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探初中小说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浅探初中小说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浅探初中小说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小说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在小说中,往往以时间为序列,通过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围绕一系列的情节而展开对社会生活的广泛描写,古往今来,小说一直备受读者所推崇。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小说,如何引导学生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把握住情节、抓住人物和环境对小说的主题展开分析,这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文章将结合初中学生和小说的特点,对小说阅读指导提出一些简单的看法。

1、重读,读中梳理情节

小说总是围绕一定的情节展开的,从初中阶段学生阅读小说的情况来看,虽然他们喜欢读小说,但在读的过程中却不善于根据小说的发展脉络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于是,在对人物形象和环境,以及作品意义进行分析时,往往会脱离情节而望文生义。在小说阅读中注重引导学生读,在读中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而理清情节,这对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内涵都起到了奠基作用。

首先,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等。在读中至少要能弄清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话题方式引导学生表述。如《父母的心》就是围绕“送孩子”这一线索而展开的,人物就涉及孩子、穷父母和贵妇人。

其次,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整理概括,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顺序。如《变色龙》的阅读中,在弄清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一线索基础上,围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对奥楚蔑洛夫发现“狗咬人”案件、处理“狗咬人”案件及案件处理结果进行梳理。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可先引导学生自主概括,然后教师再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情节。

2、重析,分析人物形象

在小说的情节中,人物形象始终是重点,透过人物形象,不仅可观当时的人文风俗,也可见当时社会的一斑。初中阶段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往往只会用概括性的语言对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归纳,而不会结合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对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具体归纳。如提到菲利普夫妇,他们只会说他们自私、贪财,而当问及他们原因时,很多学生都无从回答。因此,在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回归文本,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分析而对人物形象特点进行系统归纳。

在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中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句进行分析。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分析,说其爱慕虚荣不能空穴来风,而要从文本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情节进行分析。如他们学贵族吃牡蛎的事件中,父亲看见他们的吃法很文雅,然后是对“吃法”的具体描写,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动作,最后是父亲在看中的表现,文中写到“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为什么父亲会被打动,原因就在于他的爱慕虚荣。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如《范进中举》中先引导学生对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比较后,总结归纳出胡屠户的人物形象特点(前倨后恭、粗俗势利、趋炎附势等)。

3、重境,透过物找关系

环境描写也是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一般可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初中学生小说阅读情况来看,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认识尚浅,甚至很的学生认为环境描写不重要,还没有学会如何根据环境来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意义。因此,在引导学生对环境进行分析时就需要结合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展开。

首先,社会环境一般用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如《变色龙》中一开始就写到广场、市集的环境,整个环境是压抑的,如“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铺和酒店敞开大门”,通过这些环境分析,要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现状,同时,这个环节也为发生小狗咬人案件做了铺垫。其次,环境对气氛的渲染、人物心情的烘托,也寄托着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故乡》中“冷风吹进船舱中……没有一些活气”就是对故乡“萧条”景象的具体描绘,也烘托了“我”的悲凉。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一家出海时写到“轮船在一片……”、返途中写到“天边远处仿佛……”通过自然环境烘托了菲利普夫妇见于勒之间的轻松、愉快及见了后的沮丧和沉重,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他们的虚伪和冷酷等特点。

4、重悟,体悟作品意义

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因其经历、体验或价值观不同,所生成的理解自然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经历不够丰富,阅读量不多,在小说阅读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所固有的本意,多角度、多方位的生成出自己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悟作品的内涵,在小说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等而对作品的社会意义进行探讨。以《孔乙己》为例,其主题就是反封建,就是作者借助孔乙己这一形象而对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控诉,那么,在教学就需要引导学生围绕孔乙己的形象而对封建教育的毒害进行深入分析,真正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毒害。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生活而对作品的主题生成出自己的理解。同样是《孔乙己》的阅读,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如何的?我们和其对比,有何改变?在《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中,如果我们就是文中的“我”,会对父母的做法有怎样的看法或做法。诸如此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思考,才会有更多体验。

初中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小说,在小说阅读指导中,在方法上定要注重加强指导,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在引导学生读的基础上,透过情节、人物和环境去分析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深刻理解其社会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只重情节的小说阅读窠臼中解放出来,深刻领会小说固有的内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烟火
爱笑的刘菲
大头小弟
自我保护乃财富
可怜的课桌
硬币运动会
学造纸
一只燕子的自述
参加“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写于3.14)
未来的地球
童年趣事——蜗牛让我有了新发现
家有小龟到
消失在5的边缘
大嘴垃圾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外国文学教育
加强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从《说文解字》看现代教育的方法
浅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音乐剧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
关于软件工程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服务的思考
简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形式现状及发展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小议
浅谈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刍议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路径研究
浅谈如何在小学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_语文论文
明确目标读写结合_语文论文
采用各种形式,培养“说”的能力_语文论文
持之以恒地坚持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_语文论文
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_语文论文
明确目标 抓住重点_语文论文
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及教学对策_语文论文
日记教学——小学启蒙作文教学的途径_语文论文
明理·激情·导行_语文论文
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_语文论文
文章“曲形结构”法_语文论文
关于《愚公移山》_语文论文
高效低耗求活求实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认识与实践_语文论文
故事性作文与虚构方法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