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7
公共管理部门有效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它是公共管理的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严格地讲,公共危机事件管理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策略,危机事件管理中的策略运用应当采取权变的观点,针对不同的危机事件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一切以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只要成功达到这个目的的策略就是合理的策略。
就公共管理部门而言,公共危机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公众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不完全理解。有的公众甚至认为一些政策有失公平,这使得公共管理部门在政策执行时遇到较大阻力。比如在个人所得税改革过程中,由于公众对改革的不理解,出现了多种声音,进而引发成牢骚,甚至有个别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二是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运用引发危机。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赋予公共管理部门的一种机动权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合理、适度运用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反之则会出现异化现象,给权力寻租创造条件,对公民的合法权益构成威胁,给国家、社会带来损害。三是由于行政人员自身素质低导致的风险。有些行政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凭习惯、凭经验随意执法,凭意气盲目执法,论关系、讲人情胡乱执法,从而引起行政相对人不满,引发不必要的纷争,造成公共危机事件。四是公民抵抗执法引发的风险。据报道,目前我国暴力抵抗行政执法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抵抗行政执法引发的公共危机,不但给正常社会秩序带来严重影响,而且直接危及行政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给行政执法人员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一、构建有效公共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并行,传统因素、现代因素与后现代因素并存,导致现阶段是社会不和谐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因而也是各种类型公共危机的易发期。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众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网络的出现及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这些都对公共管理部门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对这些挑战做出积极回应,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声誉和形象,失去公众的信任。
面对危机,如果行政人员在管理理念上对危机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漠视人民的利益以及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欺上瞒下,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或公共管理行为和效率上识别能力表现较差,应急机制不健全,对危机反应失当,致使危机扩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管理客体对公共管理部门的危机治理意愿和能力产生怀疑而盲动,导致秩序失范;二是由于在非常时期丧失公众的信任,社会矛盾突出,使行政行为关系紧张乃至冲突;三是当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而未被有效控制时,媒体可能借机进行负面报道和恶意指责,损害公共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因此,公共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以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目前我国公共管理部门公共危机管理应对机制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处置突发事件的宝贵经验。特别是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之后,全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把加快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提升到工作日程,在应急预案体系和机制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灾害,我国的应急管理系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应对巨大灾难的过程中,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应急管理还存在定的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6)
- 春天的校园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中秋赏月晚会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 《精彩的篮球赛》
-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 《“女孩节”联欢会》
- 《雪孩子》故事梗概
- 《开国大典》观后感(8)
- 建筑构图的基本要领
- 色彩与心理
- 国产CAD的生存和发展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衔接
- 土方与基坑工程
- 某花园工程设计管理部经验小结
- 建筑新人经验分享
-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经验
-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 地下连续墙分项工程监理细则
- 关于高校新校区规划的思考和担忧
- 钻孔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特级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 地面与楼面工程通病及治理
-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请爱护环境
-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花种
-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①
- 《失物招领》重点字词梳理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一)
-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路旁的橡树
-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②
-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二)
-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 《失物招领》教学目标
- 《失物招领》教学重点
- 《失物招领》教案(二)
- 《失物招领》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失物招领》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失物招领》教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