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因果轮回背景

浅谈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因果轮回背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浅谈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因果轮回背景

《说岳》是笔者最早接触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其第一回便预叙了书中一干人物的夙世身份:金兀术乃奉命下界扰乱宋室的赤须龙,岳飞乃降凡卫戍宋土的金翅鸟,其余人物因缘亦皆有数,全书故事始末归结为因果轮回。笔者初读时便倍觉新奇有趣,但几年后偶然看到另一出版社《说岳》的引言,指书中的因果轮回背景“削弱了现实描写中的爱憎感情”,属于此书“糟粕”。笔者眼中增色不少的部分,在出版社看来偏是败笔所在,这令笔者对此更添兴致。纵观中国古典小说,以因果轮回为背景者俯拾皆是,莫非古时作家的文学理论皆逊今人,竟未察觉因果背景有损作品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因而画蛇添足?依区区拙见,古典小说作家独钟因果轮回,良有以也,岂妄然哉。

中国古典小说参入的因果轮回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神仙轮回或下凡,包括《说岳》《红楼梦》《西游记》《女仙外史》《昭阳趣史》等;另一类为历史人物转世,包括《三国志平话》《隋唐演义》等,主要集中于讲史小说。此两类因果背景的植入,固有增添故事趣味性的目的,也与佛教因缘果报思想及生死轮回观念的传人有关。但除此以外,两类因果背景的出现似乎另有因由,试析如下。

第一类神话背景之所以受到小说作家青睐,大抵儒家情怀使然。神话传说中西方皆有,然二者特性迥殊。西方基督文化主张“出世”,因而西方(希腊罗马)神话在流传过程中并没有依附于现实的趋向性。与基督文化相反,儒家文化高扬“人世”旗帜,《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所崇奉的信条和终极价值追求。至于神话传说,虽是极重要的文化现象,包罗万有,但在传统文人眼中,神话的美学意义远过于现实意义,对于实现人生追求、成就现世功名无甚助益,有华而不实之嫌。中国传统文学观讲究文以载道,有趣而无益之文,向来不入文人法眼。更兼中华文明历五千载,历史观念极浓,神话传说独脱离人间、脱离历史,未能寄托文人情怀,不免令人扼腕。为弥补此憾,文人遂通过小说,借由轮回再世,使神仙理想契合人间正道,使天人归于一途,填补神话故事中没有理想寄托的缺陷,以此体现儒家情怀。

第二类历史人物转世说,则体现了来世的寄托与续书文化。读小说者,往往对小说结局抱有各种遗憾,悲剧故事尤其如此。为了弥补遗憾,有些读者会选择写续书,在续作中充分发挥想象,按照个人意愿延续故事,另写结局,以弥补自己的遗憾,明清小说便出现了大量续书。同理,读史者对历史人物也抱有各种遗憾,然而与小说不同的是,历史事实不容变改,若为历史事件虚构一个大团圆或善恶有报的结局,则违背历史事实,所以,就弥补历史遗憾而言,续书不再是一种好方法。对此,更好的方法就是在讲史小说中为书中人物交代转世背景,这也可以看做一种另类的“续书”。人性大多冀望生命有来世,使今世未了心愿得以延续,人们对于历史人物同样有此情结。在讲史小说中,将历史人物附会承接,可以在无损作品主体架构且不篡改既有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达到三个目的:一来满足大多数读者对于来世的期冀。二来可以体现作者读史时对历史上人物事件的所思所感,或传递某种情感和价值观。如《三国志平话》中,曹刘孙三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的转世,其余献帝伏后、诸葛司马诸人,皆有轮回背景。作者以刘邦剿除功臣为无信,遂借献帝失国于魏蜀吴,传递出入而无信终有报之理。又如《隋唐演义》中杨广与朱贵儿分别转世为杨贵妃与唐明皇,如此转世一来弥补了杨朱二人生不能同穴富冥之遗憾;二来唐明皇与杨贵妃既为夙世因缘,二人之情更加摧心剖肝;三来既有前世,则亦当有来生,这就这段旷古之情构筑了一个开放性结局,为读者重燃了二人再续前缘的希望。总之,因果之说虽是附会,但只要合情合理,匠心独运,便能弥增作品之情与境,波谲云诡,惹人遐思,别具风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佩服的一个人
看望福利院里的老人
农村换新装
温暖送至老人心
沙石的颜色
没人捆住你的快乐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一份红薯一份情
快乐的春游
苦涩的季节
读《角度》有感
读《秦始皇陵兵马俑》有感
今天我当家
狼和小羊的故事新编
我学阴阳五行
加强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有效性的具体措施B
在微课堂中,演绎小学数学的精彩
浅谈新经济地理学论文
企业资金管理浅析论文
高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论文
微笑是最灿烂的阳光
传统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研究论文
试论制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方法经济学论文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路B
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设计有效性研究B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策略经济学论文
浅析新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论文
风险决策中的应用经济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探究B
浅谈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B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学简案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教学设计
“走近名人”综合实践活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斜塔上的实验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社戏》
《夏》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