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抗战时期的兰州海关档案及其文献价值

抗战时期的兰州海关档案及其文献价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抗战时期的兰州海关档案及其文献价值

关键词:兰州海关;抗战时期;查缉走私;档案资料

Lanzhou customs archives and the literature value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Key words Lanzhou Customs office; anti-Japanese war; anti-smuggling; archive

1 抗战时期兰州海关设建始末与职能

1.1 抗战时期兰州海关设建始末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的相继失陷,海关的征税与缉私职能遭受重创,日伪的走私活动日益猖獗[1]。为有效遏制日伪的走私行为、维持战时经济秩序、加强对敌经济作战,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9年末筹划成立了战区货运稽查处以补海关力量之不及。按其设置方案,全国分为六区,其中的晋陕区兼管甘青宁三省。1940年1月,财政部对各战区货运稽查处及其辖境进行重新调整,先后成立了广东区、广西区、湘鄂区、苏皖赣区、闽浙区、冀鲁豫区、晋陕区和甘宁绥区等8处货运稽查处,各处税务部的分主任,由海关派员充任,一切稽征、缉私等业务,均仿照海关的办法办理,主要办理查缉敌货、资敌物品、结汇物品、法币、金、银等之私运,以及出入战区货物之关、盐、统三税的验估补征等。

兰州海关设立之初管辖范围为甘肃、宁夏、绥远、青海四省,但1943年7月,经海关总署批准,在陕西北部榆林设立分卡。这样兰州海关管辖范围实际上已涉及到甘、宁、绥、青、陕五省范围。由于辖区幅员辽阔,大小道路纵横交错,为方便征税,一般关卡均设于生产区域及交通扼要之地,特别是在有汽车通行的公路要道。其关卡数量随着战争的进程和商路的变动,有所增减,各个分关及分卡设置的时间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1945年8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实行复原政策,裁剪不必要的部门,遂决定裁撤兰州海关③。1945年8月海关总署令:“于1945年底完成对兰州关的裁撤”④。但由于海关财产一时不能处理完毕,海关的员工无法尽快复员等原因,兰州海关的裁撤工作有所推后。经兰州关税务司陈柏康呈请,海关总署转呈国民党财政部关务署,准其迟后两个月裁撤,即应于1946年1月31日结束。但实际上兰州关的结束工作一直推迟到1946年5月底6月初才终告结束。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财政部下令,由甘宁青邮政管理局暂行接管兰州海关和绥远分关⑤。兰州海关正式裁撤,改编为财政部甘宁青新区货物税局,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1)征税:包括进口税、出口税、进出口关税附加税、进出口救灾附加税、转口税。自战事延长、日军南进,西南国际交通受阻,加之军运频繁、货运停滞,中国整个海关税收大受影响,“惟仍拟尽可能力量与方法在西北边区增裕税收”,加收战时消费税。

(2)估验:海关估验向来注重调查、记录、审核等三项步骤。所谓调查,即由海关总务课验估组向市场作定期之调查,以为编订估价表之根据。各分卡还要随时派员向市场调查各种货物之市价,每月将国货、洋货物价造表呈关以作参考。所谓记录,即有时商民申报价格而本关所无者或市场波动过烈与本关估价相差甚巨时均随时记录以备查考。所谓审核,即除前述国货、洋货物价表由总署审核外,各分卡之报单及税据存根之审核工作由本关指定专人逐一审核以期确实。

(3)查稽:根据关税条例、海关稽查等条例,负责辖区内一般贸易货物、进出口货物的纳税、减免税等常规稽查或专项稽查,本关区查获的走私、违规线索的甄别、处理等。

(4)收集敌伪财政经济动态情报:兰州海关除上述3项海关的职能外,还有一点相当独特,即收集敌伪财政经济动态的职能。这是其他海关所没有的,抗战时期的兰州作为大后方,本不应该直接参与对敌斗争,但兰州海关所辖地区,部分区域当时已属于敌占区,而海关掌管流通货物税收的征集,南来北往的货物与人员,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提供敌伪经济情报,所以兰州海关在抗战时期还承担着部分情报收集的工作,这是由于其特殊的背景与区域所决定的。

2 抗战时期兰州海关的档案及其文献价值

在兰州海关存在、运行的五年间,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档案资料,现珍藏于甘肃省档案馆内。

2.1 兰州海关档案的类型及内容

兰州海关档案的内容涉及到从设立到裁撤期间的方方面面[4]。当然,最主要的是围绕兰州海关的职能、业务积累下来的,档案保留整体上比较完整,但也有一些残页、虫蛀和字迹模糊者。经甘肃省档案馆的初步整理,其总量达212卷,另编制有案卷目录一本。

