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乾隆朝驻防汉军官员出旗探析

乾隆朝驻防汉军官员出旗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0

乾隆朝驻防汉军官员出旗探析

摘要:乾隆朝令绝大多数福州、广州、京口等处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而由满洲旗人充补驻防空缺。这一政策分两个批次进行,先由福州,之后推广全国。这一看似边防官员的调整,实际主要是清廷为解决京师满洲旗人生计所采取的措施。此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满洲旗人就业事宜,但同时使汉军、汉人官员数量减少,地位进一步下降,其升迁途径壅滞,由此产生了对清廷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弱化了边疆治理。

关键词: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满洲旗人;乾隆朝

在清史研究领域,汉军旗人出旗是学者较为关注的内容,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①。汉军旗人包括普通的旗丁和汉军官员,而以往研究主要就汉军旗人出旗作整体研究,偏重普通旗丁而几乎没有涉及到汉军官员出旗。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汉军官员出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汉军六品以下官员出旗,一种是驻防汉军官员出旗。第一种情况,笔者已撰文论述。②本文尝试对第二种情况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一、“照福州之例”:驻防汉军官员出旗政策的推行

第一批次,福州驻防汉军官员出旗。驻防汉军出旗从福州开始。乾隆十九年三月,乾隆帝下达驻防汉军出旗谕令:

将京城八旗汉军人等,听其散处,愿为民者,准其为民,现今遵照办理,至各省驻防汉军人等,并未办及,亦应照此办理,令其各得生计,所遗之缺,将京城满洲派往,而京城满洲,亦得稍为疏通矣。着交总督喀尔吉善,会同福州将军新柱,将彼处汉军人等,或亦照京城汉军之例,各听其散处经营,或将军标绿旗营兵缺出,将伊等转补,所出之缺,即将京城满洲兵,派往顶补,则京城满洲,既得以疏通,而本处汉军等,于生计之道,亦得自由,诚为两便。喀尔吉善,新柱熟筹妥议具奏。③

此谕令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汉军官员出旗的措施,但可知总的指导原则已经制定,那就是:汉军人等出旗为民,所遗之缺,将京城满洲派往。具体措施由办理出旗的官员上报议行。随后,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福州将军新柱等会奏改补福州驻防汉军官员各事宜:“除愿出旗者,听其告退外,其余大小各官,均令出具考语,送部引见,或以旗员补用,或以营缺改补,或休致,统俟钦定。其改补营缺之员,仍发闽省补用,现在考取未补之笔帖式及记名领催,如愿改绿营,分发通省各营,以外委千、把用。”这一建议内容更周详,为乾隆帝所认可。④时过近一年,乾隆帝明确指示:“喀尔吉善等奏,福州驻防汉军官员,分别力就衰者,准其休致;或愿往各处,自谋生计,呈请改入民籍者听,至由京补放人员,均着回旗,送部引见,酌量补用。”⑤可见,乾隆帝强调出旗的驻防汉军官员再次补用,必须回旗至京引见,有加强控制之意。乾隆二十一年正月,乾隆帝根据汉军官员实际出旗情况又有新的修订:“前议福建驻防汉军调补绿营之员,全行送部引见,但念闽省距京甚远,微员不无措办盘费之苦,除防御以上官,仍照原议送部引见外,其余调补千总之骁骑校,俱系由兵丁出身微员,即交该省总督、将军,酌量调用,俟年满之日再行照例送部引见。”⑥这一修订实事求是,防御以上官员仍送部引见,其余微员由总督、将军安置,年满送部引见。之后,福州将军新柱等奏称:“福州驻防汉军,现遵例更换满洲,其参领防御等官,原由该处补放一经更换,则伊等已无职守,若拘于成例,不准出旗为民,未免生计维艰,应令在京有坟茔产业可依者,其子弟俱随父归旗,如在京实无族属产业可依,准其出旗为民。”这一提议再次反映了汉军官员出旗中的实际问题,经兵部讨论上报,乾隆帝批准。⑦

