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的宗族文化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的宗族文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7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的宗族文化

论文 关键词:孔子伦理思想 明清徼州宗族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 发展 达到了鼎盛阶段,其表现内容也十分繁杂,但都根植于孔子伦理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简而之为“孝”“忠”。这一伦理思想从内外两个维度奠定了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基础:一方面通过“教化”的手段,使家族每个成员在内心知晓忠孝礼义廉耻,皆以彬彬君子所具备的“仁”为修身之目的;同时也强调了宗族伦理道德外在“礼”的实践标准,即尊守族规家法、尊孝长辈、定期参加家族活动、维护宗族名声以及保护宗族财产等等。孔子的伦理思想以及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至今仍对 中国 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历代王朝,宗族家庭始终是个人在社会中得以立足的基点和依靠。在明清时期.有清人赵吉士指出:“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搀人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蟓,不动一坏;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j一。从上文看出.在这种有共同的始祖、共同的血缘关系、共同的集体活动、共同的聚居地点、共同的族规家法、共同的公共财产之中,形成了徽州的宗族文化,并成为当地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

大体说来.徽州宗族文化可以由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的特征构成。聚族而居、族规家法、宗族祠堂、族谱等是其外在的众多特征表现.而内化于宗族文化之中的则是强调族人道德品格与学识的修养。也即上文之中的“出人齿让”和“彬彬合度”。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文化的发达,与其 历史 传统、地理环境和发达的徽商 经济 相联系,但在宗族文化的根本上是与孔子所开创的儒家伦理思想密不可分的。

孔子伦理思想的起点是殷周时期的宗法制度。“敬宗尊祖”不仅是人们感情的一种归依和寄托,也是内化于国人心灵深处的伦理传统。这种伦理传统在表达人之为人的家庭观念的同时。也很早就赋予其特定的 政治 功能。“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周初宗法,虽不可考,其见于七十子后学所述者,则丧服小记日:‘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敬宗所以尊祖尔也。”t西周的宗法制度不仅规定着社会的伦理规范,也明确的体现着“家天下”的政治统治秩序。春秋时期的“敬宗尊祖”进一步延续着殷周宗法制的政治内涵。各族不仅普遍建立了宗庙以维系着族人,而且各个诸侯国也往往利用由祖先神所表现出来的宗法关系以加强相互问的关系。忠孝道德 教育 的渗入,使得祭祖敬祖隐含了很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面对春秋末期的礼崩乐坏和社会动荡.孔子在继承了传统祖先祟拜观念的同时又将其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以“孝”“忠”为核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伦理思想,把内在的道德修养目标“仁”与外在的道德实践标准“礼”统一起来.使得宗族文化表现在内外兼修的两个层面上,继而追求达到儒家追求的文质彬彬的君子家族形象。

就孔子伦理思想而言.其内在的核心目标是追求个人达到“仁”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孔子认为“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是为“仁者爱人”。其所指“仁”,即为人的本质.既包括普遍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也包括了推己及人乃至兼济天下的践行观。另一方面他又提出:“克己复礼为 (《论语·颜渊≯)。这又是针对于个人而言.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同时.孔子认为对于“仁”的追求,要通过“教化”来实现。教化能使人达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的崇高境界。 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强调以“忠”“孝”为核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伦理思想,可以在明清时期徽州的族规家法上得到体现。如《茗洲吴氏家规》80条.其中一条即规定:“子孙有发达登仕籍者,须体祖宗培植之意,效力朝廷.为良臣,为忠臣,身后配享先祖之祭。有以贪墨闻者,于谱上消除其名。”在这里.“忠”即是“孝”,忠、孝不可分割。《明经胡氏谱序》则强调了“孝悌”的重要性:“孝弟之行兴于家.而一乡化之;孝弟之行兴于国.而天下化之。夫小而一家.大而一国,由家以及乡.由乡以及国,由国以及天下.而其本则在乎身也。身能体乎孝弟之实,然后能行乎其家。盖有诸中者,必形诸外,此亦 自然 之效矣。然所以为孝弟者.岂独在于亲亲长长而已哉?盖家之有谱.所以经世系,考宗派,使人知尊祖、敬宗之义,而欲尽孝弟之道者.诚不可以不知所重也……由是推之,其治国平天下之道莫大基于此也。”这体现了“修、齐、治、平”思想与 中国 传统社会的宗法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违法族规家法者,宗族家长是不会对之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的。

