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探索与改革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探索与改革研究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也是经济类学科本科生专业课程系统学习之前的一个铺垫和准备。文章概述了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现状,探索了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课程开设目标和原则、课程体系设置,最后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为例,介绍了投资学、金融学和经济学三个经济类学科本科专业基础课改革后的情况。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类学科自身也不断发展。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地方特色院校之一,开设经济类学科相关专业可以培育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拓型、创新型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课程有待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切入,指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专业基础课体系改革原则、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最后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本科专业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学为例,介绍该院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情况。

一、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现状

当今,关于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献比较少见,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则比较多,研究文献涉及七个方面。

关于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研究。罗光强(2006)认为,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普遍存在四个缺陷:第一,经济学学习的目的或方向模糊;第二,经济学的人文知识单薄;第三,经济学规范训练不够;第四,经济学综合能力不足。因此,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目标,努力陶冶学生的经济学情操,训练学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经济学能力。

关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柳晓明(2008)认为,要提高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方位、多层次与学生交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能力培养,改革考核方法。

关于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杨林(2009)认为,经济学理论体系庞杂、分析范式晦涩,并总结五年来理论与实践摸索,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分析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王雅璨(2007)认为,教学模式应由浅人深、循序渐进,采用“双语过渡”模式;教学重点必须征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教材采用应该充分利用英文原版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应该妥善处理专业教育、教材、考试与培养学习兴趣的关系。

关于教学管理改革。刘新(2008)认为,以切实抓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倡导成立课程组,建立课程组组长负责制,实行“学校――院(系)――教研室――课程组”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加强课程管理,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关于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大多注重具体单个经济类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郑秀芳(2009)认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健全、合格经济学人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并结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亟需改革当前该校专业课程体系。魏松红(2008)认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认为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最基本环节。金英认为新课程体系要注意加强实习实践环节,为学生进行高层次研究夯实基础。

关于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多为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的改革。苑梅(2009)认为目前的公共财政学本科教学有助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却有所欠缺公共财政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应紧密结合改革实践,充实和深化教学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应用性特点。

关于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的改革。大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针对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的文献较少。如都光珍(2009)认为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抓好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此,要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精品课程、品牌专业建设为重要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由上可知,从一般角度论述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较多,尤其侧重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改革探讨,而对于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较少,对于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更是无人涉及。笔者在借鉴已有一般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研究探索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改革。

二、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必要性

1.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认识世界、改进生活的锐利武器。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经济社会的运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动态,有助于个人决策,并改进思考方式。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有必要推进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的改革,以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

2.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现实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现实经济生活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运用理论经济学等给予阐述和解释。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人才市场的导向,使得人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应用经济学,忽视了理论经济学的建设和发展,也使得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课时不断减少、教学设备陈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没有突破。理论经济学是支撑经济类学科的基石,扎实的理论专业基础才能保证经济类学科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因此,运用理论经济学解释经济体制改革现实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必要对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进行改革。 3.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学习理念的普及

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不但可以作为经济类学科专业本科生学习专业课之前的一个铺垫,也为其他学科专业学生了解经济学提供可能,尤其是在国家倡导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终身教育理念日益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普及经济知识。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学习理念的普及,使得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改革提供了可能。

4.原有经济类学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不足

原有经济类学科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有利于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常见必要分析方法、应用工具类的课程有必要得到进一步加强,比如数量经济、经济数学等。二是出现了新的经济类学科专业应用系统学习平台,它可以提升本科生对应用经济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比如中国经济数据库、中宏数据库等。三是专业基础课程与公共课、专业主干课等学分设置、课程权重等存在不合理,弱化了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四是专业基础课程忽视了对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意义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及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普及背景下,经济类学科本科生培养的共同趋向是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铸能力,寻求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使经济类学科专业学生受到严格的经济学训练、陶冶经济学情操,训练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升经济学能力,塑造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对农业院校的经济类本科生来说,加强对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的改革,有利于新时代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有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并形成严谨的经济学思维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主义和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按经济规律办事,进而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从纷繁复杂的新农村建设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998年7月1日,教育部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它促进了全国高校经济学各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随后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并确定了经济类学科各专业的8门核心课、5门必修课、8门优先选修课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8门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经济学,核心课程作为高校经济学各专业必须设置的课程,其教学水平作为高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评估内容之一。各高校开设经济类学科相关专业基本围绕这一课程体系设置要求,结合具体专业需要,设置共同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等不同类型课程。

四、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开设目标和改革原则

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开设目标是为了培育具有国际经济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开拓型、创新型人才,他们接受了经济学训练,具有经济学情操,能熟练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

对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改革原则有两点。一是要考虑经济类学科的一般性、普遍性。二是要突出农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农业院校开设经济类学科兼顾经济类学科的基本要求之外,开设课程要体现出农业院校“农”的特色,课程设置需结合国家农业经济、城乡区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等要求,以实现特色办学。

五、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类学科专业基础课改革情况

(一)概述

(二)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

投资学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具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和投资等理论知识,熟知国家政策法规,具备实体和虚拟项目投资等决策和运作管理能力,能胜任企事业、金融组织或机构、政府部门投资决策管理等工作,适合教学、科研机构教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该专业学生能够融实物投资、金融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于一体,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国内和国际相交叉,经、管、法和理工知识相渗透,具有从事投资活动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金融学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掌握金融学理论和业务技能,能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要求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基本理论,具备金融领域实际工作能力。

经济学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要求该专业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具备运用数量分析和现代技术方法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考英语作文过关的12种句型 2
能英语作文模板3
考英语作文模版4
国人喜欢短句表达 3
语标点的正确使用 2
考英语作文过关的12种句型 1
能英语作文模板2
网络语言的看法
能英语作文模板4
能英语作文模板1
语标点的正确使用 1
读者的回信
进行军训的调查
大选学英语(4)
于进行军训的通知
地铁公司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岗位不清何谈评估
非政府组织人力资源激励
试论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浅析建筑业人力资源管理
方法科学与创新:地方政府决策的行为调整
基于激励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人力资源”是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根本
社会工作建设的建议
广东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员工培训的福利研究
不同文化纬度下的人力资源的平衡
招聘业务员:避开“外行招内行”
浅谈市场化程度和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艺术的思考
《中彩那天》 结构
《桂林山水》文采训练素材
《桂林山水》名言警句及诗词散文
《中彩那天》 考点练兵二
《记金华双龙洞》 教案1
《中彩那天》 随堂练习 巩固篇
《桂林山水》美文欣赏 落叶
《中彩那天》 随堂练习 提高篇
《中彩那天》 重难点
《记金华双龙洞》 教案2
《记金华双龙洞》 随堂练习提高篇
《中彩那天》 趣闻故事
《中彩那天》 美文欣赏一
《记金华双龙洞》 随堂练习巩固篇
《记金华双龙洞》 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