第二批次,广州、京口、凉州、庄浪、西安各地驻防汉军出旗仿“照福州之例”办理。⑧同样,汉军官员出旗事宜基本上参考福州例并根据当地情况办理。如:广州驻防汉军改以满洲、汉军各半兼驻章程中提到:“一、八旗汉军原设甲兵三千名,每旗协领一、参领一、防御五、骁骑校五,应请将满洲、汉军各为八旗,甲兵仍系三千,按左右翼,每二旗各设协领一,每旗各设佐领一,将汉军参领八缺,改为汉军佐领,尚应添设满洲佐领八,并请每旗各设防御二,骁骑校二,计应裁防御八,骁骑校八,俸禄马干米石支给新添佐领。一、水师旗营甲兵五百五十名。应于满洲、汉军壮丁内各半挑补,其绿营所拨舵工五十名,俟该壮丁学习纯熟,仍归还旗营各半挑补。至水师协领一员,应请作为满缺,佐领二缺、防御二缺,满洲、汉军各用一缺,骁骑校六缺,满洲、汉军各用三缺,但协领作为满缺,汉军佐领,无缺可升,请俟八旗汉军协领缺出,准与汉军佐领,一体拣选升用,一、将军衙门,原设笔帖式三,应裁一缺,改设满洲一缺,仍留汉军一缺,俱作为八旗公缺,其汉军外郎八,应留四缺,其裁去四缺,于满洲领催甲兵内挑选熟谙清字者管理。”⑨京口汉军三千余名,出旗一千余名,其中汉军官员中的“候补、候选、降调、世职、捐班均入汉班,一愿补绿营者匀派京口等二十余营候补,即于该处入籍”⑩。也有一部分京口驻防汉军官员补用内河官员,“汉军协领、参领、防御等员,因出旗改补绿营,奉旨俱发江南,以参、游、守备补用,查此项人员,俱曾习水师,若仅以陆路题缺补用,江省现有豫保人员,恐守候无期,请嗣后除协领改补参将,仍俟陆路缺出题补外,其参领改补游击,防御改补守备,均无论陆路内河,与豫保人员,轮流间补。得旨允行,下部知之”。凉州“照闽省汉军调补例”,将汉军“出旗官员分别送部引见,咨部改补,及世职,进士,举、贡生,监并候补、候选、降调、捐职衔等员,均归入汉班考试,补用”。西安将“各营派出带领移驻眷兵之游击、都司、守备、千把总等缺,即将出旗汉军之协领防御骁骑校等按品改补”。 乾隆朝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遵照朝廷政策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这里以福州将军衙门笔帖式改补为例说明。福州将军衙门汉军笔帖式全尚贤、徐经国二人出旗,由于在京无产业可依,情愿改补武职,经提督等考验弓马,批准二人补用绿营千总、把总。满洲笔帖式是从京旗来闽的一千名满兵中考取。福州将军新柱等于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内,传集满兵内能翻译者封门糊名秉公考试,取有四卷送吏部阅取。最终,满洲正红旗领催德昌、楞额二名被录取。但二人不熟悉笔帖式公务,又令全、徐二人教习半年。半年后,德昌、楞额在印房学习行走一切文移,已经谙晓书写体式,允许全尚贤、徐国经二员出缺。徐经国经考核得补绿营千总。全尚贤经查文理尚优,识见明敏,且办理汉军出旗一案事事细心,不辞劳苦,甚为出力,总督、将军等认为如果以之改补千把总似觉用违其长,情况如实上报,最后经吏部批准以县丞补用。

可见,清廷实施汉军出旗候补措施小心翼翼,朝廷下达政策,总督、将军协同办理,与绿营提督沟通,遇到情况及时上报,人员任职需经吏部审核,防御以上职官需进京引见等。虽然改补效率不高,但工作周密,尤其注意满汉工作衔接过渡,基本做到职权平稳交接。

二、驻防汉军官员出旗为哪般

清初,重要城镇驻防一般仅限于满洲兵,在更多的城镇被占领后,“满洲大兵,惟驻形胜之地,相为声援”,越来越多的汉军旗人被用于驻防镇守。汉军旗人的驻防分布大至如此:东北和直隶较少;内地一般汉军与八旗满洲、蒙古混驻。在杭州、荆州、西安,满洲兵多于汉军;边远的沿海及西南多为三藩驻守,三藩削平后广州和福州为汉军单独驻防。

