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高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谈高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1-02

谈高中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摘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成效一直不够显著。这说明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探讨,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

关键词:高中语文 成效 问题 原因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改革力度,不管在教学模式还是课程教学上都有诸多改变,但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导致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无多大区别。

一、过于强调学生主体

现在语文教学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于是便滥用“发现法”或“探究法”,如此一来,“发现”、“探究”泛滥成灾的下场便是使语文教学混同于科学研究,使语文教学丢失了自己的审美功能和语言表达功能,反而沦落为一种生硬的程序、技术。也正因为现在的语文课堂过多地充斥了“发现法”、“探究式”、“启发式”,所以老师们相当忌讳“讲授”,在课堂上呐呐不敢出言。课改一再地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强调的是要以学生为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于是语文老师“谈讲色变”,怕被冠上“一言堂”、“满堂贯”、“填鸭式教育”等罪名。而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的多少似乎在无形之中也成了衡量课改后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老师少讲,甚至不讲,把课堂让给学生充分去表演的课似乎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俨然成了语文课堂的样板。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如果说一堂课下来老师因为要避嫌,而不敢讲话,将课堂全权交予学生,那么课文的背景不讲可以吗?学生学习、讨论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只能一味赞同吗?这样的新课堂就是好的课堂了吗?

由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是说到改革就一定要破坏什么,再兴建出新的来取而代之。我们是要敢于向传统开炮,但并不能一味全盘否定而一心依靠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可是前辈们长期实践的产物,自有其可取之处。我们的社会在变,但中华文化却有一直不变而贯穿古今的东西,所以前辈们的经验总有值得借鉴之处,有其科学之处。比如孔子主张的“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主张,朱熹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等主张,在今天亦不过时。所以说不能因为是传统的就一味反对。我们在课改过程中也要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要有选择地拿,有选择地剔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忽视诵读的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背诵是第一法宝。在学生十五岁记忆力正强之前,老师们会让学生大量地背诵文章。这样一来,既可丰富知识,积累素材,又能培养语感,所以杜甫才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洙才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俗语有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说背诵还能帮助理解。巴金在《谈我的散文》里感慨到:“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轻易碰触背诵,就怕被安上“死记硬背”的“头衔”,因为我们一提背诵就联系到了死记硬背,不加分析地否定它。其实,背诵是在理解基础之上进行的记忆,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据说,日本的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析唐诗之前所做的功课就是背诵唐诗,学生在反复背诵之中,慢慢地他就能理解诗歌的意境,背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唐诗。同时背诵也为学生写作文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学生本就爱模仿,多背诵就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有了熟悉的学习对象,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方面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三、片面重视多媒体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好似跟多媒体课件成了密不可分的连体婴。一旦没有了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的出现,就如同直接宣布了这节语文课的死刑。而只要这节课课件做得够好,多媒体手段用的够多,无形中就等于直接宣布了它的成功。这种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多依赖丢失了语文的个性。多媒体课件当然有它的好处,它生动形象,直观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个一目了然上。我们学习课文,不仅是要学习文章的语言运用,学习它的谋篇布局,更要学习作者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作者想借此作来表达的思想,传达的言外之韵。你能想象诗词、散文等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那种高远意境突然化作僵硬的画面和滑稽可笑的动画吗?这样生动形象的画面一来限制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少了吸引力。二来阻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运转和语言的概括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本该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再通过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有收获。而多媒体课件的“大包大揽”却适得其反呀。

我们今天是处在一个享受视觉盛宴的眼球时代,网络的普遍,多媒体的广泛都是能够接受的,但是我们要运用好这些现代化的技术,让它们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啊。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多媒体这个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这个目的,不是多媒体运用得越多越好,要适时适量地运用,因为它追求的不是表面的一种繁荣热闹,而是更好地服务课堂,所以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剩下的事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吧。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拒绝图画和动漫的直观感受,而要相信语言文字本身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世界。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去寻找文章中描写精彩的地方,反复地去体会语言表达的这种魅力,它所运用的技巧,所采用的词汇无不值得学习。通过对文段的欣赏也可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审美情趣,去分析作品隐藏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啊。

结语

总之,目前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还在负重前行,成效难显。本文也只是谈谈个人拙见,难登大雅之堂,只希望也能尽个人绵薄之力做一点努力,让高中语文教学之路能平坦些。

参考文献:

[2]段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反思[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2011(5)

[3]宋亚科,高中语文常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期刊论文]-中学语文,2011(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花猫
感恩我的老师
我的“魔术师”妈妈
我的快乐寒假
日照美丽的景色----大海
我的童年
成语模仿秀
美丽的大海
我的外套风波
我和妈妈比童年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小乌龟捕食
爸爸的童年
爱的天使
第一次煎蛋
应用微博开展班级管理的途径与策略
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
旧时光里的老情书
性格决定性爱质量
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高校来华留学生“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请允许孩子跟你争辩
如何以平行文本弥补科技翻译工作者专业知识的不足
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论柏拉图的正义观
免费开放博物馆发展浅见
网络谣言化解室
浙江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不做破坏抵抗力的事
学习分析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的研究
《游园不值》教案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浙义教第十册让对比贯穿教学始终——《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
《台湾的蝴蝶谷》第一课时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土特产走向四面八方》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第一课时教案
蟋蟀的住宅
“诺曼底”号遇难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葛洲坝工地夜景
夕照
505班主题中队会中队会教案:“民族精神代代传”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献给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高年级语文综合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