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传统文化出版中的艺术大师与大师艺术品析

传统文化出版中的艺术大师与大师艺术品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传统文化出版中的艺术大师与大师艺术品析

艺术大师,就是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的,并且其作品有艺术的高度和难度,以创新为己任,为丰富艺术表现语言耗费毕生精力而最终获得成功,引领潮流,并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家。艺术大师不仅仅局限于绘画和书法,它包括多方面的艺术,如建筑、音乐、工艺、行为艺术等等从事者中有杰出的艺术成就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传统文化出版中的艺术大师与大师艺术品析。

摘要:中国书店推出的《中国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搜集了中国古代杰出画家的传世名作进行整理点评,为读者提供品鉴名画、丰富知识的机会。其中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集名家技艺之长,以简洁、凝练、意境开阔的创新技艺独辟蹊径,开创了传统水墨山水绘画新领域,成为当时画坛旗帜人物,对后世中国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黄公望;经典系列;艺术特色;绘画大师

《中国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是中国书店出版社根据历史年代编撰整理,介绍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绘画大师作品,读者从中能系统品鉴中国古代不同绘画大师的艺术风采。其中,包括《中国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黄公望》(平装版)。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画家,字子久,名公望,为元四家(另外三家为吴镇、王蒙、倪瓒)之首。他是明代画坛的旗帜性人物,在《中国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黄公望》一书中,编者重点选取黄公望不同时期绘画作品逐一展示,将黄公望独特的绘画技法、艺术内涵、笔墨运用特色清晰呈现。

一、黄公望的绘画技法与笔墨运用特征

黄公望的绘画技法融会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山水名家技法,从中顿悟衍生出具有独特艺术气息的黄氏风格,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成为元代革新画家的代表。

黄公望的画特点突出。首先,选材多以萧肃的自然风貌为主,以寒荒萧肃之气,展现人物内心情境;笔调随性自然,不刻意追求精雕细琢,以自然流露反衬内容精神实质。观其画作,犹如身临其境,其深远意境令人痴迷。

其次,画作笔墨特征突出。如山石的浅绛色处理。在他所创作的山水佳作中,山头多表现岩石,这些山岩笔调简洁粗犷,所用颜色以水墨为底色,在山岩表面采用淡彩画法加以着色,再用淡墨晕染山石,加强山石的立体层次,墨韵与山石形成倒影般的影像效果,使山岩意境含蓄悠远。黄公望的笔法以淡雅为主,不过分强调画面的华美,这种画法水墨粉彩称之为水墨淡赭之法。方薰对黄公望画技推崇备至,他曾说:痴翁设色与墨气融为一本,渲染烘托,妙奇化工。

再次,笔锋凝练厚重,笔法多以中锋为主,同时兼顾引领侧锋,使笔锋之势带动侧锋涌动。笔墨浓淡交错,勾皴点染交替,水纹以浓枯墨复勾,达到了前人没有的笔墨技法之境。清代画家魂寿赞誉黄公望画作:凡十数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极矣。从中可看出黄公望运笔有力,心神交合,绝无求功求奇之意。透过黄公望的山水画可看出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对事物的想象空间。

最后,对意境的描绘,对意趣的传达提到一个新高度。他的作品并不特指自然世界中某一场景,是将真实的山水以隐者之境在作品中展现。这种表现并不以展现真实自然为主,而是将主观意识和思想情绪结合在画作中完美呈现,是一种以心灵映照为潜意识情绪的细腻流露。看黄公望的山水画作,观者能够更深刻体会到从画作中流淌出的墨趣。笔墨之间的简单挥毫,容大千世界万物于咫尺。黄公望的山水意境将中国水墨山水画境界提到一个新高度,对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影响绵延至今。

二、黄公望与《水阁清幽图》

《水阁清幽图》是黄公望81岁高龄时的作品,也是本书重点研究的重要作品。《水阁清幽图》整体布局朴实自然、浑然天成,山水意境跃然纸上。画作构图布局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展现深山远观之景。画面主体为远山叠翠的山峰,其走势向右蔓延,山脚有曲折回环的溪流自林木丛中绕过隐落的山房,蜿蜒向前。配以远山的宁静高远,山水之势浑然天成。远山在表现上以左右环绕突出中心为主,中间山峰相对于左右山势危耸兀立,正所谓主峰突出,副峰呼应,来去生动。一条曲径在山间若隐若现,树林层叠点缀山势,使远山之巅更显高峻,大有君临天下之势。整体山势向右侧延展,其绘画技巧与西洋透视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山势无限连绵之感。远山并非多余点缀,无论山石、山势、山水都给人亲切自然之感,这种自然感觉体现出的自然山水意境尤为浓烈,令人观之越久越难忘。