清朝的驻防反映了“首崇满洲”的治国理念,不完全信赖汉军、汉人。但同样情况下,清廷更信赖汉军旗人,因为汉军旗人除了较熟悉汉文化外,同时具有与满洲旗人相同的旗人的身份。因此,在清初满洲人口较少,文化水平较低,即政治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清廷不得不依赖汉军官员参与驻防。这些汉军官员或在直省或在边疆驻防,对于地方局势的稳定和边疆的安全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然而,到乾隆朝汉军官员出旗调补,大部分撤出驻防之任。从康熙朝重用汉军官员驻防到乾隆朝撤出驻防之任,这种转变总源于八旗生计问题。

清代旗人生计是重要的社会问题。顺治帝定都北京时,“八旗生计颇称丰厚者,人口无多,房地充足之故也”。自康熙朝开始,八旗生计日蹙,清廷又通过安置京旗人口到八旗驻防地,使本已生计维艰的驻防旗人生活更为困顿。乾隆时期,旗人“房地减于从前,人口加有什佰,兼以俗尚奢侈,不崇节俭,所由生计日消,习尚日下,而无底止。”“今满洲、蒙古、汉军各有八旗,其丁口之蕃昌,视顺治之时盖一衍为十,而生计之艰难,视康熙之时已十不及五,而且仰给于官不已。”在解决八旗生计问题时,乾隆帝较之于康熙、雍正两代皇帝花费了更多的心血,除继续实行康雍两朝赈济银两、回赎旗地、增添养育兵额等消极的解决八旗生计的同时,还从积极的方面寻找出路,其中包括实行汉军出旗为民政策,不仅令在京汉军旗人出旗,而且令驻防汉军出旗。

由上可见,颜德讷和布展等为了解决满洲生计问题,主张扩大其任职范围,使他们有谋生之路。雍正帝虽然没有完全同意诸大臣上奏,但他通过削减汉军专缺,增加满洲缺,来缓解满洲就职压力。 乾隆朝官员尤其是满洲官员为解决满洲生计问题,而扩大满洲就职的呼声更高,乾隆帝的主要做法是令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空出的缺由满洲旗人充补。清代八旗驻防的设置,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乾隆朝清廷命令汉军出旗,却不是从军事上,而主要是从八旗生计的问题考虑的。同样,乾隆朝令驻防汉军官员出旗,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旗人生计问题,而主要目的是解决满洲生计。一般来讲,在清代是满洲官员管满洲旗人,汉军官员管理汉军旗人。既然驻防地改由满洲兵丁驻防,其职官理所当然由满洲充任。因而,汉军官员出旗是伴随着汉军兵丁出旗而出现的。乾隆帝在驻防汉军出旗谕令中明言,如此“京城满洲,既得以疏通,而本处汉军等,于生计之道,亦得自由,诚为两便”。充分认识到满员“外任所得养廉较多”“于生计有益”,以汉军旗人等入绿营可以“匀出钱粮”调剂满洲正身旗人。可见,令汉军官员出旗调补主要目的就是为解决满洲旗人生计,安排京旗满洲旗人就业。汉军官员出旗是进一步地解决满洲旗人生计问题的一种方式。

三、驻防汉军官员出旗的影响

乾隆朝不论旗人还是民人生计都很艰难,清廷始终抱定“首崇满洲”执政观念,不惜牺牲汉军和汉人利益解决满洲生计问题,实施汉军官员出旗调补这一非常狭隘的措施,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其二,进一步加重汉军、汉人官员升迁壅滞。绿营是清朝入关后建立的,旗人可补绿营官,但满洲旗人补用于绿营数量不多,“只将中外紧要之缺补用”,相形之下,汉军补用绿营偏多。为了解决八旗生计问题,乾隆朝拨大量旗员入绿营,其中以驻防汉军官员出旗入绿营为多。清朝定鼎北京后,设置职缺,使满洲、蒙古、汉军三种人按照一定的体系任官。汉缺之外另设汉军专缺,使汉人与汉军旗人各按自己的系统任职,“汉人选法不致壅滞,而其升转亦易”。但雍正朝大量裁撤汉军缺,“本朝(雍正朝)汉军、汉人一体简用,内外不分”,使汉军和汉人升转异常困难。乾隆朝一部分汉军官员出旗,回京候补,大量充绿营汉缺,此外,满洲与蒙古也补绿营官缺,咸丰年间的内务府汉军旗人福格观察到:“自裁汉军专缺后,其余均借补汉缺,故仕途淹滞者多。”那汉军出旗调补与汉军专缺被裁撤一样,汉军仕途会产生壅滞现象,同样使汉人升转壅滞。大量汉军官员和汉官仕途淹滞,这就为官场请托贿赂提供了土壤,吏治败坏可想而知。