从行文方式和涉及范围来看,兰州海关档案可以划分为:

(1)兰州关与海关总署及总署总务科、财务科、缉私科、计核科、审榷科、人事科、统计科等各科之间的来往函件。

(2)兰州关与所属绥远分关及关内总务课、秘书课、会计课、监察长、验估员及各分卡支关、职员、商行、商人和甘肃、宁夏、绥远省政府有关机关单位之间的来往函文。

(3)兰州关与全国各海关之间的来往函文。

2.2 兰州海关档案的文献价值

在兰州海关档案中,尤以兰州海关署内人事、海关人员的管理与海关职能的档案有着重大的价值,其不仅有助于了解兰州海关的具体工作,更让人们对抗战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有新的体悟。而据兰州海关档案揭知,对于海关的许多档案,国民政府财政部曾下令销毁①。在这种情况下,能有这么多的兰州海关档案被保留下来,实属不易。也由此显现出兰州海关档案的珍贵性,其文献价值也更高。

旧中国的海关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解放前,中外学者写过一些关于海关史志研究方面的著作。如清朝梁廷的《粤海关志》、民国初年黄序g的《海关通志》、日本学者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等。旧海关洋员也写过几本书,如英籍税务司莱特的《中国关税沿革史》。新中国建立后,海关史志的研究工作更进入到了一个崭新时期,各类成果层出不穷,但对抗战时期身处内地的兰州海关这样一个存在时间很短的地方海关,人们知之甚少,其研究更是薄弱。而甘肃省档案馆收藏的这批档案,正可以作为研究抗战时期兰州海关极好的一手材料。

(2)对准确把握抗战时期的西北经济形势、物产、贸易等情况大有帮助。兰州海关档案中有大量的季度、年度财务报表,它们直接或间接反映甘、宁、青、绥等省当时的经济形势、贸易状况,也真实反映这一时期西北各地的物产、特产。兰州海关在抗战时期主要通过的货物有:甘草、当归、大黄、皮渣、蜂蜜、羊皮、瓜籽、羊毛、植物油、生熟皮、香料、皮统、毛毯、黄表、毛鞋、香草、枸杞子、狐皮、羊毛毡、木板、木椽、鹿茸、贝母、党参、姜皮、花椒、清油、河南绸、大米、小麦、小米、糯米、胡麻子、菜籽、白h、棉花、红枣、煤、发菜等。这些货物以日常用品为主,但据这些档案资料可考其出产地,多为甘、宁、青、绥的本地物产,如中宁县的枸杞子、张掖的红枣、武威的羊毛等。并且其销售地也往往为三地的互通,最多再销往新疆或陕西,鲜有运往他省的记录。

3 结语

对甘肃省档案馆收藏的抗战时期兰州海关的档案材料,学术界至今还未进行过研究,而兰州海关运行时期,留下的数量达212卷的档案资料,成为研究抗战时期兰州海关地位、作用及运行机制最直接的史料[5],也是研究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文献,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4] 李永新.兰州海关税务司公署及其档案[J].档案,1990(3):40-41.

[5] 蔡渭洲.略谈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海关[J].中国海关,1995(8):43-4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古诗,做诗人——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有感
《美女与野兽》读后感
最好的军队
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
假如我有个愿望板
笨妈妈和聪明的我
美丽的春天
游航空博物馆
未来跑步拖鞋
考试完了
我们一起去爬山
我在北京培训
日记一则
谢谢你,小乌龟
小猪苗苗
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航油人
对经济半小时之黑股票诈骗的观后感
音乐听觉训练中的误区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京剧唱腔的运用
“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探索和应用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响歌唱呼吸动力的“自动化”因素
彝族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研究
浅谈中国风手风琴音乐
民族打击乐器“排鼓”的改革发展研究
关于青年党员在新常态下如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几点思考
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
《韶》乐名目考索
浅析中国民乐扬琴的伴奏艺术
对“抗战精神”的哲学思考
《大海睡了》教案之四
《北风和小鱼》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大海睡了》教案之五
《北风和小鱼》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大海睡了》教案之三
《大海睡了》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北风和小鱼》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冰花》说课稿之一 课件
《冰花》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冰花》教案之二
《冰花》第一课时教案之二
《大海睡了》教案之六
冬的歌谣
《北风和小鱼》教案之一
《北风和小鱼》教案之二