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26
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媒体特点;发展趋势
首先我想谈一下什么是媒体的互联网思维。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并不简单的就是某个网站、某个互联网企业的思维。而媒体以互联网思维转型升级,也不是把自己变成互联网,而是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受众体验、习惯、偏好的变化,真正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以优质、细分的新闻、资讯、娱乐产品和服务,来聚合目标受众。进而对市场、生产流程、管理架构、工作方式、盈利模式、价值链乃至整个媒体生态进行解构与重构。下面以广播、微信为例具体阐述一下以媒体为特色的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时代广播的收听特点以及趋势。
广播作为听觉媒体,具有极强的伴随性。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广播和音频应用产品不断涌现,“随时随地可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更为随意,收听的频次也更多。传统意义的固定场所、固定时段收听已经不再适用于描述现代广播听众的收听习惯,移动、伴随的碎片化收听模式更为现代听众所接受。
在新的收听环境下,听众的收听接收终端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包括车载FM、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能够成为广播和音频节目的接收终端。在终端大发展和不断融合的状态下,广播媒体传统的生产模式更注重节目的高质量,对内容编辑、评论的深度广度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包括各种移动终端在内的新媒介形式更加注重内容精炼,要求信息内容更快捷方便、更碎片化地传播。广播媒体可使用同一节目内容,但根据各终端受众的收听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推送,从而实现内容在多终端平台的有效分发,既可以减少各终端节目制作的“内耗”,同时也能够更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收听终端的受众需求。
以上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以广播为例的传统媒体以及借助网络迅猛发展而崛起的以微信为例的新媒体。可以看出的是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的传播形态、传播途径、传播方式都在每时每刻发生着变化。传统媒体依托着新媒体打开了自身所不具备的多渠道传输,将自身的内容渗透到新媒体中加以推广。而新媒体也并不是完全与传统媒体划清界限,虽然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壮大,但是新媒体有的只是传播途径与平台上的变化,在内容上不论是微信还是网站也需要大量的充实,这其实就给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融与相互渗透很好的机会。我认为所谓传统媒体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消亡并不是真的消亡,只是以前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在新的时期被淘汰,就像造纸术发明之后取代竹简一样,消亡的只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本身会找到更新更好的途径去传播。所以在现在的互联网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在节目内容、节目质量上的提升而不是仅仅关注于一个媒体平台的短时间内的数据涨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致美国小朋友的一封信
- 送你一轮明月
- 友谊,将要寂寞下去?
- 隐痛
- 第一场雪
- 仰望属于我们的天空
- 100年以后
- 奶奶家的风景线
- 好心肠的兜兜
- 和上帝说话
- 书的诱惑
- 在花季中成长,在雨季中长大
- 太阳,我想告诉您
- 奇观!流星雨
- 我感动,我幸福
- 浅析合同管理在内控管理中的作用
- 社会化媒体趋势下的电影营销
- 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评估
- 浅谈加强公路档案管理建设
- 公众情绪对于互联网支付系统在中美两国发展的影响
-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 PVC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措施
- 基于六西格玛的绿色物流管理问题研究
- 生产性生物资产准则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 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如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 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分析探讨
- 公路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
- 城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
- 探析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
- 《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学设计之一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二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草船借箭》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詹天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之二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一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将相和》教学设计谈
- 《古诗三首》《长歌行》、《七步诗》、《出塞》教学设计之一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积累·运用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之一
- 演·说·写——我教《将相和》
- 落实古诗学习要求 体现古诗教学特点——十二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