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2
土洋并举的克己复礼
孔子说,礼失求诸野,看来,即使是他的时代,礼也会失掉。现在的中国人似乎再一次失掉了礼,不过这回,我们没有求诸野,而是求助于礼仪专家。已经有些日子了,礼仪专家很是吃香,开始是沾洋味道的现代礼仪专家走红,到处讲怎样穿西装扎领带,怎么吃西餐拿刀叉,甚至细到女人什么场合该穿什么衣服,配什么丝袜。电视热播,光盘热卖,人则四处演讲,请都请不到。近来土味道传统派礼仪专家也不甘寂寞,穿着不知是什么时代的汉服出来演礼的人,东一点,西一点,总是零星见于媒体的报道。
礼这个东西,自五四以后,很不怎么吃香,因为时常跟礼教相关,后来一度甚至有点十恶不赦的味道,提起克己复礼,连小孩子都知道那是在批判谁。现在礼又吃香了,无论如何,好像都是好事,说明世道变了。媒体不断披露中国游客在境外的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各个单位,从政法机关到大国企,纷纷请礼仪专家来讲课,感觉终于吃饱了(或者说部分吃得过饱)的中国人,毕竟开始检讨自己的举止了。
当然,我们现在讲的礼,不是孔子那时候的礼。我们现在费心讲究的,仅仅是礼仪,说白了,就是点面子功夫。按过去的说法,知书才能达礼,礼仪无论中外,对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不是礼仪小姐仪式上的作秀,而是建立在文化修养上的举止做派。礼的仪式,背后如果没有文化和教养,那么即使把动作程序背得滚瓜烂熟,依然属于不知礼;反过来,有教养的人,即使在具体仪式环节上有些瑕疵,也不会让人觉得失礼。
无论中国的古礼还是西方的洋礼,背后的精神都含有对人的尊重。礼仪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仪式,而是人的举止,主要是日常举止。那些在国外出乖露丑的中国游客,尤其是那些带“长”字的人们,其实在正式仪式方面,倒是很少有可能出错,在国内招待上司的时候,礼数之周详,态度之恭敬,程序之繁复,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一旦离开官场内的礼仪环境,就会变得粗鄙不堪,无论是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还是抢占座位,贪小便宜,所有行为表现出来的,表面上是失礼和失态,实质上则是缺乏教养。中国游客在西方旅游,很少去博物馆,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名牌专卖店。
我曾经多次感慨,我们的教育,已经让我们的国家产生了几代缺乏文化素养的人,包括相当多所谓的精英。甚至一些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同样缺乏起码的文化素养。这个课,需要补,但绝非短时间能奏效。我很怀疑,眼下恶补礼仪课,到底会有什么效果,甚至怀疑这些到处讲课的礼仪专家,自己的文化素养究竟怎样。大讲礼仪,至多也就是暂时给自己和单位涂了点粉,还不一定是地方。当然,很多单位,是把请人讲礼仪,当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来完成的,对于这样的单位,礼仪实际上只是一种政治任务,一种单位的文明秀,这就又另当别论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变一只蚕
- 东方巨龟苑一游
- “瑞雪”真的能够“兆丰年”吗
- 又贪吃又贪玩的恩琳
- 自我介绍
- 盼望
- 幸福
- 雨娃娃
- 期中考试之美梦
- 可爱的“互联网”
- 我的家
- 青皮桔子
- 参观正定科技馆
- 热爱祖国,国耻永不忘
- 提心吊胆的家长会
- “伪欧式教育”坑了很多中国家长
- 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
- 一个站立在悬崖边的族群
- 有关建筑消防电气的设计探究
- 关于道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应对研究
- 关于建筑混凝土空心砌块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 试论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
- 帕斯捷尔纳克和伊文斯卡娅——云中的双子星座
- 被孩子送进敬老院滋味可好?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
- 当前我国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与设计形式分析
- 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 胸痛来袭要当心
- 浅议农村土地适度多种经营的重要性
- 城市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探讨
- 《登高》课堂实录(特级教师韩军)
- 劳动最有滋味
- 鱼游到了纸上
- 白 头 翁 的 故 事
- 要 下 雨 了
- 我的战友邱少云
- 皇帝的新装
- 古代英雄石像
- 不合群的小蝌蚪
- 大 象 博 士 请 助 手
- 雪被子
- 计时作文
- 第 三 只 小 板 凳
- 公 鸡 的 脸 红 了
- 啄 木 鸟 和 大 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