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8
谈高中化学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内容摘要】《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需要着重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培养。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科学素养 科学馆探究 科学探究
所谓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它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科学素养教育,就必须要改革当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那么具体来说,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本文将从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观教育、利用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观教育
科学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念。中学化学教学在所涉及到的化学定律与化学原理、化学理论与化学基本概念等中蕴含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均异常丰富。故此,我们有必要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辩证唯物主义元素,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化学概念为例,我们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对立统一”观点,引导学生从初步认识得氧和失氧的基础上,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层面: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对矛盾的双方,因为上述两种反应同时发生,双方均以对方作为反应的前提;倘若不存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也就无从谈起。可见,二者既统一又对立,并在特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通过上述引导,学生既深刻理解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又培养了辩证地全面地科学地看待所有事物的观点,学会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正确的科学观也由此逐步形成。
二、利用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必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在平时的化学课程学习中,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有的缺乏自主探究与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往往依赖教师的讲解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一知半解敷衍了事,只限于解答问题的答案,而不善于或者根本就不乐意梳理与回顾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出现下次碰到同类问题时仍然无法找到正确答案的现象。鉴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纠正学生的上述不良习惯,努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与态度,引导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演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之预设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验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引导学生明白:化学实验是我们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自行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化学科学思维,有利于培养自身透过化学现象认知化学本质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明白:培养自身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有助于理解与吸收课堂知识,有利于活学活用课堂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与生活是最好的途径。新课标、新教材大力加强实验的同时,还大力改革实验内容,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取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这个实验既应用了所学知识――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起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又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是和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某些家庭小实验如利用饮料瓶、纱布、沙石等自制简易净水器,清洗餐具,制作叶脉书签等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些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化学知识。也即在于指导学生既要得心应手地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化学实验,更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许多多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刻都存在着化学知识,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等均与化学密切相关等。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化学,探询化学领域的奥秘,用化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造福社会与人类。
四、结语
化学学科素养的核心为化学学科思想。既如此,化学学科思想也必将成为化学课堂教学预设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与化学学科的独特特征,以化学学科思想为统帅,精心预设化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使化学味充溢于每一节化学课堂,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到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的同时,培养化学思维,掌握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服务人类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2] 杨北平. 化学实验与科学素养的培养[J]. 职业技术,2005(07).
[3] 吴淑琰. 结合真实生活背景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D]. 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自己安排生日
- 四季歌
- 微笑
- 春天来了
- 理发风波
- 今天我当家
- 变化莫测
- 暗藏玄机的毛衣
- 多希望我能有对翅膀
- 时间是什么
- 网络·新时代
- 难忘的一件事
- 澳洲之旅
- 找春天
- 生命的价值
- 宪法学毕业论文公民基本权利
- 浅论土地抵押权论文
- 2000字宪法论文TRIPS-plus
- 英国济贫法演变史论文
- 植物新品种的国际法与各国实践论文
- 浅议夫妻财产制度实践问题研究论文
- 基层法院信访工作情况的调查论文
- 继承公证的风险和防范论文
-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论文
- 民事独任制的扩张论文
- 当前政府完善依法行政论文
- 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的法律性质论文
- 浅论工作权论文
- 宪法的词义探源论文
- 我国行政强制制度论文
-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
- 《空城计》教学实录
- 《天上的街市》教学方案
- 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一定会听见的
- 大雁归来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大雁归来
- 生物入侵者
- 故都的秋(赛课教案)
- 《三峡》教案
- 《空城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旅鼠之谜
- 《宽容》序言教案
- 大道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