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4
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财务论文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即会计收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
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因此,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
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使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迅速向股东的目标靠拢;另一方面,它又使管理者更积极地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报酬最大化、更多晋升机会等。为此,管理者就有动因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净利润。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概率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净利润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就会尽量去除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只有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这才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此外,管理者在卸任之前通常会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增报告利润,以获取最后一次高额奖金。同样,业绩较差的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将到时,为防止或推迟被解雇,也会利用盈余管理来粉饰真实业绩。但是,一旦管理者的变动得到确定,管理者便可能降低当期利润,以增加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在实行承包制的企业中,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的可能性更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鼠兄弟的故事
- 我的小伙伴10
- 一张明信片的故事
- 小伙伴
- 我的小伙伴9
- 铅笔、橡皮、转笔刀的故事
- 一只猪的故事
- 眼睛与眉毛的故事
- 给王虹同学的一封信3
- 从《乌塔》想到……
- 灰姑娘的故事
- 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后传
- 白雪公主的故事
- 自由写作实践
- 我的小伙伴2
- 如何应对在工程造价上钻空子
- 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区别
- 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质
- 绘制建筑施工图的步骤和方法
- 施工新手 教你怎样看图纸
- 墙体构造常识问答
- 工程结算疑难问题详解
- 逆作法施工技术
-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的疑难问题解答
- 平面设计师资格证需要考什么
-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 120条建筑设计经验分享
- 不说就忘的争议费用
- 土建与水电工程全套计算规则
- 建筑行业潜规则汇总
- 《葡萄沟》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葡萄沟》重点字词梳理
- 《葡萄沟》教案讲义1
- 《葡萄沟》教案讲义2
- 《葡萄沟》教案讲义3
- 《葡萄沟》趣闻故事
- 《葡萄沟》地理及葡萄常识
- 《葡萄沟》考点练兵1
- 《葡萄沟》重点问题探究
- 《葡萄沟》考点练兵2
- 《葡萄沟》整体阅读感知
- 《葡萄沟》美文欣赏 红枣
- 《葡萄沟》训练素材
- 《葡萄沟》教案讲义4
- 《葡萄沟》教案讲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