽可能表达感激之情,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感谢得不周到似的。此外,英语感谢语重事物,或说重客观效果,汉语感谢语却重主观人情。例如:英语说“Thank you for your(the time,the dinner,the information,…)”;汉语则说“谢谢您的一片盛情(款待、关照、帮助),或者只笼统地说“谢谢您啊”以代替别人具体帮助的内容。当然,这也可归咎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属人文文化,重人论,轻器物,思维往往指向自身,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并且重综合,轻分析;而西方文化属科学文化,重物质,轻人论,思维目标往往指向外界,同时重分析,轻综合,重概念,忌笼统。

2.赞美型

英语对他人表示感谢或者赞扬词语的表达最多采用nice(好)和 kind(好意),这两个词含义多为客套用法。例如,“You are so nice/You are so kind”。汉语词语在语句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自由的,赞扬词汇主要表达为对某人的敬佩以及感激。比如“你真够意思”“你真仗义”“你真是个好人”“像您这样的好人难找啊”等等。中英语言由于文化以及地域差异,两者之间交往容易产生冲突,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觉得英语国家人们对于感谢语表达过于冷淡,好像帮不帮这个忙无所谓似的。而英国人对中国人感谢语表达觉得过于唆,言语之间表达让人不真诚。

3.无感谢标志型

所谓无感谢语言,就是双方谈话之间并没有感谢言语表达,而是通过深层言语进行传递感谢之意。英语中表达高兴词语有glad(高兴)enjoy(欣赏)等,例如客人在主人家吃完饭后会说“I really enjoy the meal” “I am very glad to stay here” “I really enjoyed myself”等等。而汉语则使用像“多亏你…..”“让你费心了”“给你添麻烦了”“让你受累了”“让您破费了”“打扰了”“真过意不去”“真不好意思”,甚至还有“对不起,耽误你的时间了”等等以用来突出助人者的帮助和关心。但是这类词语往往另西方一些国家人们所不理解,语言交流有所不同,经常出现错误。中国人受到英语国家人们的邀请做客,对主人说“给您添麻烦了”,这时主人就会理解错误,认为客户对于主人的邀请没有诚意,而是不得已而为之。“让您受累了”这类表达感激词语更会另英语国家人们误解,认为否定主人诚心诚意的好意,同时英文化的人还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为受助人的话折射出认为自己体弱,干不了什么事情;英汉语言表达往往容易给对方造成伤害,譬如“对不起,浪费你的时间了”这句话,当对方牺牲时间帮自己做事情时,中国人表达出这句话会令英语国家人们误认为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成果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浪费自己时间而已。

(三)受话人应答方式的异同

不同国家他们对待感谢他人或者接受他人感谢、否定感谢等语言形式都会存在,但是不同国家对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及意愿都是有所不同的。譬如,英国人在接受他人感谢言语时,他们主要强调个人的意愿想法,如他们经常说 “I am glad to be of help”“It is my pleasure” “You are welcome”。而汉语则强调道德的要求,例如当操英语的顾客热情地向我们的商店职工和服务人员道谢时,往往会听到 “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由于环境所处不同,对感谢形式表达也会有所区别,这种回答形式对英语的顾客非常不快,因为这种回答形式是针对值班人员的用语,而满怀感谢的客人听到这种回答会觉得服务人员的不礼貌反而弄的场面很尴尬。当然中国人习惯说“没事儿”“没关系”“哎,这点小忙,算不了什么”等等。否定感谢用语的表达形式和含义表现也会有所区别,说英语的国家在否定感谢时,针对的含义也是接受对方的感谢,而汉语的否定感谢含义是回绝他人,并且说些希望他人能原谅的一些客套话来表示自己歉意。在汉语中服务者对服务的对象以及主人对客人进行感谢应答。例如主人用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客人吃完后表示谢意,主人这时往往会说“唉,哪有什么好菜,都是粗茶淡饭”“招待不周,还请多多包涵呀”等等。英语国家人们受到中国注意的热情招待后,主人却要对客人进行道歉,让他们非常不理解,甚至觉得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在将功劳归于他人或客观有利条件时,中英语国家人们采用方法十分不同。中国人则是表现谦虚或者贬低自己而,英语国家人们更注重现实内容。

四、结语

汉英感谢语在语用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源于汉英民族文化差异。在西方人看来是合适的感谢语,在中国人眼里却不够真诚,反过来也是一样。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语言,还要注意不同的生活环境带给语言的差异,感谢语言就是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一项。因此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Aijmer Karin.Conversational Routines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96.

[2]EisenstainM,BodmanJW.-I Very Appreciate’:Expressions of Gratitude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of American English.AppliedLinguistics,1986,

(7):167-185.

[3]Leech Geoffrey 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1983.

[4]Rubin,J.The use of Thank--you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ocio-Linguistics colloquium,TESOL Convention,Toronto,Canada.1983.

[5]SearleJR.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6]王玉环,梁红梅,张金翠.基于语料库对英语学习者致谢言语行为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5):84-88.

[7]刘万生.汉英感谢语比较与中国EFL学习者感谢语语用迁移[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4.

[8]毕继万.汉英感谢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6,

(7):38-40.

[9]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10]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1]贾育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舞动科技与知识的羽翼齐飞
我想握住你的手
择书如择偶
生有所息息以生之
愿景
遥望晶莹近观纤瑕
守望遥远,我们的天堂
我想握住农民工兄弟的手
大禹,请留步
山的那边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永远悲壮的勇士
永远的谭嗣同
握手真的不需要言语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研究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内容研究
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制度
引水压力钢管制造及安装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水利水电主体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水电站工程基础处理监理实施细则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探讨
福建省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编制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心得体会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探讨
试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研究
《画风》 考点练兵2
《画风》随堂练习 提高篇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2
《邮票齿孔的故事》 考点练兵2
《邮票齿孔的故事》 范文习作
《画风》 作者简介
《画风》 趣闻故事
《邮票齿孔的故事》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画风》 整体阅读感知
《画风》 考点练兵1
《画风》 重点问题探究
《邮票齿孔的故事》 相关介绍
《邮票齿孔的故事》 趣闻故事
《画风》随堂练习 巩固篇
《邮票齿孔的故事》 考点练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