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话剧《悲悼》里母亲克里斯汀的角色诠释

话剧《悲悼》里母亲克里斯汀的角色诠释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9

话剧《悲悼》里母亲克里斯汀的角色诠释

《悲悼》是奥尼尔中期作品,它代表着作者中期创作的成熟,主题采用了古希腊传统的模式,但写作手法却运用了现代的心理分析法。其描写的是一个有着二百年历史的名门望族孟南家族内部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该剧着重描写的是家族成员之间因各自的占有欲、情欲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和复仇行为。

摘要:作为一部英格兰现代悲剧,《悲悼》以古希腊著作《俄瑞斯忒亚》为创作模板,结合英格兰国民的生活现状挖掘出新的情感纠葛与故事内涵,凝练出比原剧更为浓烈的悲剧色彩以及人生体验。本文通过对《悲悼》文学价值的挖掘,集中对剧中克里斯汀的角色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悲悼》;角色诠释;克里斯汀

《悲悼》通过对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瑞斯忒亚》进行置换,赋予了故事崭新的人物关系与复仇内涵,深刻地揭示了英格兰社会的伦理问题。《悲悼》中的孟南家族是一个压抑人性的清教徒家族,在这个家族中人性被欲望与清教文化扭曲了。在话剧《悲悼》中克里斯汀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角色,塑造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一、克里斯汀爱情的渴望

在爱情的幻想下克里斯汀被风流倜傥的艾斯拉孟南吸引了,并与孟南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在两人的新婚之夜,由于孟南对美与享乐的清教徒观念,使得他难以给予克里斯汀所需要的关怀与爱,克里斯汀对爱情的渴望就这么被埋葬在了孟南家墓地般的古宅中。在孟南冷漠与刻板的折磨下,克里斯汀不得不放弃了对爱情的追求,她对孟南浓烈的爱逐渐转化为了仇恨,通过压抑自身的本性导致了人格的扭曲,使得她的形象变成了具有一具栩栩如生的苍白面具,只有两个深陷的暗绿色眼睛是活动的[1],爱情的死亡导致克里斯汀用这种面具式的表情掩饰内心的秘密与被压抑的欲望,而当克里斯汀遇到浪漫潇洒的卜兰特船长时,她这种死亡的爱情再一次复苏了起来,这种在压抑中爆发的爱情尤为炽热。因此,演员在塑造克里斯汀这一角色时,需要准确把握角色对于爱情的渴求。

二、克里斯汀欲望的放纵

内战时期的英格兰,清教思想逐渐普及开来,禁欲的道德思想使得整个英格兰死气沉沉,而欲望与清教思想的冲突也是克里斯汀人物悲剧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克里斯汀人物的解读离不开其对于欲望的放纵。克里斯汀渴望爱情,同时更渴望欲望的满足,然而社会的道德约束迫使其不得不压抑自身的欲望,这种精神痛苦也就导致克里斯汀欲望的畸形。《悲悼》中克里斯汀的儿子奥林是在孟南在参加墨西哥战争时出生的,因此克里斯汀对奥林倾注了全部的爱,将奥林当成了爱情的替代品,将奥林支配于自己对爱情的欲望之下。而当奥林被送上战场时,克里斯汀对生活与欲望的唯一寄托也失去了,就在她几乎陷入绝望时她遇到了浪漫潇洒的卜兰特船长,并迅速与其坠入爱河。弗洛伊德认为:性欲在年轻女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几乎压倒了其他一切愿望,因为她们的野心一般都被性欲的倾向所压倒。[2]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卜兰特满足了克里斯汀对于欲望的需求,对于这份迟到的爱情克里斯汀几乎陷入了疯狂,她甚至将卜兰特介绍给莱维尼亚约会,从而掩盖自己与卜兰特私通的不轨行径,这也造成了莱维尼亚的悲剧。

三、克里斯汀人格的扭曲

在《悲悼》的故事脉络中,克里斯汀人格的扭曲也是其悲剧的成因,因此对其角色的诠释离不开对其人格的解析[3]。克里斯汀是在对孟南的仇恨达到顶点时生下的莱维尼亚,女儿的出生恰恰是她厌恶丈夫的象征,克里斯汀对莱维尼亚也充满了厌恶。由于莱维尼亚在母亲身上得不到亲情,导致莱维尼亚对父亲的感情变得畸形,她渴望成为父亲的情人。然而社会无法容忍女儿与父亲的畸恋,因此莱维尼亚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长相与气质都与父亲极为神似的替身卜兰特,这种仇母恋父情结为卜兰特的死亡埋下了导火索。与女儿莱维尼亚不同,儿子奥林是在孟南身处墨西哥战场时出生的,因此克里斯汀固执地认为奥林是个人的所有物,并向其灌输奥林的长相像母亲而不像孟南家族这样的信念。奥林在克里斯汀的关怀下逐渐长大,并产生了严重的仇父恋母情结。当孟南被毒杀的时候奥林欣喜若狂,因为他终于可以和母亲在一起了,然而当其发现孟南死亡的真相时,他便听从莱维尼亚的教唆杀死了卜兰特。可以说清教思想的压抑造成了克里斯汀人格的扭曲,而其人格的扭曲造成了莱维尼亚与奥林人格的扭曲,并最终导致了克里斯汀的悲剧。演员在演绎克里斯汀这一角色时,应当深入分析其人格分裂与子女人格分裂的因果关系,加强同莱维尼亚、奥林扮演者的交流,准确把握克里斯汀对于儿女态度的不同,从而加深这三个角色的演绎深度。

四、结论

三幕剧《悲悼》是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中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这部话剧为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汀的身上虽然充满了生活带来的苦难,但是向深处挖掘我们也可以看到她那种不肯为命运束缚的巨大勇气,那并不是令人沮丧的悲悼,而是追求自由、爱情与信仰的可贵精神。

参考文献:

[2]聂珍钊.论《悲悼》的乱伦与复仇[J].当代外国文学,2012,(0

3):10-16.

[3]董荣月,马志民,刘芳.《悲悼》原型的分析心理学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

1):79-8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童年趣事
大宗潭风景区导游
永不凋谢的花
童年趣事
我“恨”爸爸
一起合作
一句名言的启示
《西游记》与我
勇于挑战
后悔的事
游南湖公园
我爱我家
寒假趣事
想起那件事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新型开放格局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讨
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与分析
食品安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产权的经济分析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管理的现状、改革及完善
推进丹东临港产业集群战略意义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中内蒙古的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
湖南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与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核算浅析
时间序列分析在辽宁省GDP预测中的应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财会基础管理的加强分析
中国券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考语文测试的几点启示_语文论文
“一三二”语文教学法初探_语文论文
“一多二精”语文诵读试验述评_语文论文
新旧语法教学体系差异概述(下)_语文论文
开展语文活动课_语文论文
试论语文习惯的养成_语文论文
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新旧语法教学体系差异概述(上)_语文论文
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多元化走向_语文论文
“从”有“率”义考_语文论文
开放性----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选择_语文论文
紧扣重点训练到位_语文论文
课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和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
开启语文教学的钥匙_语文论文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概说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