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面向新时代的教育建筑

面向新时代的教育建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4

面向新时代的教育建筑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监六部副总监,主要代表作品: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新校区、延庆文化中心、北京华文学院等。

3月3日的《京华时报》刊登了由中国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中国院)设计的两个学校建筑作品,中关村三小新校区项目和北京市三十五中迁建项目。近年来,为配合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布局调整,中国院在中小学教育建筑领域也有不少优秀作品问世,比如北大附中、北川永昌小学、吴江中学、西宁五中等。中国院禀赋对社会的责任感,关照使用者内心感受,以建筑本土化为切入点,思考对教育建筑的属性、品格和功能完善,为青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中关村三小万柳新校区的建筑方案是由美国Bridge3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院共同完成设计的。设计方案理念主要来自通过建筑空间来实现和表达教育3.0的教学模式,思考如何让孩子在小学教育阶段全方位地去发展。

中关村三小的刘可钦校长提出,新三小的建筑应包括开放性、互动性、亲和力、环保性及安全性等五个要素,这也成为我们的设计目标。校区所在的场地是一个150m×150m的正方形,为了以最有效的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设计了一个向南侧环抱的C形平面布局的四层高教学楼主体,以及由C形教学楼围合出的椭圆形半地下风雨操场。设计的定位依照教学3.0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关注其创造力,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因此我们基于学校3.0的理念,设计出了全新的教学空间,以学生的终身学习为中心,提供最大化的教育空间和环境,并预留多种条件的可能。

那么如何通过教育空间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尝试着用一些模式语言的设计手法来梳理整个学校的设计原则,让其有理可循。

模式1 与更大的世界的连接

通常学校是封闭的,和社区隔绝,我们尝试着用一些开放的手段与社区产生互动,让学校和社区实现双向视觉可见。

模式2 社区场地

新的学校不仅为儿童提供安全,同时保持对社区的开放性,在设计中把学校的入口变成更为开敞的公共区域,而当遇到公众活动时,社区还能为学校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模式3 感受整体的学校

常规的学校呈树枝状分布,人在其中只能感受到前后两排楼,很难感受到整个学校。我们将学校设计为一个环抱形的整合,在室内外提供一系列开放的楼梯和楼层之间的通透挑空,即使是路过的人们,也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整个学校的状况。

模式4 响应生物气侯

建筑设计如果忽略生物的气候性,将会给学校带来很多问题。设计考虑到北京冬季的主导风向,将建筑的主要开口朝向南侧,以更好地接收阳光,阻挡寒冷的北风。此外,还利用遮阳、通风等策略,如窗户和房屋地面的比例、雨水收集和断桥隔热门窗等形成应对自然气候的一系列解决方案。

模式5 充分利用日照

一个严格的只关注日照的规范可能与教室的理想日照和学校的整体考量有冲突。当每一面墙都有不同的朝向,就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获得优质的日照,漫射玻璃也提供了更有效的科技手段。通过三维模型的科学模拟,计算出所有教室在所有时段的太阳能得热和光照时间。经过分析得出,在最不利时间和最不利位置,各个教室均满足采光要求。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控光效果,利用电动窗帘等手段使光照能达到最优,并利用一些楼板挑空的空间,把更多的阳光引入到进深较大的教室中部。

模式6 全校的集合

通常情况下,学校每日活动的集合地点大多在建筑的背后或旁侧的开敞空间,与其他活动失去关联。而我们则希望全校的集合行为能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主要循环路径促进校园活动。解决方案是通过每层的十几部楼梯和内圈的大平台,让学生们很快聚集到二层的室外活动场地上来。在汇聚的过程中,大家能看到其他人也在做相同的事情,会形成一种凝聚力,同时也为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提供便利。

模式7 模糊室内和室外的边界

大多数学校对于室外和室内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更愿意提供丰富的室外视线,门外直达露台和花园,且在每一个楼层都有花园露台。通过层层跌落退进的阳台,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到达每一处的室外活动场地。在露台花园里,则可以做一些种植,形成每个班级独特的种植园。

模式8 学校中的学校

在一个有着3000名学生的学校里,人会很容易迷失其中。而只与同年级学生的交往是一种单维度的社交方式。我们建立小型可识别的分组,即不同年龄混合的班级群,每个班级群中都有自己的聚会空间、学习设施和卫生间。

模式9 学习的梯度

在任何一群孩子中,都存在着广泛多样的学习模式,当前教室的设计将所有的孩子都视作是相同的个体,不利于互相学习。我们在学习环境中创造一种功能性的空间梯度,能有效实现多样的学习模式。在不同的区域都可以有相同模式的班组群,每个班组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楼梯间和室外庭院,而每个教室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譬如围绕式、教师中心式、桌角式、自由分组式,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形成不同的教学空间。

模式10 随处都是教室

通常教室被认为是学校中唯一的学习空间,其他地方都被认为是支持空间。我们希望学校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一个学习的环境,包括教室、开放教室、室外庭院,甚至室外活动场地。

模式11 大孩子教小孩子

当前的学校根据年龄严谨组织,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开。我们则希望在同一个开放教室中有年龄不同的学生,大孩子的活动能让小孩子旁观和学习。比如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共同组成一个班组群,像一个小家一样,共同发展。

模式12 作为教师的建筑

建筑的运转部件通常都是不可见的。在设计中,我们将建筑的结构和机电作为建筑美学表达的一部分,把建筑中的一部分设备管道和管线暴露出来,让学生们了解学校是如何运行的。

总结以上的模式,我们系统地实现了教学3.0模式在具体空间上的体验。在平面布局方面,地下二层主要以车库为主。地下一层中间是一个风雨操场,北侧为学生就餐区,西侧有体能训练馆、排练间和游泳馆;首层是围绕风雨操场的看台,教学楼里既有班组群,也有独立的教室,北侧有专业教室和教室办公室,西北角的大报告厅其三层是交流展示中心和可以眺望西北远山的室外平台。基于上述学校平面布局的特殊性,我们深入推敲了疏散方案,模拟出在不同情况下学生的紧急疏散方案,确保学校的安全。相信经过这些精心的设计与新的教学模式的融合,新三小一定可以成为全国独树一帜的好学校,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孩子.蓝天.周末
永远的丰碑
祸从口出
我的伙伴
成长
我的好同桌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最后的希望
我身边高尚的人
成长趣事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怀念爷爷
联合国秘书长的成长历程
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论文
试论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论文
企业税收影响探究论文
试论高层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论文
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论文
完善中国现代物流立法论文
试论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论文
试论大学生就业市场论文
民营企业国内发展瓶颈分析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论文
试论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论文
试论美国制裁伊朗论文
西方经济学素质教学改革论文
防雷行政处罚违法所得论文
《明天不封阳台》简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我的思念是圆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幽径悲剧》简案
《革命烈士诗二首》简案
革命烈士诗二首
我上《登飞来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登飞来峰》简案
《雁门太守行》教案
《都市精灵》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实录与评析
《城市听鸟》简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