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蕴含在宪法规范中的价值,并非是什幺神秘的东西。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来看,它既不是一种先验的存在,也不是像近代古典自然法论者所说的那样凝结了所谓永恒不变的普适内容。
它是一定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政治统治状况所决定的一种历史性的价值,因此不可避免地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23]与此相应,在面对事实与价值的矛盾时,宪法学也可能走向两个不同的岔叉路,最典型的情形可见于“一战”之后德国。
当时,德国国法学(宪法学)界的巨擘C?施密特(Carl Schmitt)刻意地区分了“宪法”(Verfassung)与“宪法律”(Verfassungsgesetz)的概念﹐建构了被后世称为“政治性的宪法学”,其中所言的“宪法”,指的是由宪法制定机关所作出的有关政治统一体之形式与样态的“根本性的决断”,即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宪法”。这种“宪法”既未进入“规范”的层面,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状态;而其“宪法律”则指的是只有以前述的“宪法”为前提才取得正当性并发挥其规范性的东西。
[24]施密特的这一学说揭示了宪法与“政治”的深层关系,但却也隐含了使宪法学成为政治婢女的内在危险性。于是,如所周知,该时代就同时召唤出了H·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籍以强烈批判传统德国国法学中的意识形态特性。
然而,早在德国1848年革命受挫之后﹐F·拉萨尔就走得比施密特更远﹐他断言宪法的本质就是“事实上的实力关系”,从而成为(宪)法规范阶级性理论的鼻祖。[25] 这一源流后来则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理论所继承。
众所周知,中国宪法学曾长期沉耽于淋漓尽致的阶级分析论。而纵观20世纪的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的解决反复诉诸于暴力革命、政治斗争,迄今为止,我国宪法学中依然露骨地充斥着繁杂的政治寓意甚至政治口号。
剔除这类政治寓意或政治口号,维护政治学园地与宪法学园地之间的篱笆,不得不成为自许为“科学”的宪法学的一个自觉的使命。有鉴于此,经过文革之后的长期反思,并针对过去有关宪法与宪法学的那种“泛阶级性”的观点,目前的中国宪法学开始出现淡化阶级性理论的动向,转而强调宪法的“公共性”以及宪法学的“科学性”。
[26]对于我国宪法学来说,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 然而,诚如前面所述,作为一门整体学科的宪法学,在其自身的宿命上未必完全可以回避宪法与政治的微妙关系,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将对宪法学之“科学性”的认识推向另一个极端,其本身也会有悖于“宪法学的科学性”精神。
为此,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可以鸵鸟式地避开宪法规范之“政治性”的客观要素,而在于如何妥当地把握宪法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宪法学的价值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关系。 在此方面,日本宪法学的体系也许具有一些启发意义。
战后,马克思主义的法学思想在日本宪法学界影响深远,但人们依然反对把宪法规范的本质完全“还原”为赤裸裸的实力关系。著名的宪法学家小林直树教授就曾断言:较之于实力装置的发动,以规范价值统合政治上的对立,才是宪法规范所期待的“高次元的功能”。
[27] 而在“发现”了“宪法的价值性”之后,日本宪法学界就在新康德主义的影响下,将事实与价值、存在与当为加以相对分离,由此完成了“宪法科学与宪法解释的二元论”式的学科体系构成。根据通说,其构图如下:[28] A.理论宪法学a.一般宪法学、宪法原理论b.宪法史、宪法学说史、宪法思想史c.比较宪法学(含比较宪法史) d.宪法社会学(宪法的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研究) B.实用宪法学a.宪法解释学b.宪法政策学(含实践意义的宪法理论)[29] 上述体系构成,虽然不否认理论宪法学中的价值性及其揭示当为或应然命题的理想,同时也不否认实用宪法学必须坚持以理论宪法学为依据,追求甚或标榜自己的客观性,但在具体的任务上,理论宪法学主要是侧重于揭示“事实”、“存在”,为此致力于追求科学性;而实用宪法学则可坦然地面对“价值”、“当为”的问题,因此可容忍其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其中,在特定的阶级社会里,还包括几乎成为我们的口头禅的“阶级性”。
这种理论体系一方面自觉地预设了事实与价值、存在与当为的内在紧张关系,另一方面又解决了宪法学的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复杂关系。此外,它又恰好适合与现代欧洲的自由法学和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进行对话,其间又容受了美国的现代各种法学思潮的影响,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利益(价值)衡量论﹐并运用到具体的宪法诉讼中去。
[30]这些均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事实与价值的冲突意识,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宪法学整体理论的发展。[3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由衷的欣赏
- 初中生军训日记与心得体会
- 夫子春秋
- 《论语》的温度
- 孔子,我们永远的神往
- 我班“动物册”
- 岁月如歌
- “善待”的快乐
- 岁月如歌——初中生活二三事
- 深邃的色彩
- 花样年华
- 岁月如歌——无人喝彩的回忆
- 《论语》读后感
-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 岁月如歌——那串涩涩的桑葚
- 房地产抵押贷款申请书内容
- 演讲的注意事项
- 宏大主题的演讲稿写作
- 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
- 如何写项目申请书
-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 如何写工作计划书
- 演讲稿的写作要领及方法
-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写作注意事项
- 工作总结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 入团申请书的写法
- 怎么写辞职报告
- 述职报告的写法
- 辞职申请的写作格式
- 竞争上岗演讲稿写作要领
- 甲方代表的“那些事儿”
- 钢板箍和钢牛腿技术在建筑物增层改造中的应用
- 高层抗震设计
- 浅谈曝气池的设计与设备选择
- 后张预应力砌体柱受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 浅谈建筑学
- 家具摆放有禁忌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常问问题
-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施工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CAD建筑制图秘籍
- 浅析中国建筑文化
- 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基础设计方法的分析
- 浅谈“工程项目经理”这个角色
- 建筑师眼里的城市地标
- 《燕子》语文练习
- 《燕子》课后练习设计
- 《燕子》同步练习
- 《猫》阅读欣赏
- 《燕子》解析与测评
- 《燕子》教学设计
- 《燕子》课后练习:语言准确性的训练
- 《燕子》教案4
- 《燕子》说课稿1
- 《燕子》教案3
- 《燕子》教案2
- 《燕子》说课稿2
- 《燕子》写作特点
- 《燕子》作者郑振铎 生平及作品
- 《燕子》片段赏析:生动的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