虽然族规家法只是宗族族人间的规范,没有国家 法律 的约束力,但是在本宗族之内却具有无可否认的强大制约力量。族长有权根据族规宗法对触犯者进行惩处,维护族规家法的权威和神圣。以维护宗法统治的合法性。教化与惩处相结合。有效地强化了宗族制度。

徽州各宗族不仅有族产义田这种共同物质财产.而且还有作为家族的象征符号以及联系族众的精神纽带的宗族祠堂。祠堂作为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族众进行岁时祭祀和定期聚会的重要场所。徽州的各个宗族都非常重视祠堂的功能,尤其是世家名族.莫不“家多故旧,自六朝唐宋以来.千百年世系比比皆是。人们重宗谊、修世好,村落家构祖祠。岁时合族以祭。”∞《新安歙西溪南吴氏世谱》指出兴建祠堂的宗旨:“上以奉承祀祖宗,报本追远;下以联属亲疏,互叙礼让”。《古歙县溪许邦伯门修建祠祀汇存》这样记载:“族之有祠.所以序昭穆,辨长幼,上报本始,下合子姓者也”可见,兴建祠堂主旨在于通过祖先崇拜来报本追远,激发族众的宗族归属感,进一步强化对血族至亲的恭敬孝顺。这与孔子所提倡的“亲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正如前文所述.孔子的“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是为“仁者爱人”。

在将爱推及他人的同时,肯定包括身边的血缘族亲。在孔子开创的儒家伦理思想中.作为生活伦理的孝行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孔子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同上)“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子女也要时刻关心父母的身体,一方面为父母的高寿而欣喜;另一方面又为父母的年高体弱而担忧,这也就是所谓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为政)) 不可否认.修谱须以相应的 经济 实力为后盾.明代中期出现的纂修族谱高潮与这时期徽商的崛起密不可分。修谱高潮的出现进一步巩固、强化了宗族统治,而宗族统治的强化又为徽商的扩张提供了组织保障.形成良性互动。在这其中.贯穿于修谱始终的正是孔子所创立的伦理思想。它引导着修谱的宗旨,是为宗族明世系、序昭穆、辨亲疏.确定后裔辈份及其尊卑嫡庶等级.并在撰修宗谱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孔子伦理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

梁启超先生曾渭:“中国古代的 政治 是家族本位的政治。”宗族制度与儒家伦理思想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 发展 达到了鼎盛阶段.其表现内容也十分繁杂.但都根植于孔子伦理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要下雨了
春天
成长
做笔筒
小小教练员
放风筝
一场精彩的乒乓球赛
打羽毛球
节约粮食
保护坏境
一件让我感动的事
日记一则
我的阳光基地之旅
爱护环境
放风筝
包装策划部负责人工作总结
外联部干事工作总结
计生办副主任个人考核工作总结
个人礼仪工作总结
教体局体卫艺股工作总结
物流公司客服工作总结
挂职半年工作总结
土建资料员工作总结
学生处工作总结
文案策划工作总结
机械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
房地产行业营销管理工作总结
2011年客服工作总结
2011年新员工个人工作总结与续签申请
服务队关于敬老院工作总结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和策略
论航油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管理
我从海尔看本土化战略
企业品牌的战略意义
浅论“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
企业信息化战略融合的研究
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出路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公共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当代家族企业的组织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企业购并战略行为框架研究
企业财务战略
浅议金融危机下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调整
略论企业物流发展战略
浅谈中小企业如何建设品牌?
浅论发展中小企业与扩大就业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掌声》的评课稿
《掌声》教后记
整合学习方式 实现三维目标──《掌声》教学有感
《掌声》教学实录
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掌声》精读教学片段及教后反思
掌声给予的自信──我教《掌声》
让语文课堂充满和煦的人文之光──《掌声》一课教学感悟
深入挖掘文本──《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案例分析
《掌声》教学案例
《掌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收获遗憾──我教《掌声》
《掌声》案例分析
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掌声》教学实录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