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博物馆非遗项目宣教模式研究

博物馆非遗项目宣教模式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6-03-02

博物馆非遗项目宣教模式研究

[摘 要]人类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非遗进博物馆在某种意义上为非遗的活态保护和活态传承指明了方向,然而,非遗博物馆因自身条件不同,宣教模式呈现千差万别的现象。立足展览,注重与观众互动体验,利用数字化时代的视听新手段,注重宣传品与衍生品的开发,是新时代非遗博物馆宣教的使命所在。

[关键词]博物馆 非遗 宣教模式

一、非遗发展困境与非遗进博物馆

二、非遗博物馆的分类

我国目前尚无国家级的综合性非遗博物馆,随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各省市已掀起非遗类博物馆兴建热,有的在原有博物馆基础上加以改造,有的新建专题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名称也很不统一,有专题博物馆、展(览)示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包括地区性的综合非遗专题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题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展厅。

1、地区性的综合非遗专题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命名和人员编制都比较规范,以展示地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大多为国有。如重庆巴渝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2、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题博物馆

这类以某个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展示对象。性质较为复杂。有事业单位,企业自建,个人自建等。如昆曲博物馆。

3、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展厅

指依托保护中心、文化馆、原有的综合博物馆设立的非遗展厅。如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中心……

(二)民俗博物馆

此类博物馆采用民俗博物馆名称。如北京民俗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等。 在展陈上与(一)类有交叉。

(三)传习所

此类博物馆包括国有的传习所 、私人设立的传习所和教育机构中的传习基地。

三、目前博物馆非遗项目宣教模式

博物馆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宣教模式是展览+教育模式。举办各具特色的展览,是一座博物馆赖以存活的“生命线”。每个博物馆在政府重视程度、资金扶持力度、自身努力程度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博物馆的策展能力、专业化水平及展览条件等也千差万别,因此,生命力强的博物馆,必然是在做好常设展、引进优秀展、与人合办展、举办流动展、开辟出国展方面走在前列的博物馆。除此之外,开发宣传资料、衍生品,设计送展和互动项目,开展各种利民惠民的活动(包括亲子活动、报告会、专题会、知识竞赛等)是博物馆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互联网+博物馆”更是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推向未来。

(一)展览+教育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一个群体、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必不可少的文化信息资源。举办非遗展览对于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发展、利用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非遗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的搭建,一定要根据自身藏品的特点,做好前期市场调研,整合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资源,推出具有厚重的历史感、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价值感、自觉的服务感的展览内容。要充分利用文字说明、实物、图片、图表、照片、拓片、模型及其他辅助展品,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子技术以及音象系统, 采用系统分类陈列法、复原陈列法(场景复原陈列)、景观陈列法、对比陈列法、集中陈列法、中心陈列法、连续式陈列法等陈列形式, 举办教育性、欣赏性、旅游性、科学性、娱乐性有机结合的精品非遗展, 是非遗博物馆宣传教育的中心环节。2006 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07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2009 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年的“巧夺天工――中国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等,因其展览内容的丰富性,展览形式的多样性,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类交流展览是博物馆跨地域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让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人群实现时空跨越和时空对话,共享文化盛宴,既体现了文化无边界,又彰显了博物馆的活力。因此,无论是引进优秀展、与人合办展、举办流动展还是开辟出国展,博物馆非遗类展览品牌的定位与策划成功与否,关乎宣传效果的强与弱。目前在我国已建立了中国博物馆展览交流平台,全国各博物馆机构可在平台免费发布自有交流展览信息,平台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球博物馆机构发布和推广。 (二)注重与观众互动体验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与非遗相关的博物馆大多依靠人(讲解员、拥有某种技艺的人、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来弘扬传统文化,条件成熟的博物馆还借助各种媒介(虚拟投影、场景复原、非遗展演、手动传感器等)来促成教育活动的推广。具体来讲,有如下互动形式:

1、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非遗研究专家开展讲座

博物馆作为展示、传承、弘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机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是其职责所在。公益性的讲座为传承人、专家与公众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观众可以通过现场聆听、提问互动、观看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等形式加深对非遗的了解。

2、非遗原生态展演

博物馆可开辟一个互动体验区,让某种表演艺术、礼仪、节庆、传统技艺等原汁原味、动态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并有机会上台亲自体验。如广州民俗博物馆每周二、四举办的“粤韵飘香”粤剧互动演唱,只要有粤剧表演能力的游客都可上台合作表演。

3、与学校、社团合作项目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社团的有益补充,可通过“走出去”开办讲座报告、曲艺专场演出、民间艺人现场示范表演、开展冬夏令营、举办手工体验活动、智力游戏等形式,发挥非遗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三)通过虚拟投影、场景复原、幻影成像、手动传感器、视听欣赏、3D与4D影院、“数字博物馆”等方式

“数字博物馆”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综合运用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特种视效技术等,将非遗类博物馆以三维立体方式呈现,随时随地为全球观众提供参观博物馆的便利。

(四)宣传品与衍生品的开发

非遗类博物馆通过编写出版展览简介、画册、书刊等,利用电视台拍摄宣传片、教育片、纪录片、专题片等,联合电台电视台宣传报道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人、非遗法规、非遗重大活动、非遗拾趣、非遗保护等,达到非遗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

非遗衍生品的开发是一个争议较大的命题,主要表现在它是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还是只是把非遗项目推向功利化、庸俗化、商业化而失去了非遗技艺原有的色彩,许多非遗类博物馆运行良好的原因之一恰恰在于非遗衍生品创意开发中“度”的把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 37 条的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意为非遗产品打开了另一扇窗,传统技艺与挂饰、文具、餐具及其他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相结合,转化为新型工艺品,既满足了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又能在游客的评议中启发传承人丰富非遗主题及表现形式,扩大适用范围,挖掘非遗的多面价值,生产出历久弥新的作品。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一环,博物馆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方式,非遗类博物馆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本文所列。不同类型、不同经济实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依托资源、不同人才储备的非遗类博物馆,必将呈现不同的宣传教育态势,分化后的整合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2] 徐若华.博物馆宣教模式探讨[C] . 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 2003:P207-212;

[4]孙霞飞.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宣传[D]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P44-53;

[7]伍亚婕.试论博物馆陈列中的互动体验展示[D].上海:复旦大学;2008:P23-30;

[8]黄彩霞.博物馆展览传播中的视听交流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2013P:9-3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家的“规则”故事
我vs老妈
站在烈士墓前
我比郭敬明厉害
首都之旅
我也要做太阳花
走进春天亲近自然
清明祭扫
我是杰迷
贾宝宝29岁
我登上了万里长城
烈士墓前的沉思
烦恼
《学会合作》读后感
我的爸爸好“残忍”
农村教育教学中英语教师女性受教育权的保护
批评的方法与艺术
对党校主体班强化党性教育的多维思考
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史学教育对高校思政工作必要性的研究
父亲语言在家庭教育中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对90后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对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自媒体环境下干预大学生潜在信息危机的策略研究
让音乐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及教育对策浅探
公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语文论文
《分步阅读法》与语文学法指导_语文论文
构建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框架探微_语文论文
《写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指导教案_语文论文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_语文论文
杂取种种合为一人_语文论文
歌词,调配语文大菜的佐料_语文论文
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组”的教学_语文论文
《初冬》一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_语文论文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
《丑小鸭》教学设计_语文论文
桃花源考证种种_语文论文
概括能力和文章标题_语文论文
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初探_语文论文
段落突破式例谈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