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4
融多种教学法于《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
【摘 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针对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精品课程“通信原理”实施了一系列教改探索与实践,其中包括课程体系与内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环节、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以科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丁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效,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改探索;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方式
在全民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励他们开拓思路、勇于探索和创新、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素质和能力,就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着眼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就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1 课程现状
“通信原理”是理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该课内容丰富,原理性、逻辑性、综合性强,却抽象概念多,学生难懂。学习者普遍反映概念抽象、覆盖内容多,数字公式多,对数学基本功要求高,再加上学时数紧、授课时间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2 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
2.1 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
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尊重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从以“教为主导”向“学为主导”的意识与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掘学生的专长和潜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诱发个人的聪明才智,促进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对待:着重鼓励督促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引导启发;对一些兴趣浓厚、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鼓励支持他们参加协会、第二课程等活动,或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给他们充分发挥能力的机会,也可成为毕业设计的“前参与、前设计”。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强调应用环节,树立基础观念、创新观念、合作观念,既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更帮助其掌握方法,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更重视鼓励其个性发展,鼓励创新思维、开放式思维,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更培养其主动关心他人的品质。
2.2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应着重传授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内在结构,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了适应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教学需要,本课程着眼于加强基本概念的讲解,在增强数学分析严谨性的同时适量简化数学推导,尽可能多地介绍能用软件实现的方法,以取代硬件实现电路,减少过时的技术内容并增加新型通信技术原理的介绍。通过对通信新技术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前沿学科发展的了解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成果,使学生不仅了解本专业和通信学科的前沿动态,更重要的是了解掌握二者渗透融合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有更大的学习兴趣。不同课程的教学应有不同的特点。“通信原理”课程是以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为主线,重原理概念。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对抗噪声能力与信道频率资源利用率这对矛盾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决定具体的设计方案,本课程的讲解思路反映了这一对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以及应采取的处理方法。为了更好地与课程的实际应用背景相衔接,在新修订调整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中,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了调整,将随机信号分析一章独立成一门专业限选课,单独授课,加强理论教学。
2.3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刚性化、单一化和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转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怀疑精神和发表不同见解。启发式教学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启发,而不是灌输和填鸭,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探究式教学是由教师给定一个课题,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要求学生通过集体探讨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协作交流意识和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五讲,即讲重点、难点、思路、方法、学科前沿动态,课堂教学的气氛,应该是轻松活跃、讨论式、适度紧张,同时教学应留有余地,适当给学生留一点问题和悬念,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广泛涉猎和思索通信学科的相关知识。
2.4 教学手段的改革
由于“通信原理”课程的教与学难度较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手段,如粉笔、黑板、画图、幻灯、投影等存在如下问题:将动态过程分解成了静态描述,用分时处理实时反应,抽象描述微观变化,很多实践性环节变成了理论分析,学生不能自己控制教学进度,缺乏及时应答及量化反馈信息,难以实现个别化教学等,使教与学不能达到量佳效果。为此,我们研制了适用于通信专业、有专业特色的、应用cAI课件,使用多媒体cAI这个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对通信原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生动的表达,给教学注入生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信息量,突出cAI课件的超文本思想和链接能力、交互能力,以充分适应“通信原理”课程前后概念与内容相互交错的复杂需要。并且已实现网上发布,学生可通过局域网自学和复习,有利于个别化教学。学生在同多媒体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可蹦获得更加广泛、更加自由的空间来接受知识,许多重点难点让人感到一目了然、事半功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了学习进程。同时,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水平。
2.5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是理论教学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它更侧重于对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有利于培养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通信原理”课程开设7个实验,共16学时,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系统性实验各1个,由于课程自身特点及教学规律所限,无法进行大的调整。在实验教学中均使用了实验教学cAI课件,并已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大型综合系统性实验的开设,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复习巩固已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恩维,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选择各专业的重点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促进通信学科的技术创新,如何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通信原理方面的知识,重视通信知识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尚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的深入,使教育目标、目的更为明确。以上所讨论的教学模式,实验手段和考核方式都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效,具有良好的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2]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互联网”
- 我想变一只蚕
- 又贪吃又贪玩的恩琳
- 幸福
- 雨娃娃
- 盼望
- 参观正定科技馆
- 青皮桔子
- 期中考试之美梦
- 自我介绍
- 提心吊胆的家长会
- 东方巨龟苑一游
- 热爱祖国,国耻永不忘
- 我的家
- “瑞雪”真的能够“兆丰年”吗
- 关于道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应对研究
- 提高普通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
- 关于建筑混凝土空心砌块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 帕斯捷尔纳克和伊文斯卡娅——云中的双子星座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
- 一个站立在悬崖边的族群
- “伪欧式教育”坑了很多中国家长
- 胸痛来袭要当心
- 有关建筑消防电气的设计探究
- 被孩子送进敬老院滋味可好?
- 当前我国建筑创作的发展方向与设计形式分析
- 城市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探讨
- 试论工民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设计
- 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 浅议农村土地适度多种经营的重要性
- 白 头 翁 的 故 事
- 计时作文
- 我的战友邱少云
- 第 三 只 小 板 凳
- 大 象 博 士 请 助 手
- 要 下 雨 了
- 《登高》课堂实录(特级教师韩军)
- 鱼游到了纸上
- 公 鸡 的 脸 红 了
- 劳动最有滋味
- 不合群的小蝌蚪
- 皇帝的新装
- 啄 木 鸟 和 大 树
- 雪被子
- 古代英雄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