下部画卷与远处山水形成对称,其主体部分偏右表现。在左部突出亭榭建筑,其四周林木环抱,静谧安逸,周围参天古树矗立,近处古树扎根山岩,细节刻画形体。山谷之间,云气弥漫,近处参天巨树,使静谧安详的自然环境平添灵动与生机。前伸的山顶平台,使远近之景相互呼应。在偏右处展现有70陡坡的巨大山体,山体以岩石构成,中间以点墨表现植物。整个山体与峰峦连接,虽未在画中展现大山主体,其高兀之感已跃然纸上,令人感受到山石的险峻。除山石轮廓及屋树多以勾点法外,山石纹理则多用拖擦的笔法,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粗犷洒脱的气质。此画布景简洁凝练,意境开阔大方,势态端庄浑穆,平淡天然之趣,由此可见一斑。

《水阁清幽图》这幅作品很好地诠释了黄公望对中国传统水墨山水意境的理解。在这幅画作中,黄公望以娴熟简朴的笔锋,落笔随意自然,加之以水墨淡赭之法对绘画进行处理,使画面意境浸透出自然生机的灵动。黄公望的山水意境艺术特征,开创了传统水墨山水绘画新领域,对后世水墨山水创作影响巨大。

三、黄公望诗画融合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黄公望所处年代正值宋末元初,宋朝原有习俗在蒙古异族重武轻文、民族分化政策影响下被分解,社会民风大变。文人墨客不再受重用,仕途研学无望,大量文坛杰出青年被迫退隐山林,将精力寄托诗情书画,不再躬耕仕途,这样的结果促使元代文学艺术大兴,水墨山水画也因此成为元代画坛最值得称道的绘画成就。黄公望的山水画技,正是从这股绘画潮流中脱颖而出,成为元代绘画艺术的标杆。由于元初文艺复兴,文学绘画相融合,在绘画技法上更提倡以诗文入画来彰显笔墨情趣。黄公望的绘画曾得到元初山水大画家赵孟頫指授,从文艺角度解析山水宗法董源,这使他的落笔随意自然,气势奇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意境。黄公望继承发扬赵孟頫画风古意,强调笔情墨趣,以干笔皴擦技艺代替唐宋山水的湿笔,将南宋流行的精致浓丽画风以水墨淡染代替。传统水墨线条所抒发的美学禅意,使其画风更接近唐宋绘画意境,更注重以意境代替写实,这种从绘画中透出的禅学意境,使黄公望的画技达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黄公望的坎坷人生对其创作有很深影响,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蹉跎,使他如其他文人墨客一般,更注重在作品中抒发情感的寄托。情意的表现改变了他作品的创作风格,使他的作品由写实转向写意,由状物走向达意。这个艺术发展规律所承载的是一种艺术境界的递进,与人品格中淡泊名利、天高致远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艺术意境,体现出黄公望绘画技艺达到极高的境界。

在黄公望的绘画风格中,除深受赵孟頫画风影响外,五代画家关仝和董源也是其画风的心灵长者。关仝是北方画派代表,擅以大气势、全景式构图形式展现北方崇山峻岭的势壮雄强;而董源画风更擅长展现南方烟雨迷蒙中的秀美山水,突出山水间的灵气秀雅。两位画家风格迥异,独树一帜。黄公望却在这两位绘画大师技法中兼学博采,融合南北画风之长,自成一家。在他的画作中,神采、气势已经归于平淡,嶙峋的山石形体不再突兀,在简单线条中逐渐淡化;繁密的山顶,平添些许累石,横其平坡,展现平和意境,山头的虚实掩映成为黄公望山水画作的主要特征。在林木表现上,长松多用长线条勾勒,低矮杂树皆以笔尖或圈或点,构图虽繁密,用笔却能奇简,同时更注重浅绛墨色,使远山更显空渺,云雾与之若即若离,整个画面仍可看出董源山水的特征,把元代初期兴起的文人画发展到诗书画相结合的自然境地。

黄公望采博众家之长,以清润的笔墨、简洁的意境,推陈出新自成一派,改变了南宋画院派陈陈相因的陋习,达到极高的绘画艺术新境界。中国书店出版社统编的这套《中国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涵盖了中国历代绘画大师不同时期传世之经典。读者在浏览一幅幅传世名作,品味专家评析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悟,这是这套丛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2] 王瑞来. 写意黄公望――由宋入元:一个人折射的大时代[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1(4) .

[3] 郑奇. 黄公望及其《水阁清幽图》[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0(5)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已溢满心间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读《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有感
快乐的“百步沙”之旅
节日里的妈妈
我和书书和我
漫游未来的家乡
永恒的回忆
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神奇的感应器
美丽的大自然
与书为友
记一次风波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耕作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近些,近些,再近些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
绿色制造模式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研究与探索
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牵引降压供电所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方法与重要性
《房屋建筑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基于协同过滤在高校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应用研究
新媒体视阈下消防宣传的思考
旧工业区企业主导改造中土地价值提升策略二维度分析
海上一千零一夜
销孔直径、销孔间隙与孔壁承压容许应力取值研究
从日本留学生政策看新疆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CRTS I 型CA砂浆充填层典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黄鹂》课件脚本设计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我的叔叔于勒
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景阳冈》教学设计 设计者:贾文欣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
炉中煤
《石壕吏》简案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第三课时)
《包身工》教案
五柳先生传
智取生辰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