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6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摘要: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道德经》为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悟’’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观察事物的主要方法,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其二,“宇宙起源说”,提供了科学思维无限遐想的空间;其三,“人神同一”思想,圈定了现代科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现代科学;启迪

同希腊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科学含量似乎要低很多。现代科学体系建立在西方科学体系之上,而西方科学体系寻根溯源便是古希腊,就是很有力的佐证。尽管中国传统智慧的科学成分有限,以至于被哲学智慧所湮没,但其价值不容忽视。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鉴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仅从老子《道德经》中管窥一二。

一、“悟道”与“悟境”。提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

老子《道德经》被视作是中国哲学的主根。成书于2000多年前,春秋末守藏室吏老子著,全文约五千字。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很重视对自然的感知。譬如,他们中的一些人长期隐居山林,虽然“远离世俗”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隐居后的境态都差不多,那就是有闲暇的时间和自由,每天在用异样目光去思考自然界的一些问题,长此下去,这些人的悟性特别强。用现代理念讲,“悟”成为了这些人研究的方法论。

那么,他们从哪儿开始研究呢?宇宙是人类生存的背景,也是人生戏剧的舞台,所以会从宇宙开始。当然,这里的宇宙与哲学层面的宇宙是有区别的(哲学的宇宙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体),它更侧重于自然界。最不容忽视的是其中有些人的感知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对自然的思考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这种“恍惚”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道德经》第十四章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忽)恍。”即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这也就叫“恍惚”。第二十一章又进一步阐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他的大致意思是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

在这种状态下,感知到的是事物之间的一些必然联系,即规律性的东西,这和艾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发现相对论前的梦境有类似之处,所以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的思想占据了科学工作者的头脑,他们缺少的一是“静心”,二是“悟性”。

最有价值的是,《道德经》不仅提供了“悟”的方法论,还提供了如何进入“悟境”的方法。《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通俗的解释,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在科学研究中经常有“忘我思维”和“归零思维”,道理和它差不多。

二、“宇宙起源说”,提供了科学思维无限遐想的空间

三、“人神同一”思想。圈定了现代科学的终极目标

在中国神话中,一个有别于希腊神话的特点就是“人神同一”。许多人杰死后就变成了神,如“神农”、“伏羲”等等。它圈定了一个原理,那就是人类迟早要走向衰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道德经》反复提到这些规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就是规律。由于人类的语言是局限的,所以对宇宙和自然普遍存在的大道难以描述。老子还是很谦虚的,也怕自己把握不准,没有下定义。其实,在后面的文字中,他还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描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它的大致意思是道是虚空的,可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深邃似海,渊远无限,好像是万物的源泉。幽隐清湛,似幻而实最真,似虚而实永存。搓掉锋芒,消除纠纷,含敛光芒,混目尘世。不知道他的源泉,似乎有先帝以前就有。《道德经》第五十章说:“出生入死。”意思是说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人于地而死,这是社会规律,不能够改变。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的目标,人类可以运用规律,但不可能改变规律。大的周期讲,当宇宙收缩到一定的程度,同一切生命一样,人类也不会存在。小的周期看,地球的年龄已经有46亿年了,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人类肯定灭亡过,究竟循环了多少次,还很难说。煤和石油的产生我认为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煤是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如果地球没有出现毁灭性的打击,怎么一下子会汇聚如此多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用现在理论不能解释的种种现象,有可能就是地球上一代文明留下的痕迹,不一定是外星人所为。当然,对人类来讲,这个时间的长河是很漫长的。留给人类的空间是,在我们生活的小周期内,要好好呵护母亲地球,延缓她衰老的速度,这也是现代科学的终极目标。

《道德经》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里边有很多糟粕的东西,这其中也有故弄玄虚问题,在研习时要注意甄别。 wwW.LWlm.com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竹子
半期考后
小闹钟
我的老师
校运会
我家的小狗
迷人的秋景
中 考
今天,我真苦恼
书包的自述
我的“呕像”
给市环保局长的建议书
破坏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公车上的风波
闪光的心灵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影响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防范利用公示催告程序进行诈骗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精魂
浅论玩忽职守罪主体的缺陷与完善刑法论文(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B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
《匆匆》教学设计3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A案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1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B案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A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5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4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