其三,增加汉军、汉人对满洲的不满等。汉军官员出旗调用,满洲旗人充任空缺,总体来看是顺利的,没有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骚乱,这与清廷政策引导和地方官员小心翼翼地妥善办理有直接关系。但清廷声言“满汉一体”却“首崇满洲”的措施,使汉军、汉人的不满情绪无法避免。在京八旗汉军官员六品以下是自愿出旗,不过,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产生强制现象,而驻防汉军官员离职政策本身就是强制性的,那些生计可维持的、不愿意出旗调补的,就避免不了产生不满情绪。还有,在官职总量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汉人、汉军职位缩减,直接导致汉军和汉人官员数量减少,整体势力下降。而在汉军、汉人官员减少的同时,满洲驻防官员却增多,整个清朝官员队伍呈现满洲化倾向,在整个官僚体系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位置。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汉军、汉人仇视满洲。此外,驻防汉军官员出旗调补,汉军、汉人官员壅滞,升转困难,而满洲凭借其统治民族优势,充补驻防汉军官员出旗空缺,升迁相对容易,这会使汉军、汉人产生怨气,对满洲不满。这些仇视和不满,虽然在乾隆朝没有爆发,但使清初以来平缓的满汉矛盾变得不再平缓,而成为近代反满情绪积蓄渊源之一。

第四,弱化边疆治理。汉军旗人是清朝统一天下和巩固政权重用的社会群体,其为官者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皆以文能武,以武能文”,能料理繁剧,“有紧要事,办理敏速”。但在乾隆朝驻防汉军官员出旗政策下,其数量缩减,不能充分发挥这一政治特殊群体管理边政的能力。满汉融合趋势下,在乾隆时期,满洲官员办事能力总体上与汉军旗人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但是,调补福州、京口、凉州等边疆地区,满人多不愿前往,即使被迫前往,亦迁延时日,故充补往往不得其人,能力难当其任。

四、小结

集军事、行政等于一体的八旗组织,在清初入关以及统一全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大规模军事征服的结束,和平时期的到来,旗人人口激增,八旗制度规定下满洲旗人“农工商贾,俱非所习,除居官为兵,别无资生之策”,生计问题严重,极大地限制了生产力发展。乾隆朝推行汉军出旗政策,显示出清朝统治者改革八旗制度的积极兆头,但是从驻防汉军官员出旗措施清晰可以看出,统治者本意不在从根本上解决所有旗人生计问题,而是“首崇满洲”,主要解决京师满洲旗人生计,同时反映出清廷“重内轻边”观念。此措施在清廷小心翼翼推行下,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满洲旗人就业,同时也产生汉军官员数量减少,汉军、汉人官员升迁壅滞和对清廷不满情绪、影响边疆治理等问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24)
我是小小推销员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文明只差一步
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信息化建设探析
浅析迅速发展中的连续铸钢技术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与维护探究
制丝工艺加工控制要素分析
常用热处理方法在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探讨
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浅谈我国计量检定工作的现状与改善措施
探讨电力企业优质服务在营销领域的作用
碎片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坨770区块优快钻井技术
矿山测量工作内容与重点概述
浅析检察机关司法会计活动的主体类型
新医改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电梯安装工艺及安装施工管理重点探究
空气制动机自动制动作用浅析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要下雨了》趣闻故事
《要下雨了》范文习作:春天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
《小壁虎借尾巴》老师语录
《要下雨了》训练素材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下雨前的征兆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秋天来了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