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与CIT接轨的NIT考试

与CIT接轨的NIT考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4

与CIT接轨的NIT考试

摘要:

本文概述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的特点、培训思想、教学模式、施学方法及NIT各模块简况。

关键词:NIT CIT 计算机 模块 全国 考试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ational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 ,简称N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它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Cambrid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CIT)的成功经验并与之接轨。它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个性化的教学,规范化的考试和国际化的标准,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客观、统一、规范的标准,适合各种行业人员岗位培训的需要, 供用人单位录用、考核工作人员参考。

1、NIT的特点

NIT与其计算机类考试相比, 有以下特点:

1)培训与考试设置的模块化。这里所谓“模块(Module)”,相当于国内常说的一门课程,但两者略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模块通常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某些技能或行业需要设置的;内容自成体系(一般以常用的应用软件,如Word97等),包含比较完整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与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CIT)所设模块相对应。按模块化组织培训的好处是:教学组织灵活,不受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提供学员多种选择,便于体现学员个性;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可以随时增加和调整模块。目前NIT推出的11个模块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设计、文字处理、桌面出版、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绘图、多媒体应用、全球互联网、局域网。

2)重培训、重过程。NIT规定, 一般情况下,学员应先参加培训并考核通过后, 方能参加上机考试。在培训中, 注重过程,主要体现在:为了解和考核每个学员平时学习情况,NIT设置了《学员评估记录表》,由任课教师逐项进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 要求每个学员能完成一份体现个性的作业设计,在考核时, “只记成功, 不记失败”。

3)重技能、重应用。基NIT是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特点, 所以培训与考试都是围绕“技能”这一主题展开的,主要表现在: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技能培训目标(若干个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培训过程中,不强调理论,而注重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时间比例,要求占整修培训时间的70%以上。

4)教材配套,考试规范。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为保证培训质量,NIT教材以“学习包”形式推出。NIT的上机考试采用的是“无纸考试”,其实现方式有两种:一是计算机软件方式,另一种是任务题签方式。考试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比较客观、规范,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5)NIT证书与国际接轨。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的学员,可以免试申办相应的英国剑桥信息技术(CIT)证书。英国剑桥信息技术证书在一定的国际范围内是通用的(42个国家和地区)。

2、NIT的培训思想、教学模式及施学方法

1)1NIT的培训基本思想

NIT培训是以模块为单位的短期计算机技能培训,但它仍属于计算机应用课的教学范畴。考虑到:① NIT的培训对象主要是计算机初学者, 培训时间较短,学时有限,速成教学, 即学即用;②计算机是一种智能型计算工具,学习它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技能,技能的训练靠实践操作。因此,NIT培训不能沿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而应采用教育学上革新传统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所用的教学模式和施教方法,这种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教师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和推动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这不仅是一个方

2)NIT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一个沿用,二个转变”的基本思想设计出NIT的教学模式概括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数点的代价
寒假趣事
数码皮皮熊
凤凰广场的景色
中秋赏月
殊死拼搏(二)
我最痛苦的时候
尊严和生命同样重要
找领袖
我的同学
友谊之桥
她做的真棒
我尝到了劳动的乐趣
收获
对弈
境外企业营销中心:拓展进出口渠道新模式
绿色通道绿地的设计与维护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高等教育
如何增加中国新闻史教学的附加值
漫谈小区绿化树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考评改革探析
高速公路绿化模式及技术研究
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难点分析
从户外媒体属性谈户外广告的发展策略
基于关系导向的汽车市场营销模式研究
论媒介的品牌形象传播
植入式营销说服机制的符号学阐释
宁波市城市行道树选择的探讨
处理房地产烂尾项目法律问题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灌木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作用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2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4第三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0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巨人的花园》说课设计2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8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4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